产妇跳楼身亡:哀莫大于心死,为什么中国不能普及无痛分娩?

作者:父母网 09-07阅读:2498次

医院监控视频曝光

8月30日,陕西榆林市第一医院孕妇因难忍剧痛跳楼身亡。上面的视频是医院给出的原始监控素材。当时,医院初次诊断“胎儿头部偏大,阴道分娩难产风险比较大”,说明情况后,建议剖宫产。孕妇同意,但是陪同家属坚决反对。

小编看到网络曝光的丈夫在《产妇住院知情同意书》⬇️上是这样写的:“情况已知,要求经阴道分娩,谅解意外。情况已知,要求静滴宫缩素催产,谅解意外”。

这里要先给各位科普一下:

我国的《医疗机构管理条理第二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实施特殊检查和手术时,必须征得患者或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关系人同意。”理论上,产妇本人是可以自己签字的。但因为本人有可能在手术中死亡或者失去意识,届时签字的效力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产房外的亲属可以轻易定夺你的生死。因生产而死,只能是“意外”,即使这个意外是因为家属的拒不签字导致,他们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反而可能借这起所谓的医疗事故蘸着吃人血馒头。

产妇坠楼身亡:哀莫大于心死

这两天,无数人对这件事议论纷纷,而当事人依旧各执一词。我们的妈妈群里也炸了锅:

其实,编没办法跟大家讨论生孩子有多疼,因为疼痛是一件没法感同身受的事。就像你问一个男人,别人踢了你的蛋蛋,疼吗?他说疼,然后你告诉他,不好意思,生孩子的疼是这种疼的100倍,他也许才会理解你到底有多疼。所以我想在这件事情上,最终导致产妇选择跳楼的不是疼痛,而是心里的绝望。

哀莫大于心死。

为什么中国不能普及无痛分娩?

随着这件事情持续发酵,“无痛分娩”这个词被频繁提起,小编翻查了很多资料,发现中国无痛分娩的普及率仅有1%,因为没有人认为中国的产妇疼痛问题是需要考量的重要标准。

但在美英等国家针对自然分娩的产妇采取分娩镇痛的概率已经差不多百分之八九十之高。我们也在美国Parents网站上找到了一则我们独家的“无痛分娩”文章,在美国,孕妇可以自主选择是否采用“无痛分娩”的方式。⬇️

在过去,因为担心无痛针会降低宫缩,助产士希望产妇进入临产活跃期后再使用无痛分娩针。现在,无论产妇何时提出要求开始注射,大多数医生都会同意。

我们常说的无痛分娩在医学上叫分娩镇痛,说的是减轻产妇在第一产程也就是从有规律的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全,胎儿即将分娩这一阶段的疼痛感。(这里要说明,无痛分娩并不是说生孩子的全程都不疼了~)

2004 年,新华社的一篇无痛分娩的文章结尾曾引用了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李银河的话:产妇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为产妇减轻痛苦,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反映了一种生育文明。13年过去,很多事情变化并不大……

小编找到了社会各界对无痛分娩的“声音”:

@USA-IVF-MikeV(北京美诺优康国际健康管理CEO):中国现行的公共政策评价体系里,女性舒适度的提升并不在考量范畴里。美国对于产妇的疼痛是分级考评的,生产全程不能让产妇有疼的感觉。

为什么无痛分娩难普及,来自社会的因素:

@youarewhatyoufuck:如果要顺产,无痛分娩可以帮助减轻痛楚。但很多孕妇和家人都觉得打麻药会影响婴儿的智力和孕妇的健康,坚决不肯无痛分娩。我国的“顺产教”和“忍痛最光荣教”队伍太强大……

为什么无痛分娩难普及,来自医疗现状的因素:

@急诊科女超人于莺V:公立医院没有全面普及无痛分娩的最重要原因不是技术问题,恰恰是人力和成本问题。无痛分娩需要助产士,护士,麻醉师,产科医生密切观察产妇宫口开的情况和宫缩,胎心情况,并且要做好剖腹产的准备,是个颇费人工的事儿。光呼吁推广无痛分娩,无异于给现在非常忙碌的产科一线又抽了一鞭子。

《中国无痛分娩白皮书》发布

关爱产妇身心健康任重而道远

今年3月,某医疗机构与美国“无痛分娩中国行”公益组织共同发布了《中国无痛分娩白皮书》,中国终于有了首个无痛分娩行业规范。

其实,新中国成立后2年,“无痛分娩”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但比1853年伦敦John Snow为英国伊丽莎白女皇成功地使用氯仿吸入分娩镇痛晚了100年。

1847年,世界产科麻醉第一人James Young Simpson说过,“医学界一直反对使用分娩镇痛是徒劳的,产妇们一直在给我们压力,分娩镇痛是早晚的事”。但直到今天,依然有像上面提到的方面面面的问题存在。我们希望大家从中可以了解有关分娩的常识、误区,找到帮助自己的方法。

1、收费政策无法明确:

打包收费是中国医疗收费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没有医疗收费标准,病人即使愿意自付,也属于乱收费范围。这自然成为推广分娩镇痛这一新兴医疗服务的一大障碍。

2、医院管理体系不完善:

医院缺乏产科麻醉亚专业的管理经验。产科麻醉不能为医院创收,其中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制定产科麻醉的定价收费标准。如果缺乏标准,产科麻醉便不能为医院带来所期待的效益,增加人力投入和购置仪器便更加困难,也因此让孕产妇享受产科麻醉服务成为空话。

3、缺乏分娩科普教育:

和世界上所有妈妈一样,她们最担心的是分娩镇痛对胎儿是否安全。尽管只有很少剂量的镇痛药物能够通过硬膜外给药进入血液,许多母亲依然顾虑小孩是否会受镇痛药物的影响,甚至长大后的药物成瘾。许多人认为硬膜外镇痛不值得也是不必要的,而且产痛可以加深母亲和孩子的感情。

更复杂的是,许多手术操作,包括无痛分娩,必须得到夫妻双方同意,由两人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这一特殊的医疗文化,让无痛分娩的推广更富有挑战性。

4、医护人员本身对专业存在误区:

由于许多医护人员缺乏对无痛分娩的了解,一些错误、过时的科普知识广为流传,加之没有医疗共识,分娩镇痛的临床结果和病人满意度也不尽相同,孕产妇和医务人员对无痛分娩的重要性和安全性认识误区重重。

比如:这对我孩子安全吗?我老公或家人不同意怎么办?无痛分娩会不会造成产后腰痛?……

5、麻醉人力资源缺乏:

由于医院行政支持乏力,医疗服务收费低廉,医院对科室再分配、和兄弟科室分配平衡、科室与个人的分配等多层次的不公平分配,以及对直接效益、规模效益、间接效益的认识误区,财政上无法体现麻醉服务的价值。专业上,产科麻醉注重临床管理,而重操作、轻管理的氛围,使实现麻醉进驻产房、建设以团队医疗为核心的现代产房困难重重。

6、助产士/产房护士工作分工问题严重:

中国助产士和美国的产房护士有不同的临床作用。和美国的产房护士一样,中国助产士需要负责产程中的产妇护理、与产科医生交流,此外她们还需要助产分娩,但助产士配置一直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开放性产房缓冲了部分人员紧张的矛盾,但分娩镇痛所需要的个体化护理增加,打破了这一需求平衡。

另外,椎管内的分娩镇痛增加了工作量。和以往相比,待产妇不再等到宫口快开全了才进产房。助产士要为“提早”进入产房的待产妇建立静脉通道、为椎管内分娩镇痛做准备、协助观察分娩镇痛后产妇的生命体征,同时增加了与麻醉医生的交流,整个分娩过程中要全程监测产妇。这些服务增加了对产房医护人员需求,但医院并不因此增加人员。

助产士在中国产房中的作用非同一般,和她们合作,对于无痛分娩的实施至关重要。有些医院的助产士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侧切等临床介入,还可能涉足高危产妇的护理。她们对产妇椎管内分娩镇痛科普教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于分娩,相对更多家庭说

一个技术上看似简单的椎管内分娩镇痛,经历了70个年头,还是有很多临床问题的。像产程怎么启动?能预测长短吗?为什么会宫缩乏力?用什么药等等,都需要结合中国实际来研究。

想对更多家庭说的是,孕妈妈在怀孕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身体折磨,所以她们需要来自家人的支持,理解和宽容。如果没有一个人能给予她需要的援手,她就会像一个快要溺水的人,她的吼叫和挣扎,都不会有人看到。我们希望类似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但也希望更多的孕妈妈掌握必要的分娩知识,并对未来的就医有乐观的心态。尽管无痛分娩在中国的普及还需要时间,但健康持久地发展一定是大势所趋。

悲剧发生,每个妈妈的心情都不会太好,

对于“无痛分娩”这事,你又怎么看呢?

猛戳【阅读原文】,最靠谱的纸尿裤大揭秘!

以上图片来源网络,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知识产权等相关权益均归权利人所有,我们尊重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知识产权等相关权益之争议,请权利人及时告知我方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