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补充维生素D很重要,很多妈妈却稀里糊涂!

作者:家长训练营 08-15阅读:4298次

新手妈妈多数会了解,医生强调宝宝不需要补钙,需要补充维生素D。那为什么要补?该怎么补呢?什么情况下停止补?一些妈妈就搞不清楚了。

什么是维生素D?

维生素D(vitamind)为固醇类衍生物,具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维生素D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是D2和D3。

维生素D均为不同的维生素D原经紫外照射后的衍生物。植物不含维生素D,但维生素D原在动、植物体内都存在。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有五种化合物,对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

它们有以下三点特性:它存在于部分天然食物中;受紫外线的照射后,人体内的胆固醇能转化为维生素D。

维生素D的功能

1.提高肌体对钙、磷的吸收;

2.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

3.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

4.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

宝宝为什么要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它与甲状旁腺共同维持小儿血钙的水平稳定,维持血液钙和磷的正常水平,对正常骨骼的钙化,肌肉收缩,神经传导以及体内所有细胞的功能都是必须的。

同时维生素D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对婴幼儿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是非常需要维生素D的。

婴儿因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相对较大,母乳中维生素D的水平较低。维生素D既可由膳食供给,又可经阳光照射皮肤合成。

但是在寒冷的北方冬春季和南方的梅雨季节,以及早产儿、双胞胎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儿,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

宝宝缺乏维生素D的症状

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时,早期会出现以下症状:多汗、夜惊、烦躁不安等,由于缺乏维生素D会严重影响钙代谢,因此严重时可能出现骨骼改变,如出牙晚、囟门迟闭、颅缝发软、方颅、按压枕骨有“乒乓球感”、胸部出现肋骨“串珠”、肋缘外翻、“鸡胸”及脊柱侧弯、龟背等,四肢出现“手镯”、“足镯”、X型腿、O型腿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明显的症状,婴儿的抵抗力就会降低,引发肺炎等疾病。

可以从婴儿的吃奶量来判断是否缺少维生素D,如果宝宝吃奶量充足,那么每天需补充200IU维生素D,一周后若多汗、易哭闹、夜惊等症状减轻,就可以判断宝宝缺乏多维生素D,如果宝宝吃奶量很少,那么就要先提高吃奶量,再补充维生素D。

如何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

1.多晒太阳

在婴儿出生一个月后,可根据天气和日光的情况,父母每天抱婴儿到户外或阳台上晒太阳。玻璃窗能阻挡紫外线通过,所以不能隔着玻璃窗晒太阳。

如果宝宝不能保证每日户外晒太阳2小时左右,摄入不足的部分就需要补充维生素D制剂了。

2.口服维生素D

正常孩子不分年龄,每人每天需要补充维生素D400单位,而早产儿、先天贮存不足者或生长过速婴儿需要量增加。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于出生后1~2周开始每天需要补充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南方的婴儿如果梅雨季节,北方婴儿在寒冬季节每天均需要补充400~600国际单位。早产儿也要加至每天600~800国际单位。

7~12个月母乳喂养儿:每天需要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一般从出生后半个月到1个月开始服用,一直服到2岁半或3岁。

【注意事项】

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长期过量摄入会在人体蓄积,从而产生中毒症状,危害宝宝身体健康,所以补充多少爸爸妈妈要“精打细算”。若是宝宝户外活动增多,当天可以不用补充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