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小儿营养,警惕“天残脚”

作者:山西贞德妇儿医院mp 08-29阅读:1463次

佝偻病俗称“软骨病”,主要是由小儿体内缺乏维生素D导致。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过快,户外活动少,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钙盐不能正常沉积在骨骼生长部位而造成骨骼改变。我国北方冬季较长,日照短,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

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佝偻病活动期分为早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早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婴儿。 可有多汗、枕秃、易激惹、夜惊等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此期常无骨骼病变。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 (AKP)正常或稍高,血25-(OH)D降低。

激期:骨骼体征:<6个月婴儿,可见颅骨软化体征 (乒乓感);>6个月婴儿,可见方颅、手(足)镯、肋串珠、肋软 骨沟、鸡胸、0型腿、x形腿等体征。血钙正常低值或降低, 血磷明显下降,AKP增高。血25-(OH)D、1,25一(0H)2D显 著降低。骨x线片长骨干骺端增宽,临时钙化带消失,呈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盘加宽>2 mm。

恢复期:早期或活动期患儿经日光照射或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血钙、血磷、AKP、25-(0H)D、 1,25一(0H),D逐渐恢复正常。骨x线片长骨干骺端临时钙 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增加,骨骺软骨盘<2mm。

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的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一般无临床症状,血生化检查正常。

佝偻病的病因

1.摄入VD量不足

孩子生长发育所摄入的VD(外源性),大多来自于食物。在通常情况下,食物中的VD含量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母亲喂养不当,就更容易造成维生素D的缺乏。

2.阳光(紫外线)不足

紫外线照射为孩子获得充足VD3(内源性)的重要途径。充足的室外活动,使得孩子的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从而获得足够的VD3。而由于存在城市高楼遮挡、空气环境污染等情况,也使得部分家长不愿意待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导致孩子整日闭门不出。

3.生长发育速度过快

由于宝宝生长发育过快,其体内的VD含量不足以供给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宝宝患佝偻病几率加大。相对于正常的孩子而言,早产儿、双胞胎、患有疾病的孩子更易患佝偻病。

4.慢性疾病和药物的影响

如果宝宝患有慢性疾病等症状,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可能会影响钙、磷的吸收,从而导致佝偻病。

5.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

母乳中所含的Ca、P比为2:1,宝宝摄入营养更易吸收;而牛奶中因磷含量过高,反而不易被宝宝吸收。所以,采用牛奶喂养的宝宝其患佝偻病的几率较高。

预防护理

1、晒太阳

最好的预防是晒太阳。人体所需维生素D约80%靠自身合成,有人测定,阳光直晒后,每平方厘米皮肤在3h内能合成维生素D18U。在阳光充足的室外,小儿穿衣不戴帽,预防佝偻病所需日光浴的时间为每周需晒2h。春夏季出生的孩子满月后就可抱出户外,秋冬季出生的孩子3个月也可抱出户外,开始每次外出逗留10~15min,以后可适当延长时间,如在室内应开窗。

2.正确喂养

正确喂养对预防也有重要意义,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婴儿自出生后1周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U,早产儿每天补充800U。及时添加辅食,断奶后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保证小儿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3.补充维生素D

对早产儿、双胎儿、人工喂养儿,应用维生素D预防仍是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