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不久就全身换血,就因为爸妈的这个小疏忽

作者:年糕妈妈 09-19阅读:5121次

今天中午看到一则新闻,浙江台州一个出生才几天的婴儿小马儿,因为黄疸,换了500ml的血(相当于自身血量的2倍)。

小马儿出生才三天,皮肤、眼白都黄了。医生两次建议住院治疗,都被小马儿家人拒绝了。直到后面严重到整日不喝奶,且嗜睡,父母才慌了。好在经过医生的及时换血治疗,才保住了小生命。

这样的事情其实屡有发生。深圳一位黄疸婴儿强行出院,3天后变“小金人”险丧命。浙江刚出生6天的女宝宝,因感染伴发新生儿黄疸,出现严重的大脑损害,最终抢救失败离开人世。

每次看到因家长的无知或疏忽造成的悲剧,真是心痛又气愤。

心痛的小叨叨

“新生儿不都要得黄疸吗?又不是什么大毛病,自己会退的,我们回家观察观察就好,再说了,这么小的孩子住院,舍不得呀!”

正因为新生儿得黄疸很普遍,很多爸妈也许会像小马儿的家属一样放松警惕了。或者直接搬来一些民间土方子。什么喝葡萄糖水啊,多喝白水啊,晒太阳啦……其实统统不靠谱。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每天喂养宝宝8-12次(甚至更多),让他吃饱,增加代谢,促进胆红素排出。

记住,当你觉得孩子越来越严重,自己没有能力判断的时候,一定要去看靠谱的儿童保健科医生,请医生来帮你做出正确的判断(是否需要照光等处理)。

别让自己的想当然,害了娇嫩的新生儿。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对于大多数新生宝宝来说,都会不同程度地患上黄疸,而罪魁祸首就是一种叫做胆红素的黄色色素。

宝宝出生后,开始独立呼吸,也就意味着他体内用于携氧的红细胞完成了使命。红细胞“退休”后,在血液中产生大量胆红素。而此时宝宝的肝脏功能还不完善,没法将胆红素代谢掉,于是这些色素便在皮肤中沉淀下来,宝贝变成了“小黄人”。

黄疸最初会表现在宝宝的脸部,然后是胸部、腹部,最终可能表现在四肢。甚至,眼白部分也会变黄。

新生儿黄疸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这两种黄疸有什么区别,又如何治疗呢?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正常的黄疸,变黄通常从宝宝出生后第2~3天开始,第5天最严重,到7~10天左右,黄疸大体上消退。

大多数新生儿黄疸不需要治疗。如果胆红素水平较低,则基本无碍。等宝宝开始逐渐发育成熟起来后,多余的胆红素被肝脏清理逐渐变少,黄疸自然就消失了。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2周的时间,并且生理性黄疸不会对宝宝产生伤害。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是不正常的黄疸,通常在宝宝出生24小时内就会出现。与生理性黄疸相比,病理性黄疸的胆红素水平较高。

如果胆红素水平过高,可能会造成宝宝脑部的损伤。

在妈妈和宝宝血型不相容的情况下,通常会引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比如说,妈妈O型,宝宝是其他血型,孕期一旦妈妈的血液进入到宝宝的血液后,宝宝的血液就开始抵抗外来抗体。

如果胆红素水平很高且上升很快,医生可能会给宝宝进行这样的治疗——

  • 光照治疗

光照治疗是通过光照改变胆红素分子的结构和形状,然后让它从宝宝的尿液和粪便中排出,以降低宝宝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

它治疗新生儿黄疸一般来说非常有效,几乎没有副作用。只不过宝宝可能会暂时出现皮疹和皮肤变黑等状况。

  • 换血治疗

如果宝宝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特别高,或者蓝光治疗的效果不是特别好的话,可能需要进行换血治疗。

在换血治疗中,医生会从宝宝体内抽取少量的血液,然后输入相匹配的捐赠者的血液。由于输入的新血不含胆红素,所以宝宝血液中胆红素的总体水平会迅速下降。

特别提醒

以下几种可能是病理性黄疸的征兆,一旦出现,家长一定要带宝宝去医院及时就诊:

  • 出生后宝宝黄疸水平就偏高且持续升高;

  • 宝宝的腹部、手臂或是腿也逐渐呈现黄色;

  • 宝宝的眼白是黄色的;

  • 宝宝因黄疸变得很难叫醒、烦躁,或是不吃奶。

不得不说的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很少见的黄疸,普遍认为黄疸更容易发生在吃母乳的新生儿身上。但是,关于母乳喂养可能会加重黄疸的症状的原因,目前也尚无定论。

通常情况下,妈妈不需要给黄疸宝宝停止母乳喂养,黄疸在几周内就会自然消失。如果医生诊断出宝宝可能是母乳性黄疸,他会根据诊断情况来判断妈妈是否需要停止母乳喂养,或用奶粉进行辅助。

所以,妈妈不必为了控制宝宝的黄疸而盲目停止母乳喂养,剥夺宝宝出生后“最营养的粮食”。

最后,只希望我们不厌其烦地科普知识,能让每个新生宝宝得到最好的养育。

参考资料: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海蒂育儿大百科》、《西尔斯育儿百科》

Mayo Clinic、healthychildren、NHS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