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男孩学习CPR刷爆朋友圈,这俩急救措施学会你也能救人

作者:发烧总监官方 09-28阅读:999次

最近一个两岁孩子学习心肺腹苏的视频(原文可查看)流行于朋友圈,虽然他的动作要领有所欠缺,可是那萌萌的,一本正经的模样却让人心都融化了,原来是孩子妈妈是个护士,想教会儿子一些急救知识以防后患。

确实,在生活里面,平时看起来风平浪静,可是,有时候一些突如其来的意外会打破这种宁静,如异物吸入、心脏骤停,发展迅速,让人猝不及防,这个时候,如果身边的人能掌握一些抢救措施,就能从死神手里抢救一条生命。今天我们就学习两种最常见,也是最实用的两种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术和心肺复苏术。

两种最常见的急救措施:海姆立克急救术和心肺复苏术

急救一、海姆立克急救法

亨利·海姆立克,是一名外科医生,在1974年发明海姆立克急救法,被称为世界上救人最多的急救技术,原理是面对被异物呛入气道的患者,利用力量冲击腹部产生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他发明后,发现急救效果非常好,后在全世界推广开来。

气道呛入异物时,会出现堵塞,根据堵塞程度,又分为:

1、不完全阻塞:病人可以咳嗽或咳嗽无力,呼吸困难,皮肤、甲床、口唇、面色紫绀。

2、完全阻塞:病人面色青紫,不能说话、不能咳嗽、不能呼吸,很快呼吸心跳停止。还有一些特殊表现:病人手呈“V”字状紧贴于颈前喉部,表情痛苦。

在施救前,我们要确定患者,是否有气道梗阻的现象,如果患者还清醒,可以用“是非句”询问,如:你被噎住了?能说话吗?而不要问:你哪里不舒服?如果不能,应立即采取腹部冲击法(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

如果病人为不完全梗阻,呼吸尚好,救助者可以尽量鼓励病人咳嗽,将异物自行排出。如果无效或者当患者已经昏迷的时候,可以如下操作:

一、受害者站着或坐着

救护者站在受害者身后,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受害人的肚脐和肋弓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

二、受害者躺倒在地,不省人事

讲受害者放在平面上,两脚左右分开 跪于受害者臀部两侧,一手以掌根按压肚脐与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掌覆盖其手掌之上,用力迅速挤压,反复至咽喉异物疏出。

三、自己是受害者,孤立无援

如果神智清醒时,可以用自己的拳头和另一只手掌猛捅,或用圆角或椅背快速挤压腹部。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钝角物件都可以用来挤压腹部,使阻塞物排出。

四、海姆立克手法 (幼儿)

五、海姆立克手法 (婴儿)

国际通用的异物卡喉征象(左图)和求救的手势:Heimlich征象(右图)!

切记:当你看到别人有这个手势时,可以判断有异物卡喉,需要救助;或者当自己异物卡喉时,可用手势表示Heimlich征象,以示求救!

急救二、心肺复苏——美国红十字会的心肺复苏视频(原文查看)

心脏呼吸骤停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搏动和呼吸突然停止,全身所有的组织器官的血流和氧供应完全中断。是临床上最紧迫的急症!

心肺复苏开始时间与成功率关系(见下图)

第一步、判断

1、判断环境安全:

上、下、左、右都要判断,保重自己才人去救别人。

2、判断反应、呼吸、脉搏

① 判断反应:拍打双肩,凑近耳边5-10cm,大声呼唤:“喂!你怎么了?” 如均无反应,则确定为意识丧失。

② 判断呼吸:以手掌置于患者胸前5-10cm,观察患者胸廓,评估呼吸运行。

③ 评估脉搏(非专业人员可以不进行此项操作)。第二步、开始CPR——C-A-B

1、胸外按压(C)

根据儿童年龄不同,按压方式也稍有不同

2、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A)

常用压额抬颏法开放气道,如果颈部有骨折或颈椎损伤,可采用第二种方法。

人工呼吸(B)

开放气道→捏鼻子→“正常”吸气→ 缓慢吹气(1秒以上),胸廓明显抬起→松口、松鼻→气体呼出 ,胸廓回落

※ 拨打120注意事项——

1、备好卡片资料,放在醒目位置,写明:家庭地址,门牌或楼号、楼层、房间号、联系电话(留两个,一个备用)、急救车进入的路线和方向位置;

2、保持镇静,电话接通后讲话要清晰,做到简洁、易懂;

3、讲明患儿年龄、性别;

4、说明伤害的性质,状态,如:有无骨折,休克,有没有呼吸、心跳;

5、通话结束后,要等接线人员先挂电话,耐心等待;

6、等待过程中,禁止给昏迷者喂药、喂水,不要随意搬动受伤患者。※ 常见的盲区及误区① 救人时,先判断环境是否安全;

② 溺水后,不要控水,争分夺秒复苏;

③ 正常心肺复苏是C-A-B,而溺水后,可以用A-B-C;

④ 心肺复苏时,记住:是无意识,无呼吸(或者濒死呼吸),无心跳时才复苏,而不是看到有人晕倒就去复苏。

温馨提示:本文根据8月16日肖生平大夫在医来er趣育儿大课堂语音课堂《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和现场急救》整理而来,如果你想收听,请原文回复 20170816 即可获得听课链接。

作者:肖生平,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妇幼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医来er趣科普作者

声明:原创作品,首发医来er趣公众号(ID:yilaierqu2016),关注我们,与医生交流女性健康、备孕和科学育儿,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禁止私自转载,转载请联系。

医来er趣,长期邀请三甲医院妇产科、儿科、疫苗、皮肤科、营养科和心理方面的医生为您做免费的科普课堂和在线答疑。旨在让女人更健康,怀孕更容易,育儿更加科学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