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虾子面, 还有优秀小笼汤包

作者:张家的小厨房 05-17阅读:3744次

想吃这家是因为朋友圈见过好评,而且提到了一款我特想尝尝的虾子面。

上某平台查看,发现这是一家非常低调的餐厅,应该没做过商业推广。让我做出这个判断的最直接依据是,连一个全满分点评都没有,连团购都没挂。所以,我相信那些买家秀足够真实足够正常。

在基本真实的情况下,搁10年前,各项得分超过7分,套用米其林的星级评价:值得绕路前往。

门面躲在天地花园公交站后面,但中式的装潢即使藏在骑马楼的屋檐下也蛮好找的。进店时已快中午一点,店里上座率还不低。一楼主要是2-4人的桌子,不过当上图那位包饺子的大姐知道我们总共有六个人时,让服务员领我上楼,原来二楼还有不小的空间,有几张圆桌可供6-8人座。

勾选式菜单,最便宜得品种25/8个,最贵的特制蟹黄汤包78/8只,其他30-38不等。因为知道这个季节蟹黄只能是冷冻品,所以没要最贵的,其他点全要。

不知是之前的卖完了还是像鼎泰丰一样必须等客人下单才包。刚进门时我并没看见透明操作间里有人包包子,下单后才拍的上图和上上图。

炖汤上得非常快,这种肯定是早早预备下的。不过所选三种统统偏咸,温度也不够热,这让提议吃这家的我当时多少有点忐忑。鸡汤鹿茸菌和虫草花水鸭各16,虎尾轮猪肝沿10。

接下来是狮子头:个头不小,表面淋着一层稍显黏糊的芡汁,因此显得很光滑,狮子头通常应有的颗粒感从外貌上是看不出来啦。

但是扒拉开再吃就会觉得其实很不错。应该是由肉丁,荸荠丁和蛋清还有少许淀粉混合后团成的。吃起来毫无粉团子的虚伪劲儿,肉是肉,马蹄是马蹄,口感有层次,口味咸鲜也令人满意。这虽然不是我吃过最满意得狮子头,但也可以归类为“蛮好”的行列啦。

《舌尖上的中国》曾经介绍过的虾子面上桌。面条在碗里看着就工整。显然,下面条的师傅至少有按一波三折的传统路数来。每一碗面上点缀着一小撮褐色的虾子,这虾子可不同于日料店那些人造的“蟹子”们饱满诱人,细微难辨。

关于虾子,我知道得从鲜虾身上刷洗下来,再过滤,非常费工夫。不同于闽南的虾面,这碗面一搅和除了面条几乎就是汤了,难怪有人点评“不过是碗清汤面”。但是这碗面就让我相当满意,那汤清而自然带鲜,那面软而不糊,可口爽利。无需花里胡哨的配料锦上添花,气质天成。

吃完面的碗底是这样的,这时虾子似乎看得还更清晰些。如果是自己独自前往,我想我会把那些留在碗底细小不够塞牙缝的虾子舔食干净。

终于等到小笼包,笼盖一开,热气腾腾,看起来没有鼎记那么精致,但个头得大一圈呢。

用筷子轻轻夹起,你甚至能感觉到有那下坠里有液体在轻轻晃荡。不需要小心翼翼的开窗,每一颗包子钮上都留有小洞,鼓起的形状很容易直接啜饮到其中的汤汁。汤汁鲜甜,有一点儿黏腻感,但不至于像有的包子店那么明显以致惹人不快。

如果可以吃酸,桌子上有醋。尝一口便知那醋是调整过的专门用以解腻的汤包醋,直接往包子上的那个小洞灌几滴,再吃,又是另外一种风味。还有辣油提供,再加,又是另一种对味蕾的挑逗和慰藉。

虾仁和三鲜馅里都有完整的河虾仁,蟹黄的(基础版)也有隐约的蟹鲜味,即使是最实惠的“小笼汤包”,肉鲜味也堪称诱人。

原味石笋干26:在我的记忆中,徽菜中的笋和杭帮菜一样出色。这款石笋实际上我是信守乱点的,也不错。

剁椒鱼头29:下单时服务员提醒我这道得现蒸,可能需要20分钟。可惜上桌没有湖南菜馆出品那么漂亮,鱼头还是分解开的,好在感觉够新鲜。

婆婆水蒸蛋16:稍微有点蒸老,但混合着盖浇的那勺肉酱吃感觉也还蛮好。

有机花菜15:这个就明显有点潦草了,早知道随便换个炒青菜。

总体而言:这家餐厅环境和服务都很好,价位也适中,因为选择面窄作为商务宴请可能不太合适,但特别适合无需大鱼大肉的家庭聚餐和随便吃点东西。汤包,虾子面,狮子头这三样我愿意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