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不到这些 累死也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作者:家长课堂 02-11阅读:1095次


有的家长经常在后台向Professor提问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区别是什么?如何改革中国教育?Professor认为中美教育区别可能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家庭教育缺失。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但总体来说,目前的中国家长在家庭教育这方面是严重缺失的。

家教是什么?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别人、基本的规矩等等,其实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因此,家长们在责怪孩子不优秀之前,不妨先看看自己!

最近,“熊孩子”惹祸现象频发,他们或在小区停放的豪车上用铁钉写字,或往井里丢鞭炮引发爆炸,或攀上树梢摔下来……这一记记警钟提示着人们:不能对”熊孩子”现象一笑而过,大家应当深刻反思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源。

有很多家长认为“熊孩子”是因为孩子年纪小不懂事,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熊孩子”,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很多“乖孩子”。

很多别人家的孩子,在公众场所可以安安静静地看书。即便只有两岁多,在不小心碰到人时也会说对不起,陌生人的东西掉在脚边会主动弯腰帮忙捡起来。

这种情况在国外更为常见,Danny妈在美国学习的时候就曾亲眼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一名两岁多的孩子自己乖乖地爬上汽车座椅坐好,安静地等待大人将安全带扣上,然后托着小下巴看着远方,听着车里放出的儿歌。

在Danny妈印象中,两岁的孩子,如果没有大人按着,应该在后车座上翻跟头才对。后来才得知:在美国当地这是有法律规定的,要求婴幼儿必须坐汽车座椅。这是底线,对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无论天性是否好动,只要坐车,就得乖乖地坐在汽车座椅上。

因此,Professor认为“熊孩子”和“乖孩子”并不是天性使然,而且教育的差异、习惯养成的差异,归根结底也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很多时候,孩子在公众场所的表现,只不过是平时家庭教育的一个正常折射。演艺界有句话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教育而言亦是如此,你看到的只是别人家的孩子规规矩矩安安静静地在你身边坐了一趟飞机而已,背后其实是孩子父母长久以来的反复强调与教育心血。反之亦然:你以为你家孩子只不过“熊”了十五分钟而已,其实暴露的是家长长期以来的家庭教育。

因此,Professor在此给家有“熊孩子”的家长们的几个建议。

以身作则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其实,孩子也是父母最好的镜子。当父母的什么样,孩子一般也就什么样。当你在说自己孩子这不好那不好,要求孩子做这个做那个时,不妨先看看自己。

Professor见过很多家长:他们每天刷着电视剧,却要求孩子不能看电视;每天打游戏,却要求孩子不能玩电脑;每天不做家务懒得不行,却要求孩子勤动手;张口闭口都是脏话,却要求孩子讲文明;整天整天的不看书,却要求孩子热爱阅读……

以身作则才是硬道理,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家长们在生活中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想让孩子做个“乖宝宝”,家长自己就要有教养、有礼貌。

良好的示范

有很多父母,觉得自己是最伟大的。为孩子牺牲了很多,为了让孩子有出息,宁愿牺牲掉自己的人生、事业。

Professor认为这其实并不妥当。正如很多父母的口头禅:“我已经老了,不行了。”“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其实,三四十岁很老吗?五六十岁很老吗?有多少人在这个年龄才得到成功,作为父母,我们更不能轻言放弃!我们是孩子的榜样!Professor认为奋斗不是年轻人的特权,活到老学到老才是每个人应该有的姿态。

更优秀的父母、更努力的父母,才能在孩子面前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孩子看到这样认真努力的父母,也会自然而然的想去努力。

因此,家长们教育孩子前,先看看自己的样子。如果你成天对孩子指手画脚,但自己又做的不好。孩子小的时候可能还会听话,等他们大了心里就只会是满满的不屑。

瑞思学科英语Professor点评:

言传身教,这是作为父母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教育方式。如果你希望孩子是个优秀的人,那你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当你本身就是个优秀的人,你的孩子,才会更像你,才会离成功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