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的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对推动国家民族社会发展、改善社会风气、加强党和各级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说起家风,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就是宋朝范仲淹了!范仲淹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被同时代的人称为“本朝人物第一”。
鲜为人知的是他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过,更让后世之人为之高山仰止的是范氏家族800年兴盛不衰的千古传奇。但是对于范仲淹来说,这一切的奥秘,只不过是因为他做对了8个字罢了。
自立,是一个家族立足的根本;
读书,是一个家族兴旺的源泉;
清俭,是一个家族不败的基因;
行善,是一个家族强大的灵魂。
自立
欧阳修在给他的碑文中这样记载,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过世,迫于生活,母亲只好带着他再嫁到长山朱家。好在继父对他呵护有爱,“既加养育,复勤育导”,给了他良好的家庭教育。
继父关爱他们母子,但朱家其他人等未必,因为朱家其他兄弟们挥霍没有节制,他多次劝阻不听,反被他们嘲讽“我们花的是我们朱家的钱,和你有什么关系”?
惊骇之余,从别人的嘴里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这才明白自己母子在朱氏家族里遭受种种冷遇的原因。要强的他除了离开,没有别的选择。
母亲派人来追他,也没有留住他的脚步,男儿当自强,他告诉追来的人,自己要用自己的努力,去赢一个灿烂的明天,为了自己也为了母亲。
读书
范仲淹从小就很有志气,读书非常勤奋。由于日子过得很艰辛,他只好白天替富人干活,晚上点着油灯读书。为了节省粮食和柴火,他每天只能烧一锅粥,等粥凉了以后,用力划成四块,每天早、晚各吃两块粥。
后来,为了开阔眼界,范仲淹决心到外面游历求学。一路上,他看到了名山大川,也看到了穷苦百姓艰难困苦的生活。后来,他进了南都学舍,继续食粥苦读。一个同学看到他清苦的生活,回家告诉了做官的父亲,这位爱才的官员叫儿子送给范仲淹许多好吃的,可范仲淹谢绝了他的好意。
范仲淹是个有志气的孩子,虽然生活艰苦,却不能磨灭他的斗志。一心读书,努力学习,终于功成名就。范仲淹这种艰苦奋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地努力读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今天,我们生活富足,条件优越,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清俭
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贪图享乐,那么即使家大业大,也会有坐吃山空的一天。一个家族,如果全部都是铺张浪费的纨绔子弟,那么家道败落也就近在眼前。
范公一生把廉洁奉公与治家立业相结合,通过身教家传,营造了泽被后世的清廉家风,其中饱含的博大浑厚的教育意蕴中,既有为官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又有为官者克己爱人,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对当前领导干部律己、教子、清白做人、勤政爱民、涵养正气都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行善
范仲淹治家甚严,亲定《六十一字族规》和《义庄规矩》,并且专门写《诫诸子书》教育自家子弟。后代依其训导整理形成了《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教导儿孙后代做人要正心修身、积德行善,教导族人要和睦共处、相扶相助。
无论是子孙的继承,还是旁人的援助,范氏一族的善举之所以能够赢得后人的云集景从,无非就是在家风之中,牢牢印刻下两个字——“行善”。
国家提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是的!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好家风,这样才是给孩子最好的“三好”(好习惯、好成绩、好素养)
三好老师有话说
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如无字的典籍和力量,给孩子最基本最直接最日常的教育。优学荟始终提倡坚持“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树新时代文明家风”的德育教育,坚守三好教育,让孩子更优质成长。(三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