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别再吼孩子了!

作者:奶爸育儿资讯站 04-06阅读:617次

某服务平台搞了一个“坚持7天不吼娃”的活动,总计参与人数有23000多人,只是坚持7天,最终出局的有1317人,占比近6%,这还是在有奖金的诱惑下,如果没有这次调查,家长不在自己控制的情况下,我想吼娃的比例会更高,这也是如今育儿的一个普遍现象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吼”是我们内心焦虑、忐忑、恐惧的具体表现。我们有严重的挫败感,但又很难接受自己无能为力的现实,于是,我们的挫败感就越来越严重,终致爆发。爆发的形式有很多种,但提高声音分贝无疑是人类最容易把握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几乎是一种本能。如同动物在恐惧、焦虑、挫败时大声吼叫一样,它能暂时给我们一些貌似有力量的错觉,安抚我们烦躁无助与恐惧的内心。

因此,“吼”这种方式,是我们做家长的无能,不能用更好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以至于用这种最差的方式来教导孩子。有一种现象叫对父母教养模式的复制:“如果,在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也曾经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过我们,我们便有可能从他们的身上习得了一些基本的与人互动的模式。这些模式往往根深蒂固,就算我们有心想要去改变,并且也学到一些新的模式来解决问题,但一旦面临同样的境地,情急之中,依然有可能会陷入固有的模式,而忘了新的模式。” 这就是“吼”所带来的主要危害,直接会影响孩子与人互动的方式。

我们自己也会发现,我们刚开始“吼”孩子的时候,孩子差不多有两种表现,一是呆若木鸡,不知道要怎么做;一种是你说怎么做,他就怎么做。第一种表现是孩子缺乏安全感,性格会逐渐懦弱,以至于以后做事会优柔寡断,缺乏自信。第二种表现会让孩子变得很乖,有时候为了达到自己的目地而去讨好别人。回到上面我们提到的父母教养模式复制,当孩子习惯了被吼,他也会因此习得同样的模式,并将这种模式复制到与之相遇的每一个人身上。这就是为何一些家长反映孩子不尊重家长、遇到问题就发脾气、与同伴相处困难、缺乏互动技巧、情商低下的原因。因为他不曾得到尊重,又如何懂得去尊重他人?他没有被智慧地对待,又如何智慧地对待他人呢?

因此,我们要摒弃“怒吼”,用更有爱和智慧的方式来面对孩子,比如:放低嗓门,用温柔的悄悄话来传达你的指令;表达你对孩子的理解,再适度引导;有温度的坚持等等。偶尔控制不住吼了孩子,也要记得给孩子道个歉,说明这不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