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误区如何避免?“偷鸡不成蚀把米”,学前教育要“投机取巧”

作者:可馨育儿 08-12阅读:1336次

现代社会有一个怪现象,判断一个宝宝是否聪明的标准,是宝宝是否接受过学龄前的早期教育。是否认识很多汉字?是否会很多数字?是否会加减法运算?是否参加过特长班?是否有一技之长?

但对于宝宝的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情感品质和性格特征就无人过问了。把狭隘的“正规教育”理解成“学前教育”,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学前教育是为宝宝将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土壤,让宝宝的智力萌生,情感、智能、机体、意志能全面提升。

父母接受了太多社会的成功学的刺激,一些标签潜移默化地深植于内心,如竞争、生存、成就、出色、优越、机遇、成名……他们害怕与平庸、出局、落后等不良行为沾边。父母都知道早教及极端的重要性。宝宝的早教只有一次机遇,想要家出龙凤,让宝宝学习成绩上去,考上好的学校,宝宝还不具备早期的想象力,已经被书本、练习册、作业本、特长班埋没。很多家长想让宝宝提前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他就能快速地适应社会的步伐,对日后激烈的竞争做好储备,这样的做法既错误,也有失偏颇,很多教育专家持反对态度,专家认为,对宝宝学龄前的正规教育是有失科学性的,对宝宝形成太大压力。这样做,宝宝将缺失了童年最美好的时光。早早让宝宝从童年玩耍年龄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宝宝就会失去正常、自然的发育,父母的行为让宝宝的童年丧失和剥夺,宝宝拥有童年的权利,这是他们心智发展和身体健康发育非常重要的时期。揠苗助长,对宝宝来说就意味着风险,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个证据表明,这样的风险是物有所值的。

早教误区如何避免?“偷鸡不成蚀把米”,学前教育要“投机取巧”

激发宝宝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让他们知道自己处于一个充满童趣、快乐无穷的世界里,宝宝收获到自豪和快乐,让宝宝的求知欲得到不断的强化。通过游戏式的教育让宝宝学到知识。本是该玩乐的年纪,别把宝宝过早地捆绑到书本里,对于识字、练琴和识数那是大一点的孩子应该做的事情。结合宝宝无意注意和无意识记东西的特点,通过变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让宝宝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东西,提升智能。宝宝的神经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也是学习最好的时机。

目前为止,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一个2岁就开始认字的宝宝,比一个6岁才开始识字的宝宝有更聪明的表现。研究显示,学龄前教育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宝宝在玩乐中进行学习,应避免让他们只接触纸和笔的教育方式。父母应该准许宝宝结合自己的发育情况和年龄进行自由的发展。

宝宝过早接受正规教育的危险是,宝宝把学习当成任务来完成,他会认为是苦的,过早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和乐趣。很多父母可能会说,让孩子提前接触正规教育是想让宝宝更快乐,其实这样也掩饰不了父母想达到某种心理上的满足的期望。通过提前正规教育培养起来的孩子可能会过早的耗尽精力和智力,形成扭曲的性格,严重的对他将来的学业和事业都会造成影响,他害怕挫败,没有冒险精神。

提到超前学习的宝宝,他们往往学东西快,但是错误发展的几率也多。并存在一些不良的学东西的习惯,想纠正也比较难。有的宝宝不能采取正确的坐姿;有的宝宝写字时乱涂乱画;有的宝宝在一个方格里写上几个字;有的宝宝学了速算,在实际应用时,不断出错。

幼儿教育专家强调,协助宝宝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培养坚韧的品格和坚强的承受能力,本是学龄前教育意义首要完成的重点。对于有些家长让宝宝学习简单的寥寥无几的汉字、单词、试题等,宝宝学不了什么知识,还可能扭曲宝宝的学习兴趣,捉鸡不成蚀把米,何苦呢。

你对以上内容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给大家。可馨育儿,一个有温度的自媒体。喜欢我们的育儿知识,记得收藏关注分享哦,你的关注,是我们持续创作的动力!图片来源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