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孩子不爱阅读的“药方”,快来对症下药!

作者:亲近母语 10-02阅读:2707次

阅读有多重要?

博尔赫斯说:天堂是一座藏书楼的样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的潜在差生。

阅读,不仅是对孩子语文学习的熏陶,让孩子直接体味母语的美和力量,更是精神上的提升。

我很想告诉每一位父母:

阅读真的很重要!

人类的文明史是和思想传播史息息相关的。思想或曰知识,最初是刻在青铜器、龟甲、羊皮、竹简上——所以那时候人们的书面语都言简意赅,因为传播起来太费力太昂贵了;

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两个和知识传播(出版)相关,一是印刷术,二是造纸术,这两大发明使知识传播的成本大为下降,知识也不再是贵族、教会人士的专利,而让普罗大众都能够接触和消费。

到今天,书的获取越来越便捷,但书里承载的智慧,却是越来越丰富,毫不打折的。

可以这样说,从保持阶层或跃升阶层的目的来说,书是性价比最高的商品,没有之一。社会的竞争将越来越依靠知识,没有知识却一夜暴富的机会在未来社会将越来越少。

这本来是文明社会给予每个人获取财富的公平的机会。可惜,我看到的是越有钱的地区越舍得买书,越贫困的地区越会捂紧钱袋。经济条件越差的家庭,孩子接触书的机会越小……越贫穷,好书买得越少、看得越少,这可能导致家庭的贫穷和无知代代相传。

关于儿童阅读的重要性,家长们可能会特别在意这个数字——英国最近一项研究表明,童年阅读能力越高的孩子,长大后社会经济状态就越好。7 岁时阅读水平每提升一个等级,42 岁时年收入就提高5000 英镑(约合47000 元人民币)。这个关于阅读的经济研究结果,也许可以让最实用主义的父母重视阅读,把书看作最重要的儿童必需品。

不可否认,中国较早的财富阶层,是靠“胆子大”起家的那批个体户;后来,则是善于把知识和资源结合起来的地产、矿业等私营企业主;但现在最重要的新兴财富阶层,是科技行业的互联网企业家;未来的发展趋势,肯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来临,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是财富的主要拥有者。也就是说,胆大、勤奋、聪明、吃苦等都不是获取财富的最核心要素,知识才是。没有了知识,其他都无所依托。

我也常常用经济学的思路对年轻的父母说:书是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商品,只需花一瓶儿童洗发水的钱,或者小朋友坐五分钟电动玩具车的钱,就可以买到在世界上某一领域最有建树的人的核心观点,买到他几十年最重要的人生财富。

孩子不爱阅读怎么办?

我们说了这么多阅读的好处,无非是想让孩子们能够从小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但是,有的孩子就是不爱看书,那该怎么办呢?

我就碰到过大量这样的询问:

其一:

我有点不知所措了,我女儿一岁半,不喜欢看书。给她买了一些简单的绘本,每次我想抱着她给她看绘本讲故事的时候,她不是打岔,就是把书合起来放一边要我陪她玩。她不喜欢看书,我就把绘本的故事自己看完作为睡前故事讲给她听。看起来她对书没有任何兴趣,和安静比起来她更喜欢动。但我希望她能够有专注的能力,能控制住自己,而且还有阅读习惯,可是现在看来她连兴趣都没有,我该怎么办啊?

其二:

宝宝是个女孩,今年6 岁,活泼好动,坐不住,喜欢跳舞,特别喜欢听妈妈讲故事,但就是不愿意自己看书。每次一看到你的文章后就点燃了我的想法,一直想培养宝宝的阅读能力,也一直在坚持中,但总感觉每天晚上睡觉前给她讲个故事太少了,希望您能指导我如何培养宝宝的阅读习惯。在说孩子不喜欢看书怎么办之前,我很想说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让孩子看书。

之前已经说过,阅读很重要。从小了说,能够让孩子学习知识,打开眼界,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从大了说,能够塑造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说来好笑,我们上学的时候,特别不喜欢老师讲什么“观”,总觉得太虚,后来,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却发现,这些观念才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核心问题。

正因为如此,我才会把阅读所带来的技能、素质,列为“小”的功能;而把内在的触动,列为“大”的功能。那么,无论是小的知识素质的获取,还是大的内心触动,阅读,的确是达到这些目的的最佳途径之一。请注意,是之一,不是唯一。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人在塑造自己价值的时候,方式和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人,通过和不同的人交谈来获得;有的人,通过四处旅行来获得;有的人,通过在书斋里阅读来获得;有的人,通过在山中的冥想来获得;有的人,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获得;有的人,在音乐绘画的创作中来获得;甚至有的人,在运动和游戏的竞技中来获得……

我先说明这些,是想舒缓孩子不喜欢阅读给家长带来的焦虑感。是的,阅读是最佳的学习途径之一,孩子喜欢阅读很好,但暂时没有阅读的习惯,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孩子通过游戏、玩乐、画画、舞蹈,甚至发呆,也可以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塑造自己。

家长急切地想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先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然后再给孩子提供那些适合的图书,最后再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呢?

我对儿童阅读的

五个态度和三个感悟

在这里,我想表明我对儿童阅读的态度:

1. 阅读不是课程,不是负担,而是乐趣,是享受,是生活。

4. 阅读没有方法,不需要专家,也不需要教材。

基于这五个态度,我还有三个感悟:

01

第一个感悟:

阅读是生活方式,家长不要去控制,允许孩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看自己偏爱的书。

我们观察到的很多孩子不喜欢阅读的最大的原因,恰恰是家长“太重视”阅读了,太郑重其事了,所以,每次阅读都把氛围弄得很紧张,难怪孩子一提起阅读就头疼。

有一次,一个朋友看小丸子躺在地上乐不可支手舞足蹈地看一本书,很是惊异,说要是他们家爸爸看到孩子这样看书,一定会阻止。

我:“你们家是怎样看书的呢?”

她:“一定是正襟危坐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读书。”

我:“你们家孩子爱读书吗?”

她:“就是不爱啊!”

我回答说:“要是我的话我也不爱,对于孩子来说,那不是和受刑差不多吗?”

她恍然大悟地说:“哦!我明白了!”

想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家长首先自己要放松,这是必需的。有了平和的心态,我们再接着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想,如果要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家长应该认同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人生享受,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功利的、实用的目的。

所以,我跟大家一样,不赞成家长控制孩子阅读,尤其是像上课做作业一样的阅读。我非常赞成亲子阅读,但我发现很多亲子阅读变成了家长控制孩子阅读。

我经常听见一些家长说,小孩看书看得太快,都不知道读进去没有,我会问几个问题检查一下他是否真的读进去了。我想奉劝这些家长,亲子阅读主要是陪伴,而不是监督。

一个孩子爱看一本书,就和爱吃一道菜一样。只有在孩子不爱吃、不饿的时候,才需要你检查他吃了几口菜几口饭。孩子吃爱吃的东西时,永远不需要家长检查。读书也是如此。如果真需要你检查,那么孩子已经是在厌烦阅读这件事了。

另外,我还发现家长很喜欢控制孩子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尤其接受不了孩子在阅读上偏食。阅读其实真的很像吃饭,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口味。要允许孩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看自己偏爱的书,用自己舒服的速度和节奏。

02

第二个感悟:

要做朋友式的亲子阅读。家长自己要热爱阅读,而不是命令孩子去读书。

我非常赞成亲子阅读,甚至觉得亲子阅读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孩子幼年时期,而是应该伴随孩子一生,因为我想提倡的是朋友式的亲子阅读。给孩子买很多的书,把房间布置成书的海洋,这是硬件的配备;家长自己每天阅读,带着孩子讲故事,这是软件的配备。但是,这些要素的配备,都应该围绕着一个核心,就是引起孩子阅读的兴趣。

有时候,家长不妨把眼睛从孩子的身上挪开,先读自己喜欢的书——你会发现,孩子反而会被吸引过来。当家长很享受地品茶或喝红酒时,孩子会凑过来好奇地看看、闻闻;同样地,当家长很陶醉地阅读时,孩子也会被吸引,从而产生模仿的欲望。所以,一个自己热爱阅读的妈妈,比整天逼着孩子阅读的妈妈,更能让孩子喜欢上阅读。

其实在中国,12 岁以下的孩子,其图书购买大多由家长主导,孩子可以接触到的书,肯定已经经过了家长的筛选。一些绘本馆馆长也告诉我,给孩子讲故事做阅读活动的效果,不如给家长做讲座,当讲座成功,家长认同之后,他们的孩子的阅读热情很快就上来了。

小丸子一直以来都是从家里的书架上自行寻觅爱看的书,基本不需要我推销,她的阅读量已经很大了,我很难做到她看的每本书我都去看一遍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会把特别精彩的段落折好角,不但自己放学了回味一遍,还会跟我说:“你得从这一页到这一页认真看完,不然就不准下楼吃饭!”因为她,我看了很多我小时候并没有看过的好作品。

我也急切地盼望她长大,盼望她大到可以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金庸的《天龙八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那时候我一定会陪她再看一遍。我也非常急切地把我看的以色列首位女总理梅厄夫人的传记《我的一生》讲给她听,把《褚时健传》里种橙子的故事讲给她听,跟她聊《牛奶可乐经济学》……

谁要是以“家长不要干涉孩子阅读自由”来禁止我们母女之间的这些谈话,一定会让我崩溃。

03

第三个感悟:

阅读既然要引起孩子的兴趣,在给孩子选书的时候,就要以孩子的阅读趣味为标准——不要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为孩子选书,也不要规定阅读的形式。

那么,很多家长会忧心忡忡,孩子只喜欢看搞笑的、无聊的书怎么办?根据我的经验,在高品质的图书中,好玩儿的书非常多,多到足够不同趣味的孩子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算是有关“屎尿屁”的话题,也有《谁嗯嗯在我头上》这样的佳作。更何况,其实大多数优秀的儿童图书,都考虑到了孩子的阅读趣味。

另外,家长完全可以放心,孩子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自然会知道哪些书是好书。就算是漫画,也有平庸低俗的作品和大师级的作品之分,孩子看得多了,自然就会自己分辨。家长在做必要的引导的同时,也请相信孩子自己的判断力。

一本书应该怎么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就像一颗糖果该怎么吃,取决于吃糖果的人。我们总犯不着要用一本《孩子吃糖果的科学法则》来教孩子吃糖果吧?在中国儿童阅读领域,有很多奇怪的现象。我看到很多所谓的专家,为一本二十几页的绘本,写出了几万字的阅读指导。

我实在无法理解,很多所谓的阅读专家认为,普通的家长和孩子不会读书——哪怕是一本简简单单的绘本,哪怕是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哪怕表达的是全人类都能体会到的亲情。他们要把一个绘本拆开了、分解了,每一幅画是怎样构图的,每一个字句是如何蕴含深意的,每一种颜色是如何搭配的,甚至是每一只蚂蚁代表了什么社会形象,每一棵小草倾斜的角度有什么寓意……

我把这叫作基于商业化和专业化的“过度关注”和“过度指导”。普通的家庭根本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伪专业门槛”,把一件本来轻松的事情,弄得神秘兮兮。总而言之,对于孩子阅读这件事,家长不要过多干涉。所谓专家的指导也不应盲目听信,家长应该做的,是把书交给孩子,把阅读的权利交给孩子。

本文出自三川玲著作《通往幸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