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做,孩子的人格能够健康成长?

作者:丁梅英说心理 03-17阅读:4803次

请思考:

要养育健康人格的孩子,都需要家长充当哪几种角色?

在每种角色里,需要家长怎么做?

夫妻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对孩子的人格有什么影响?

人格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

什么是健康的人格,什么是不健康的人格?

一个孩子乐观自信,不怕失败,活跃而有创造力,能够与周围人和谐相处,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具有健康人格。”

若一个孩子没有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动攻击他人,我们会说:“这个孩子的人格可能有问题。”

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人格呢?

我们先看孩子的状态,孩子生下来,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在对自己的关注里。他饿了,就哭,要妈妈马上来喂奶。拉了,也哭,让妈妈马上来收拾。

他的注意力全在自身,他本能的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孩子还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全能感,他会夸大自己的能力,以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

我女儿5岁时,爸爸带她去爬香山,出发前,她告诉我说:“我要去山上摘太阳。”我说:“摘不到太阳怎么办?”她不以为然地说:“那我去够云彩。”

这时,需要家长充当这三个角色满足他基本的需求:

一 镜子角色。孩子需要从家长(通常是妈妈)的眼睛里看到,我是有能力的。我是可爱的。我是有价值的。你欣赏我。

他会显摆正在发展的能力,并希望因为这些能力而受到妈妈的赞赏。妈妈对孩子欣赏的眼光会逐渐演变成孩子对自己的尊重。

二 理想化角色。对双亲或双亲之一,形成完美的印象,以使自己体验到:我能和这个完美的人在一起,我能和他融合。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妈妈很完美,我能以妈妈为骄傲,我能模仿妈妈的样子,我做不了这个事,妈妈会来帮我。”

那次我女儿跟爸爸爬完香山,晚上回到家,我问她:“你够到云彩了吗?”孩子非常遗憾的说:“哦,我忘了,如果我爸爸站在山顶,他把我举起来,我就够到云彩了!”我很欣慰的看到,她已经在把她的爸爸理想化

家长怎么做,孩子的人格能够健康成长?


孩子的两种内在需求:

镜子角色---“我是可爱的,你会欣赏我。”---构成健康的全能感

理想化角色---“你是完美的,我是你的一部分 ”---构成对于关系的健康需要

原始的全能感是探索世界的源动力。加上孩子对事物的兴趣,会转变成理想。而学习技能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有了探索世界的源动力和兴趣,会学习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探索+兴趣------- 理想(包括学习技能)

缺镜子角色,或镜子角色否定、打压、贬低孩子,孩子会形成三种人格:

A渴求镜应型人格(求求你,夸夸我)。我要努力挣大钱,做大官,买大房子,不是为了我生活得舒服,而是为了让大家看到,我是有能力的,我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就是,在我周围人眼睛里,我得有“面子”,被人看得起。

B逃避接触型人格:我做不出成绩让你们认可我,我自己待着,不与人交往了。但是我还是在乎别人是不是看得起我,所以,我很孤僻,我很敏感。代表人物林黛玉。

薛姨妈让周瑞家的送花,周瑞家的抄近道走,最后两朵给了黛玉。黛玉便问道:“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

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她在干嘛?她在称量,我在你心里有没有位置,你是不是看得起我? 生活中,我们说这样的人比较敏感。

家长怎么做,孩子的人格能够健康成长?


C渴求融合型人格:离开你,我活不了,你必须时时刻刻和我在一起。没有人和我在一起,我是孤魂野鬼。

电影《我想和你好好的》女主角,倪妮扮演的角色。为了让男朋友待在身边,她跳楼,查男朋友手机,挨个给手机里面的联系人打电话,去男朋友的好朋友家里搜查,试图找出男朋友。生活中,我们说这样的人“”。

我们通过一个人来看不同的镜子角色带给他的不同影响:

《虎妈猫爸》中的毕然,在剧中的形象,不学无术,-招猫逗狗,自吹自擂。

毕大千多次对着儿子毕然喊:“你就是一个混子!”

毕然跟姐姐毕胜男讲,小时候有一次数学考试,他考了全班第二,数学老师说他是抄的,他爸爸也认为他是抄的。(毕大千和毕然在同一个学校,毕大千是老师)让他在全校师生面前,站了一个下午。

也就是说,毕大千对儿子是这样的看法:“你就是一个烂泥糊不上墙的家伙。”毕然曾经试图努力学习,让父亲看得起,但是无论他怎么努力,爸爸看他就是一文不值,后来毕然不努力了,自暴自弃

必然的父亲这样评价儿子,毕然只能从父亲的眼睛里看到:“我是差的,我是没有能力的。”他从父亲的眼睛里看不到自己的价值,也就没有生活的理想,这可以解释他为什么整天招猫逗狗,不务正业。

必然为什么自吹自擂?他不能从他人眼中看到,我是好的,我是有能力的,他又有这个需求,怎么办?自己吹,把自己吹上天,想获得别人的认可但别人偏偏一下子拆穿他,顺便鄙视他。这印证了他对自己的假设:我果然是差的。


家长怎么做,孩子的人格能够健康成长?


直到遇到赵佳乐这个姑娘,她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必然,必然说什么她都深信不疑。必然终于从一个人(赵佳乐)的眼里看到了一个不同的自己:“我是有能力的,我是有价值的。”这时候,毕然有了天大的变化,他上夜校,学技能,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总结一下,毕大千看毕然一文不值,必然不务正业,自暴自弃。赵佳乐姑娘看毕然一脸崇拜,毕然变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他树立了自己的目标,好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在毕然这个例子中,赵佳乐充当了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在咨询室里,咨询师倾听来访者的故事,无条件的接纳他,信任他,通过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来访者会内化一个新的形象,他会呈现出一个新的自信的有力量状态。

孩子通常什么情况下会缺理想化角色?是没有爸爸或者妈妈么?不是的。

父母在生活中的行为让人侧目,或者打骂孩子,或者父母互不尊重,互相贬低,这都会让孩子没有办法把父母理想化。

孩子没有办法把父母理想化的情况下,孩子会处在一种渴求理想化的状态里,他会在生活中,寻找可以让自己理想化的人,比如,盲目追星。


刘德华有个超级粉丝杨丽娟,从16岁辍学开始疯狂追星。 父亲为了支持她追星的需要,先卖房子,再卖肾。一次见刘德华,没有满足她和刘德华单独相处的需要,她父亲跳海自杀,留下遗书,让刘德华单独再见他女儿一面。


家长怎么做,孩子的人格能够健康成长?


杨丽娟为什么如此疯狂的追星?我想,这和她没有办法把父母理想化有关。

杨丽娟父母的婚姻是这样的:

当年杨丽娟的父亲杨勤翼是一个中学的老师,杨丽娟的母亲,24岁的杜菊英是在这个学校操场上垒墙的一个小工。杨勤翼对杜菊英有好感,就经常去帮助她。

杜菊英的工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杜菊英的父亲,杜菊英的父亲找了38岁的中学教师杨勤翼,回来跟女儿说:“我要不是看上他,我不会吃他的饭!”

杜菊英只好无奈的嫁给了杨勤翼。直到杨勤翼跳海自杀,杜菊英说,在30多年的婚姻里,她从来没有看起过这个男人,而这个男人对她也不好。

也就是说,杨丽娟的母亲杜菊英,她不喜欢这个男人,却和他结了婚,生了孩子,和他一起生活了30多年。杨丽娟的父亲,被妻子鄙视了30多年。所以,杨丽娟既不能把这个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母亲理想化,也不能把父亲,一个窝囊的男人,理想化。她转而把一个明星------刘德华,疯狂的理想化。

追星的人很多,为什么仅仅她家落得家破人亡?

我认为,这个悲剧有2个因素:

一 父母婚姻不幸福,杨丽娟没有办法把父母理想化。她去理想化第三个人,一个明星。

杨丽娟的父母因为婚姻不幸福,对女儿怀有深深的内疚。这个内疚让他无条件的纵容女儿的不合理行为。先是卖房,然后卖肾,最后自杀,以死相逼,让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所以,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房子、车子、钱,也不是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父母恩爱和谐,一个幸福的童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三 孩子需要父母充当的第三个角色:倾听我理解我。孩子渴望有人能够分享他的快乐,感受他的感受。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共情。

这个角色不被满足,他会感到孤独,“人很多,我很孤独,没有人懂我。”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人际适应不良。

家长怎么做,孩子的人格能够健康成长?


父母是土壤,孩子是苗,祝愿我们都是好土壤,养育出好苗!

丁梅英(微信号:dingd0421) 北京心理咨询师 自体心理学系统培训500小时 每周一对一案例督导持续进行中。 另接受认知治疗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 催眠 家庭治疗 团体治疗。北佳心理签约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