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长不高的孩子,只有不勤奋的家长

作者:大展鸿畴 08-25阅读:4208次

作为家长来讲,身高是一直伴随孩子成长的重要问题。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家长对孩子身高关心程度仅次于身体健康。身高对于孩子来讲不仅仅是高人一等,而是在以后的学业工作、婚恋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在这个靠颜值的时代中,矮个子总会受到或多或少的不公平对待。

别人家的孩子脖子以下全是腿,为了不让自家的孩子矮成瓜,不少家长就在青春期给孩子这补那补,营养品毫无章法可寻,非但没有起到长个的作用,反而还让孩子的营养过剩,造成了过胖的下场。不仅如此,

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

发现孩子矮小, 90%的家长会选择盲目等待或相信“孩子晚长”;

87%的家长没有监测孩子的身高,不知道孩子发育缓慢;

71%的家长放纵孩子晚睡习惯,任凭睡眠不足对孩子长高影响;

90%以上家长对孩子挑食、偏食、爱吃零食的习惯,置之不理;

27%的家长因盲目给孩子吃营养品造成性早熟,让孩子再也长不高......

孩子长高的四大误区, 80% 家长入坑

误区1父母高孩子一定高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个头高,孩子肯定会长高。可是,这种错误的认识容易导致孩子错过长高关键期,最终变成“矮个子” 。曾有一个案例,母亲身高1.60米,父亲身高1.75米,他们生了一个儿子,16岁时,身高1.80米。因此,在他们的意识里,自己的处在青春期的女儿也不会矮到哪里去,所以就不注重营养、运动。结果,他们的女儿最终身高只有1.53米。

还有,很多个矮的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肯定也矮。可是不少事实证明:身高虽然有较大的遗传几率,但后天努力才是决定最终身高的重要因素。先天不足,后天来补,即使父母个矮,及时干预,充分发挥孩子后天的成长潜能,也一样可以长成大高个儿。

误区2孩子不长个儿,盲目补充营养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生长发育缺乏基本的常识,误以为给孩子吃大量的“营养品”或“补品”就能促进成长和发育。而这正是导致孩子肥胖、性早熟的“催化剂”,性激素分泌多了,会导致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这正是身高矮小的罪魁祸首。等到发现个子没有长起来,再去找专科医生治疗,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期就已经被耽误了。

误区3孩子不长高是“发育晚”

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可能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面长高,殊不知,身高的差距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越来越大。长时间抱着“等等看”的念头,结果让孩子错失了长高的黄金时光。家长不知道,孩子自然不长的时候,往往骨骺线也开始闭合,身高潜力已经受到制约。再治疗机会已经很渺茫了。

误区4许多人仍相信“二十三蹿一蹿”

“二十三蹿一蹿”只是民间传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若家长期待23岁还能长,等到孩子骨骺线已经闭合,彻底不长了已追悔莫及。相信科学,在骨骺线闭合之前抓住孩子长高黄金关键期,才是一个负责任且聪明的家长。

把握黄金期,孩子还能再涨 10 公分

首先人的身高是由骨骼决定的,在骨骼完全没有成熟之前,经过运动营养可以起到骨骼拉长的作用,其次在儿童生长发育期,每天夜间,人的下丘脑会大量分泌生长激素进入血液,生长激素刺激骨膜,可以起到促进骨骼成长的作用。所以想要再涨10cm,要明确的知道孩子长高的黄金期。

基础阶段:学龄前期排查疾病影响

学龄前期(2~6岁),这个时期孩子体内的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已基本形成,饮食、睡眠习惯逐渐形成,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孩子长高的基础阶段。孩子年龄小,骨骺软骨层增生季分化十分活跃,生长潜力及空间极大。若此时能够及早地排除对孩子长高有影响的先天性疾病,如垂体瘤、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病等,对孩子长高具有极大的益处。在美国,59%的孩子从这个阶段就开始接受身高管理。

储备阶段:学龄期储备营养要适度

一般在7-10岁左右,是孩子身高突增的储备时期,也是人体储备生长所需营养的关键时期。父母为孩子及时补充营养的同时,应注意不可以进补过度,避免孩子出现过度肥胖、性早熟,进而影响孩子身高。这一时期,孩子每年增长应在5-7cm,若每年增长值小于5cm,应积极排查矮小的可能;若每年增长值大于7cm,同时孩子有出现第二性特征(比如女孩乳房发育,男孩子变声等),应积极排查性早熟。

冲刺阶段:青春期抓住长高的尾巴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储备过后,人体长高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青春期,男性一般在13~17岁,女性一般在12~16岁。青春期的生长速度一般在每年10cm左右,根据孩子的骨龄大小不同,冲刺生长的时间长短也不同。若家长发现孩子比同年龄、同性别的孩子要矮一截,或者身高矮于标准身高,应及时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检查,抓住孩子长高的最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