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度任性难管教?父母不妨试一试这6个金点子,第一个百试不爽

作者:家有男孩 10-05阅读:511次

家教智慧

有位妈妈在我文章后留言:我们孩子闹起脾气来,任何人都吃不消,他吃饭从不按时三餐,想吃时就吃,而我们吃饭时,他准是在一旁玩个不停,且最好由人陪在他身边,如果硬劝阻他,他会哭闹不止。对此我们也很苦恼,我们夫妻两人的性格算是比较平和的,也不偏激,为什么我的孩子会这样,该怎么纠正呢?还有办法改过来么?

回复

谢谢您的信任,将孩子的情况与大家分享,当你认真整理写下来的那一刻,我们就已经在解决问题了,因为你开始正视这个问题,而许多家长往往不会这么认为,他们把这个现象视为正常的时候,才是最大的问题。

在3-5岁这个价段,任性是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孩子开始探索世界,并且可以独立行走一个大的区域,但同时缺乏判断能力与缺乏认识,无法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一般都会存在任性的情况,孩子出现任性的现象别太焦虑。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过度任性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想怎样就怎样,缺乏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意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知识方面的要求严格,而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没有要求,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教养方式必然会造成孩子的消极创造性行为。现在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出现了不少“高楼儿童”,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玩。与同伴交往机会的缺乏,导致孩子的玩伴由成人来替代,这就会使孩子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识,缺乏谦让、自制的行为。

如果我们放任孩子的任性而不去纠正,那将会影响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

儿童任性心理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同时,孩子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愤怒的情绪,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就会对健康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因为任性会导致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人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严重的还会由于易冲动而犯罪,那些成年罪犯回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时,往往有责怪父母为何不早一点约束他的情绪在里面。

好了,关于过度任性的原因和可能的心理危害还是属于理念层面的,不多说了,接下来聊第二个话题,如果孩子有了点小任性,父母究竟该怎么做才能纠正?具体操作的方法是什么,这里提供几个参考的方法,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性适用。

1、采用“负强化”的方法。任性,哭闹,家庭教育当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家长可以用“负强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任性。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如一个跟着母亲购物的儿童,在商场里玩得很上瘾。母亲急着赶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他可能坚持要在商场玩;如果母亲说,“走,妈妈带你去看大汽车。”他可能愉快地答应了。妈妈必须履行承诺领着他去看看大汽车,然后再去坐车回家。

3、在情绪上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的约束。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忽然想起爱吃的菜今天没有,就生气地拒绝吃饭。即使冰箱里有原料,母亲也不应该迁就孩子给他做,应明确表示饭菜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更换。如果孩子继续闹,可以让他饿一顿,等他感到饥饿时,自然会找食物吃。

4、有时可以采用暂时回避的方法。有些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纠缠不休,这时,家长可以暂时不去理他,让他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他就会停止。事后可以与他坦诚地交流,让他说明原因。在这时再进行说服教育工作。这种方法对于理智水平较差的家长可能难于做到。

5、.榜样暗示法。当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家长可以用电影、电视或图书故事中的典型人物的具体形象、具体情节和行为活动给孩子看或讲给孩子听,使他从中受到暗示,得到启发和教育。

6、.吸引法。家长可以从孩子任性的指向性和动机中发现一些蕴藏着的积极的可培养的心理因素,即所谓的“闪光点”加以诱发和引导。这样做,既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让他有责任感,觉得自己也是好孩子,需要有其他行为的示范,那样就好了。

当然,解决孩子任性的方法还很多,最根本的在于培养孩子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让孩子通过阅读、交流,逐渐对世界有了正确的看法,对各种行为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慢慢就会改掉任性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