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个家教误区八成以上家长都踩过,尤其第1个你看完就笑了,是啥?

作者:家有男孩 10-08阅读:3506次

家教智慧

最近有几个家长在我文章后面留言咨询,我觉得有必要集中回复一下,他们的问题归纳一下就是根据孩子现在的行为推定孩子是不是存在一些智力或者行为问题;有些父母把自己孩子的行为与一些超常孩子做对比,然后自己焦虑异常;还有的父母索性就是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孩子是不是不适合学习,干脆不太关注了,甚至因此而湮没孩子的天赋。

这些都是误区啊!

让孩子的天赋被埋没是家长不负责任的表现,作为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内在品质和个人特点,而去盲目跟风,以别人孩子的标准来约束孩子,那就更是不应该了,也许不说出来,谁也没觉得有多严重,但是一旦你觉得严重了,你就要切实的着手改变了。

这里罗列几个教育孩子的误区供大家参考,当然误区不会就这几个,我们要时时小心不会被新的误区误导。

误区1:“迷信”智力测试

现在网络发达,手机智能化普及了,这原本是技术的进步,是好事。但现在时不时有人用一些智力测试的软件或者星座什么测试来对孩子做区分,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那些测试结果至多只能说明孩子做智力测试题而已,能力的体现不是考分数,虽然他们也有关联。“智力测验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据这个分数而贴上笨孩子的标签,那么就会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对这些孩子的成长发展造成伤害。”目前很多智力测验已经落后于心理学的实际发展,只能测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很可能因此而抹煞了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

还有一些星座测试完全是胡编乱造,利用人们的心理投射,感觉说的都很对,就像算命一样,这是对孩子的人生的不负责任,家长第一要远离这个误区。

误区2:孩子发呆就是有问题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一天之中总有一段时间发呆,就是忽然定在哪里,眼睛直勾勾的,也不知想什么,喊他的话要一愣神,感觉醒了的样子,是不是有啥毛病啊!”发呆的孩子不是痴呆的呆,而是在想问题,发呆这个词的由来也是因为人在想事情像个呆子一样。而不是真傻,所以大部分发呆都是有益的,至少是正常的。发呆也是一种学习,尽管可能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中。人们的学习分为“外显性学习”和“内隐性学习”,前者表现为学习英语课程大声背单词,操作学习某项技能等,这是看得见的学习,后者则是一种无意识学习,就是静态的发呆,其实心里在学习。在我们觉得什么都没想时,大脑也是在储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识去努力地实行而已。遇到发呆的孩子千万不要无端的打扰他,让他静静地想一会,也许有什么创造的想法就流出来了。

误区3:“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慢孩子不等同于笨孩子,学一件事情比别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个新环境很长时间不适应等,这些行为往往都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笨孩子”的表现,也是留言中比较焦虑的的一个问题。

成人还有慢热型选手呢,更何况孩子,这些都是适应性差异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这类孩子的一种行为方式。举例来说,“慢孩子”可能学一首诗的速度比较慢,但他们一般相应地会记得比较牢、比较久,甚至还会用自己的方式画出来,唱出来,而那些快的孩子也许只会背出来,这是他们学习事物的方式差异而已。教育本身是一个慢的过程,那种一蹴而就的教育快餐文化不适合生命的健康成长。

当然,有些孩子表现的可能并不如其他孩子好,这也是有阶段性的,实际生活里,有的孩子小学阶段很出色,到了中学不行,有的孩子小学阶段不咋地,中不溜秋,但到了中学后发制人,三年一个台阶上了名校,这些例子就说明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能一味用别人孩子好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孩子。若是拿自己孩子优秀的标准来约束别的孩子,那他们也不算优秀,这是现在功利思想比较严重,所谓优秀就是考试成绩高分成了唯一尺度就不好了。

家庭教育误区远不止这些,我们只要记住一些理念就不会进入误区: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是唯一且独一无二的,尊重他,包容他,欣赏他,而不是比较他,催促他,扼杀他,记住这些可能对于误区的判断会更及时一些。

原创不易,若觉得有收获,可以自由打赏,也可转发给需要的朋友,或者把您遇到的困惑留言给我,我们一起思考探讨寻求解决的方法,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