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孩子这样入睡,出问题是早晚的事,还不赶紧改!

作者:父母堂 05-25阅读:486次

让孩子睡个好觉究竟有多重要?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就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一栏,明确写道:

“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的睡眠时间。”

△信息来自教育部网站

其实,早在前几年前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中就出现了关于中小学生睡眠方面的规定,而这次是正式印发在了国家级教育红头文件上。


由此可见,给孩子高质量的睡眠,是值得全民关注和共同实践的重大课题。


强迫孩子这样入睡

后果很严重


现在,很多父母都知道,在餐桌上絮叨的责备是对孩子的身心有伤害的,比如会让孩子情绪压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等。


但是你知道吗,在睡前对孩子嘀嘀咕咕,让孩子带着情绪(哭着)睡觉也是危害很大的哦!


危害1:眼睛水肿

你一定碰到过这样的场景:睡觉的时间到了,可孩子还不愿意关掉电视或是要求妈妈在多讲两个故事,死缠烂打的模样。


这时候家长的耐心可能被磨光了,一顿狮吼不算,有时候还会动粗。不难想象,孩子一定会哭,心不甘情不愿地带着泪水睡觉。

父母堂温馨提示:

如果睡觉前孩子入睡前眼睛里还有眼泪,那么睡着时,泪腺里就会有部分泪水不能流出,会导致孩子第二天睡醒以后,出现眼睛水肿的情况,情况严重的会形成眼袋,要想孩子的眼睛消肿后才去幼儿园或学校,那还得家长亲自上阵,给孩子冰敷。


危害2:安全感缺乏

家长们扪心自问,你喜欢在睡觉前被人说一通吗?如果经常在睡觉前骂孩子一顿,论谁都受不了。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心理阴影,这样不良的亲子关系,还会引发长大后孩子对其他人不信任的问题。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孩子的人际交往。


危害3:睡眠质量受损

孩子每每伤心的哭睡,你觉得他心里很好受吗?没有一个好的心情,那他们的睡眠质量也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家长最好不要再让孩子带着情绪哭着睡觉了。


良好睡眠习惯

如何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正是为他们打造黄金般睡眠的第一步。我们给出如下7个建议!


建议1:注重孕期营养

预防宝宝睡眠障碍,可以从孕妈妈做起。只有孕妈妈健康了,生出来的宝宝才能更健康。专家表示,要预防婴幼儿睡眠障碍,孕妇在怀孕期间,就应补充好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正确的睡眠习惯。


建议2:建立昼夜规律

白天小睡的时间不要超过4小时,养成晚上定时入睡的习惯。


建议3:识别睡眠信号

例如有点安静、有点迷离或者是揉眼睛、蹭鼻子、打哈欠、哼哼唧唧,不再配合活动、烦躁、精神萎靡、疲倦、面无表情地盯着某个地方;或者目光游离、发脾气、发牢骚、对玩具失去兴趣等。


如果这些疲惫迹象被家长及时的发现和回应,那么小孩的安全感会提升,而且在出现疲倦之后及时的睡觉,睡眠质量也会更好。

建议4:打造适宜环境

温度适宜,光线微弱,舒适宁静都很重要,不要频繁地变换宝宝的睡眠环境。


建议5:设置睡眠仪式

即使是出生2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也需要开发睡前常规行为,比如洗澡、按摩、看书、听音乐等。


建议6:合理安排小睡

4个月到1岁的婴儿经过了新生儿阶段,一般上午和下午各睡一觉,有的宝宝需要在黄昏时分再补一觉。


一般白天小睡的总时长为3个小时或以上。1岁以上的幼儿会不再需要早上的小睡,直接在下午睡2-3个小时。


为了让宝宝感觉更有精神,可以适当把下午的小睡提前半小时,大多数儿童的午睡习惯会保持到3-5岁。注意,每个孩子的睡眠规律因人而异,并且可以相应改变。


建议7:锻炼独睡能力

美国育儿专家认为,独立入睡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训练获得的。


建议家长从孩子3-6个月左右就可以开始训练孩子独立入睡以及睡整觉了,孩子在进入18月之后由于活动能力加强,从婴儿床向儿童床过渡的时期还要再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