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张动图揭露电梯吃娃真相,帮凶竟是这些带娃神器

作者:十月呵护 12-21阅读:2575次

有了小小菌后,电梯就成了菌嫂最爱的发明之一。

用菌嫂的话说,背着妈咪包,带着个动不动要抱抱的小祖宗,光是看看楼梯,腿都酸。如果没有电梯,三层以上的地方她绝对不去!

不仅是宝妈,电梯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如果我们不注意一些隐患,那电梯带来的可能就不只是方便了,还有危险。

比方说,下面这些东西,跟电梯就属于「八字不合」,乘坐电梯时,要格外注意。

01
婴儿车

婴儿车是放在平地上使用的,家长拉着婴儿车上扶梯,车子部分轮子悬空,重心不稳,很容易往下滑,造成下面这样的惨剧。

湖北一位宝妈推着婴儿车坐扶梯,婴儿车翻倒,孩子也跟着翻出,连带宝妈也跟着摔倒。

携带婴儿车出行,还是乘坐直梯最靠谱。如果没有,一位单独带着孩子乘坐扶梯,另一位拎着婴儿车乘坐扶梯。

02
防丢绳

出门在外,有家长会用防走丢绳拉住孩子,这种防走丢绳在孩子乘坐直梯时存在隐患。

电梯门上的感应系统存在盲区,防走丢绳太细,无法被感应到。如果父母和孩子进电梯时中间存在距离,电梯门感应不到防走丢绳,误关启动,后果不堪设想。

无论是坐扶梯还是直梯,父母一定要手牵手或者抱起孩子,这时候把孩子护在身边,才是最安全的。

03
材质较软或露脚趾的鞋子

材质较软的鞋子很容易被卷入扶梯侧面或者台阶中的缝隙里,导致脚趾被夹住。

洞洞鞋就是其中的典型,除了乘坐电梯时的隐患,因为材质较软,孩子穿着容易摔跤,所以非常不推荐孩子穿。

东莞一名2岁女童穿洞洞鞋乘坐电梯时,右脚被夹住,大拇指被搅碎,最终没有保住。

此外,孩子穿露脚趾的鞋子乘坐扶梯时也要注意,因为孩子的脚趾头小,又爱乱动,脚趾挨到两个踏板中间,很可能被夹住,最好是让站在踏板中间,远离踏板梳齿处。

04
鞋带、长围巾、裙子

这些物品容易被扶梯缝隙卡住导致摔倒。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身上有这些物品时,乘坐扶梯前要检查好,避免摔倒。

近年来儿童乘坐电梯出事的新闻挺多,看的人心焦,但其实,只要家长多注意一点,绝大部分都是可以避免的。

如何安全乘坐电梯

● 扶梯

1. 尽量不抱着孩子乘坐扶梯

大人抱着孩子乘坐扶梯时,孩子所处的高度和重心高于护栏,一旦家长失手或没有站稳,孩子很容易摔落。

上海一位奶奶抱着孙子坐扶梯,身体倾斜,男婴从奶奶手中脱出跌落,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对于还不会走的孩子,最好是乘坐直梯,如果必须坐扶梯,至少要把孩子抱在内侧,最好用背带固定住。

小小菌不会走时,我和菌嫂遇见没有直梯的商场,出于安全考虑,会选择走楼梯。

2. 管住熊孩子

扶梯上存在一些缝隙,本身就容易夹住脚,再加上孩子手小脚小,更容易被夹住,偏偏熊孩子们还酷爱往这些危险地区蹭。

下面这些地方是危险高发区,父母要注意不要让孩子靠近,踩在台阶中央,在上下扶梯时不要停留。

两级台阶中间的夹缝

两侧毛刷与台阶中间的夹缝

台阶与起始端盖板中间的夹缝

至于孩子趴到扶手上,在扶梯上打闹、逆行的危险,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对于不制止孩子这些行为的家长,我只想说一句:不称职!

如果,真的在乘坐扶梯时发生了意外,大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按下电梯紧急制动按钮,关键时刻,这个能救命!

通常,紧急制动按钮在电梯起始段扶手底部或扶手旁,部分大型扶梯中部也有制动按钮

● 直梯

1. 不要让孩子单独乘坐电梯

孩子太小,单独乘坐电梯,容易在电梯里打闹、跳跃、乱按按钮,造成危险。另外吐槽下,放任孩子在电梯里打闹的家长,在我看来,在了等于没在,孩子一样在危险中。

2. 进入电梯时确保孩子在身边

感应系统不够灵敏的电梯门,可能在孩子进入时感应不出,夹到孩子。过电梯门时,家长最好抱着或牵着孩子进入电梯。

另外,不要让孩子靠在电梯门上,以防门开时发生意外。

乘坐直梯发生意外时

这样做

● 电梯突然停止运行

1. 用电梯内的警铃、对讲机或手机与外界取得联系,等待救援。

2. 如果报警无效,间歇性地呼救或拍打电梯门。

3. 不要强行扒门打开,以防电梯突然运行。

● 电梯极速下坠

1. 迅速按下每层楼的按钮,当紧急电源启动时,电梯可以马上停止下坠。

2. 背部和头部紧贴电梯内壁,呈一条直线。

3. 如果有扶手,握紧扶手,没有扶手,用手抱颈,膝盖呈弯曲姿势,用脚尖点地,脚跟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