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会走路的时间,能看出智商高还是低?妈妈们可别误会了

作者:孕育岛 03-17阅读:4265次

“本文由孕育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伴随着清脆的啼哭声,一个新的生命降临到家庭当中,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因此充满了无限的喜悦之情。

当宝贝出生以后,相信每个家长都会特别关心孩子的成长发育,讨论着孩子们什么时候翻身、坐着、爬行、走路。当自己家的孩子的行为动作早于其他孩子时,就会流露出沾沾自喜的表情,而当自家孩子的行为动作晚于其他孩子时,就会紧张得不得了。

就拿孩子走路这件事来说吧,孩子学会行走,就意味着将开启人生新的旅程,开始用他们自己的小脚丫,来感受世界的新旅程。

所以家长对于孩子什么时间学会走路非常重视,这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在一周岁的时候就应该会走路,如果不会走的话,就担心孩子是身体发育迟缓,还是智力发育存在问题。这种大大小小的问题,会造成很多家长的焦虑。

其实,孩子学会新的动作,都有一个普遍的时间区间,只要不超过正常范围,家长都无需太过担忧。

宝宝学会动作的普遍时间

坐立时间:4-7个月

爬行时间:7-10个月

扶站时间:8个月

站立平衡时间:8-9个月

扶走时间:8-9个月

独站时间:9-12个月

第一次迈步时间:9-12个月

走路时间:12-15个月

以上是孩子行为能力成长发育的时间表,所以说,孩子只要在15个月之内学会走路,都属于正常的现象,所以家长千万不要过分担忧。

走路早晚与孩子的智力发育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关于这一点很多家长都存在认知误区。

个人体质、环境因素、心理等各种因素,才影响着孩子学会走路的时间,当然,孩子的自身运动能力发育,在其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有些宝宝胆子大、好动、好奇心强,所以他们走得就会比较早;有些宝宝比较胆小、性格沉稳、喜静,他们就会稍微晚一些。

只要是在15个月之前学会走路,那么就不用太担心,要是晚于这个时间,妈妈可以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了解是否因为其他原因造成。

有些孩子走路稍微晚一些,跟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1.先天遗传

遗传因素是孩子走路早晚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孩子的父母小时候学习走路的时间就比较晚,那么子女也许就会稍晚一些,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2.运动发育程度

每个孩子的发育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孩子语言发育会早一些,而有些孩子运动方面发育的就会稍微早一些。

一般情况下,如果运动能力发育得早一些,那么语言表达就会稍微晚一些;如果语言方面早一些,那么运动方面就会晚一些,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3.肥胖体质

如果宝宝的体型偏肥胖,就可能不是太好动,所以运动能力发育得比较慢。因为笨重的身体很难支撑他们行动的力量,所以就会比正常身边的宝宝学习走路更慢一些。

4.疾病原因

身体健康的宝宝,他们走路也是会比较早的,如果孩子身体上有一些疾病,那么就会影响到他们学习走路的时间,如婴儿肌肉松弛综合征、先天性髓关节脱位等等。此外,早产儿学会走路的时间,可能也会更晚一些。

了解完影响孩子学会走路的因素后,家长们应该知道了吧?宝宝走路早晚,和智力发育是没有太大关系的。

只要平时我们给孩子多注意营养的补充,培养更好的运动能力,经常给孩子鼓励和勇敢前行的动力,那么宝宝一定会在正常的时间内学会走路的。

但是有些家长千万不要太过于心急,揠苗助长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过早让宝宝学习走路,不仅会影响宝宝骨骼发育,还会让宝宝对平衡的掌握出现问题,导致经常摔跤的情况。

所以要遵循宝宝正常的成长发育时间,只要我们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和探索自由的权利,那么孩子一定会健康茁壮地成长。

今日互动话题:你家宝宝是什么时间学会走路的呢?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