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睡眠时间较长好吗 宝宝睡眠小常识

作者:睿睿妈育儿经 11-22阅读:4958次

很多婴幼儿的父母,由于初为人父母,缺乏育儿经验,孩子睡眠时间长了,就担心起来,以为孩子得了什么病,其实新生儿偶尔睡眠时间长,出现嗜睡的情况是属于正常现象,不一定就是出现了其他疾病。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婴儿睡眠。

一、婴儿睡眠长不一定是病

有很多婴幼儿的父母,由于初为人父母,缺乏育儿经验,孩子睡眠时间长了,就担心起来,以为孩子得了什么病,其实新生儿偶尔睡眠时间长,出现嗜睡的情况是属于正常现象,不一定就是出现了其他疾病。

新生儿睡多长时间和他的成熟度有关,足月的宝宝一般每天需要睡16到20个小时不等。但从临床观察来看,每个孩子睡眠 时间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孩子睡的时间长,有的则精神头大,不愿意睡很久。其实这就像成年人有的每天只睡几个小时 ,有的却要睡满10个小时才不困,父母不用大惊小怪。无论是十几个小时还是20个小时都可以算正常。像早产的宝宝,因为成熟度比足月的低,所以需要睡眠的时间更长。

新生儿父母不必严格按照书本上写的去卡孩子的睡眠时间,但是父母需要注意孩子的其他状况来综合衡量孩子的生长状况,比如:孩子每天的食欲好不好,精神反应怎么样,是不是看起来比较高兴,而不是蔫蔫的,还有他的生长发育是不是符合标准。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吃得好,脾气不大,每天也不打蔫,即使睡的时间达不到一般的要求也不用太担心。

新生儿睡眠时间的长短和睡眠质量的好坏,与孩子自身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关系,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噪声和光线刺激,都会让孩子的睡眠质量受到影响。所以家长要注意,除了补充孩子的营养外,增强孩子的体力,同时也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如您还有更多关于新生儿睡眠和婴幼儿嗜睡的相关咨询,您可以点击在线医生,将由专家为您倾心解答。

二、宝宝睡眠特点

美国和荷兰各有一位心理学家,仔细观察、研究了新生婴儿的行为表现,按照新生婴儿觉醒和睡眠的不同程度分为6种意识状态:两种睡眠状态——安静睡眠(深睡)和活动睡眠(浅睡);三种觉醒状态——安静觉醒、活动觉醒和哭;另一种是介于睡眠和醒之间的过渡形式,即瞌睡状态。

(1)安静睡眠状态:婴儿的面部肌肉放松,眼闭合着。全身除偶尔的惊跳和极轻微的嘴动外,没有其他的活动。呼吸是很均匀的。小婴儿处于完全休息状态。

(2)活动睡眠状态:眼通常是闭合的,仅偶然短暂地睁一下,眼睑有时颤动,经常可见到眼球在眼睑下快速运动。呼吸不规则,比安静睡眠时稍快。手臂、腿和整个身体偶尔有些活动。脸上常显出可笑的表情,如做怪相、微笑和皱眉。有时出现吸吮动作或咀嚼运动。在觉醒前,通常处于这种活动睡眠状态。以上两种睡眠时间约各占一半。

(3)瞌睡状态:通常发生于刚醒后或入睡前。眼半睁半闭,眼睑出现闪动,眼闭合前眼球可能向上滚动。目光变呆滞,反应迟钝。有时微笑、皱眉或噘起嘴唇。常伴有轻度惊跳。当小婴儿处于这种睡眠状态时,要尽量保证他安静地睡觉,千万不要因为他的一些小动作、小表情而误以为“婴儿醒了”,“需要喂奶了”而去打扰他。

如何知道宝宝想睡了?

许多新生婴儿困乏时会出现烦躁的情绪,并以哭的形式发泄出来,以此告诉爸爸妈妈他要睡觉了。如果此时父母不理解他的意思,继续逗他的话,孩子会哭得越来越厉害。当宝宝眼神迷离的时候,一般表明要睡觉了,而且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吃完奶后。如果爸爸妈妈在此时逗宝宝时,会发现宝宝反应不那么灵敏,并且开始哭闹了。这可能是因为累了困了,妈妈可以抱起他来轻轻摇晃,有节奏地拍拍他的小屁股哄他入睡。宝宝想睡觉时,会出现许多小动作如揉眼睛,抓耳朵等等。

三、从宝宝睡姿看疾病信号

正常情况下,孩子睡眠时应该是安静、舒坦,头部微汗,呼吸均匀无声。但是,当孩子患病时,睡眠就会出现异常改变,如烦躁、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全身干涩、面红、呼吸粗糙急速、脉搏快……所以,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的睡态,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信息,预防疾病的发生。

情况一:孩子入睡后撩衣蹬被,并伴有两颧骨部位及口唇发红、口渴,喜欢冷饮或者大量喝水,有的还有手足心发热等症状。信号:这是阴虚肺热所致,提示孩子多半患上了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感冒、肺炎、肺结核等。父母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防治。

情况二:孩子入睡后面朝下,屁股高抬,并伴有口舌溃疡、烦躁、惊恐不安等病状。信号:这是“心经热”所致。常常是孩子患了各种急性热病后余热未净,提示孩子的病情尚未痊愈,需要继续治疗,以免病情复发。

情况三:孩子入睡后翻来覆去,反复折腾,常伴有口臭气促、腹部胀满、口干、口唇发红、舌苔黄厚、大便干燥等症状。信号:这是胃有宿食的缘故。父母最好是带孩子去看小儿科。现在的饮食结构让儿童(儿童食品)罹患成人病的比例越来越高,所以谨防孩子患上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

情况四:孩子睡眠时哭闹不停,时常摇头,用手抓耳,有时还伴有发烧现象。信号:这可能是在提示父母,孩子患上了外耳道炎、湿疹,或是中耳炎,应赶紧带孩子去看耳科。

情况五:孩子入睡后四肢抖动,好像“一惊一乍”。信号:父母可以回忆一下,孩子在日间是否过于疲劳或精神受过强烈刺激。如果没有,那么就要引起注意了,孩子有可能存在睡眠障碍或者神经系统的病变。

情况六:孩子入睡后用手去搔抓屁股。信号:父母细心查看,如果孩子的肛门周围可见到白线头样的小虫爬动,则可能是蛲虫病。这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应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医治。

情况七:孩子熟睡时,特别是仰卧睡眠时,鼾声不止,张口呼吸。信号:这是因为孩子增殖体、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所致。父母需带孩子到医院详细检查,如果有必要,可手术摘除扁桃体。

情况八:孩子睡态发生改变,譬如弓着身子,或者双手捂住腹部,同时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信号:孩子可能患上了肠炎,甚至是痢疾。需要及时就诊。

四、让宝宝睡得安稳

宝宝生物钟的形成

父母们在宝宝较小的时候,要让宝宝形成生物钟,让晚上睡整觉形成一种习惯。每个宝宝的睡眠习惯除了要后天养成,他们本身也有自己的生理规律,爸爸妈妈要寻找孩子本身的睡眠规律,然后量身订做宝宝的睡眠时间表,可以观察宝宝不同时间睡觉后,醒时的精神状态,然后按照宝宝的最佳状态做调整。

宝宝午睡习惯的形成

宝宝的午睡与晚上的睡眠质量有很大关系。夜间睡眠影响着午睡,同样,午睡时间过长或者睡得过晚也都不利于晚上顺利入睡。所以,宝宝的午睡要定时定点地控制,一般睡觉时间在正午或下午的早些时候。比如中午一点开始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当然,控制不是教条的,宝宝没按时睡觉的偏差不大,也是可以的。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同样要观察宝宝的状态,如果他按时睡眠,没有疲劳或过于兴奋,那么这种午睡习惯就是适合宝宝的。

光与声对宝宝生物钟的影响

用光与声音来促进宝宝生物钟的形成,通过光亮、黑暗的对比让宝宝学会白天与黑夜,醒着与睡着的区别。

在早上宝宝该起床的时候,把宝宝放在光线很亮的地方,最好有充足的阳光,给宝宝一个拥抱,可以放音乐让他醒来。而在晚上宝宝入睡前一两小时,就把室内的光线调暗,在宝宝该睡觉的时候,把他放在黑暗中。宝宝睡觉时把门关好,不要让门缝透光或传进嘈杂声。光线对宝宝的生物钟有一定的影响,在夜间照料宝宝的时候,也要选择暗的夜光灯,最好是蓝色的,不是黄色,或者用手电筒,用完了要赶紧关上。窗帘要厚实,避免窗外透近灯光。

程式化的就寝方式

每天遵循就寝程序。安排一个整体的就寝过程,对宝宝的规律睡眠习惯养成也很有帮助。通过一个程式化的就寝方式让宝宝渐渐明白做完这一切就该睡觉了,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睡觉前的仪式。

这个过程包括刷牙、洗脸、洗澡、抚触、穿睡衣等,在宝宝睡前一小时就可以进行了。在这一小时中,让宝宝结束过于兴奋的活动,别再见外人,保持室内安静、昏暗。给宝宝换洗完后,对着他轻轻读书、讲故事,也可让他听磁带,这不仅能促进睡眠,也对宝宝的智力发育有好处。睡前过程不仅仅是穿睡衣、洗脸,它同时也是爸爸妈妈与宝宝之间爱的纽带。

安全舒适的环境对睡眠的影响

宝宝夜醒很多原因是与父母分床睡造成的夜间寒冷、孤独恐惧、不安全感等等离不开的。在宝宝的小床上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像妈妈的温暖怀抱一样的环境,是最佳办法。

在宝宝睡前,父母就做好以下准备:除了给宝宝盖的小被子外,在身体两旁分别加上一个柔软的小靠枕、或者小毛毯。以便宝宝夜里惊醒四处踢踹时能感觉到柔软的物体,误以为是妈妈的身体,就会安然睡去。注意,小靠枕等物品不要靠近宝宝的头面部,防止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