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检查:这个指标不可或缺!

作者:检验医学网 08-22阅读:1769次

随着人们对产前早筛意识的意识提高以及医学水平进步,婴儿的出生死亡率逐年下降,我国从1990年新生儿死亡率高达24.9‰,降低至2013年的7.7‰,新生儿的生存率有极大地提升。但仍存在部分发展中国家及医疗水平不发达地区的新生儿死亡率仍处高水平,新生儿感染是新生儿期发病率最高,威胁最大的一组疾病。也是导致早产儿、新生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1

新生儿败血症——感染介绍

按感染发生的阶段和感染途径不同分为:

·宫内感染(约占2%以上)——经母体血液透过羊膜腔感染

·分娩过程感染(约占10%以上)——吸入污染分泌物或病原体、分娩创伤、心肌复苏

·出生后感染(约占80%以上)

新生儿出生前后,公用医用器材的使用,所处的空气环境、生活用品接触机会都有可能带来感染,新生儿发生感染后病情变化迅速,易发展至败血症和脓毒血症,病死率极高。

2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方法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

确定诊断——具有临床表现并符合下列任一条:

(1)血培养或无菌体腔内培养出致病菌

(2)血培养标本培养出条件致病菌, 则必须与另份血、或无菌体腔内、或导管头培养出同种细菌。

临床诊断——具有临床表现且具备以下任一条:

(1)非特异性检查≥2条

(2)血标本病原菌抗原或DNA检测阳性。

新生儿败血症的全身临床表现:

(1)体温改变-可有发热或低体温

(2)少吃、少哭、少动、面色欠佳、四肢凉、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

(3)黄疸-有时是败血症的唯一表现严重时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

(4)休克表现-四肢冰凉,伴花斑,股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血压降低,严重时可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3

新生儿败血症——传统检查

非特异性检查:

(1)白细胞计数:出生12h以后采血结果较为可靠。

白细胞减少 <5×10^9/L

白细胞增多 ≤3d者WBC>25×10^9/L

>3d者 WBC>20×10^9/L

(2)白细胞分类:

杆状核细胞/中性粒细胞≥0.20

(3)C反应蛋白(CRP):

感染6~8h内上升,8-60小时达高峰

(4)血小板 ≤100×10^9/L

(5)微量血沉 ≥15mm/1h

传统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不足之处:

临床表现上:

·新生儿能提供的样本类型及取量有限,从而限制检测的类型;血、痰、脑脊液等标本的采取会给患儿造成一定疼苦,特殊情况下甚至无法进行采取。

·新生儿严重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症状不典型,进展快,难以进行早期诊断。

常用实验室临床指标:

·白细胞在新生儿出生后的早期波动幅度大,在12h后采血结果才可靠。并且只有显著变化30%以上才具有临床意义。

·CRP对局部感染具有诊断意义,但对于新生儿败血症/脓毒症严重感染并不能作出早期诊断、严重程度评估等可靠的检测。

血细胞培养:

·微生物培养最快24-48h得到阳性结果,阴性结果并不能作排除诊断,如在采集血样前已应用抗生素治疗常至假阴性。

4

新生儿败血症——明星指标PCT

降钙素原(PCT)作为新生儿败血症/脓毒症诊断中的明星指标

·PCT与CRP在感染上的诊断区别

PCT和CRP都是感染的指标,一般情况下在人体中的含量非常低,不同的是CRP在机体受到损伤和各种急慢性炎症和局部感染发生都会升高。而对于PCT来说,在较为严重的感染发生如全身性细菌感染甚至是败血症/脓毒血症才有显著性升高,升高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简单来说就是CRP在感染较轻时开始升高,PCT在感染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才升高。

·PCT在新生儿脓毒症诊断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PCT动态监控脓毒症患者抗生素使用疗效

·PCT在新生儿中的参考范围

·新生儿POCT检测PCT的优越性

新生儿败血症/脓毒症的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新生儿的治疗以及降低死亡率是至关重要的。对于POCT,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能做到更少的样本量、更快速检测以及更方便操作对新生儿败血症/脓毒症尽早诊断非常关键。国赛生物针对PCT检测推出POCT产品Kemilo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能做到20ul全血/血浆用量,15分钟出结果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