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妈原创)坑爹的开口茶(一):黄连、甘草

作者:梧桐妈妈大小宝 09-14阅读:3086次

原创作者:梧桐妈妈大小宝

梧桐妈妈大小宝是一位亲自养育两个宝宝的妈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曾任武汉同济医院主治医师,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后,师从孙时进教授,主攻儿童心理学。著《夏娃的困惑》丛书。希望接地气地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及切身养育体会,让妈妈们真正感到育儿的乐趣和幸福。史上最为来势汹汹的育儿谣言粉碎机,誓当育儿界的方舟子,宝宝健康的卫道士!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水印未删,如有侵权,请告知更改!深表感谢和歉意!

孩子刚生出来,哇哇哭两声,嘴巴撇来撇去,想要吃奶。新妈妈当然不是很熟练,犹犹豫豫地撩起衣服,想要把乳头往孩子嘴里塞。且慢!“我们老家人说了,孩子刚生出来要喂XXX,这样孩子乖乖的,哭得少得多,能去‘胎毒’,将来脑袋聪明,身上光光溜溜的,不起疹子,抵抗力好,不会咳嗽……”老人家一把抢过孩子,把一些黑黑灰灰黄黄土土,闻起来怪怪的液体,使尽浑身解数,琢磨着往孩子小嘴里灌了进去。

妈妈们很困惑,为什么老一辈的脑洞那么开,除了奶粉,还有这么多神奇的玩意可以往孩子嘴里塞。前面提到的水、糖、盐、米汤、果汁、菜汁是入门低配,小case,其他还有甘草、黄连、黄芩、大黄、黄柏、黄芪、西牛黄、高丽参、大麦茶、麦芽、红枣、枸杞、金银花、腊梅花、灯芯球、清天葵、马齿苋、熊胆粉、三七粉……从药店抓回的药材,数都数不清。更有托人从香港带回的老字号,开奶茶、七星茶,我国的婴幼儿神药猴枣散、惊风散、六神丸、七厘散、保婴丹……

几乎每个地区风俗都不一样,但有个共同的特点——反正一开始别让孩子好好吃奶。

还有不少人脑袋里根深蒂固地产生了这么个印象——新生儿没尝过味道,就是不会好好吃奶。只有给他喂了些什么,打开了“味闸”,才能好好吃奶,所以这些茶称为“开口茶”,也叫“开奶茶”(梧桐妈妈就纳了闷,吃是生存本能,哪个孩子生来不会吃的?非要给他的口粮整点儿大人认为的“下饭菜”,他就该吃好了?)。

“我婆婆60多岁了,带大了5个小孩,但是老一代的做法都是人传人地传下来,她什么都讲不怕!宝宝出生时叫我喂黄莲水,我不让喂,她讲隔壁的那个宝妈很聪明,出生就叫她婆婆准备黄莲水给宝宝喝,我当时就想聪不聪明不是你讲了算,宝宝身体健康才是真。她总叫我喂这喂那,什么黄莲水,七星茶,妈咪爱,腊梅花水,灯心球水,清天葵,最离谱的是二十多天的宝宝就喂烂饭还加盐的,都讲谁谁谁也是这样喂大的,还劝我加点盐给宝宝,讲加盐有钙……”

“宝宝才19天,但我婆婆居然喂他吃了N种药,什么七厘散、珍珠粉、小儿七星茶、保婴丹、开奶茶……唉……怎么说都没用,还是会偷偷喂……孩子我也有份的,也是我宝贝啊……为什么?为什么?我知道她也是为了宝宝好……但,是药三分毒……何况宝宝才多大啊!我该怎么办?”

“我妈妈非要给我宝宝喂金银花水,还说金银花不会把人喝坏,宝宝喝了有觉睡!”

……

新妈妈支支吾吾,不想喂,老人家总是义正辞严,不喂就会如何如何,我们小时候都这么喂的,让新妈妈进退两难。孩子爱哭,要喂;孩子“上火”,要喂;孩子大便不符合预期,要喂;孩子不想吃奶,要喂;孩子不小心咳了一两声,要喂……甚至孩子啥事都没有,只是因为他是一个新生儿,为了预防这样那样莫须有的“坏处”,就得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可是老祖宗几千年积攒下来的经验!我们小时候都喂的,不都好好的带大了,身体好得很,脑袋也好得很,还当了大学生!不喂的话,孩子闹死人,肠胃、皮肤、脑袋、肝脾这里那里都不好,别怪我没提醒你,到时我可没那个力气帮你带!”

碍于情面,又巴望着老人家帮点儿忙,新妈妈每每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闽南个别村落还有给新生儿喂活蚯蚓的……是的,你没看错,真是活的!当地人认为这样孩子可以“长高高”。事实上,孩子窒息、感染、肠套叠等风险非常高,还有蚯蚓从宝宝鼻孔里钻出来的(说不下去了,我要去吐一会儿)……

有关开口茶的内容,梧桐妈妈口都说起茧子来了。限于篇幅,挑了几个典型的常用单药和方子,也能以此类推其他药物的风险性,供你参考,谨慎权衡是否真有必要给新生儿使用。

1

黄连

(其他诸如大黄、黄柏、黄芩也有人用。它们都属于味苦、性寒的“清热降火”、“燥湿”类药物,功效和副反应与黄连有类似的地方。在此不赘述。)

生产后,宝宝自打跟妈妈回病房开始就一直睡觉。这会儿终于醒了,妈妈想试着给孩子喂点儿奶。“且慢!”家中老人或保姆,大喝一声,掏出一瓶事先泡好的黄色溶液,里面浸着一块像生姜一样的玩意,神秘地说,“宝宝一出生就要喝黄连水,这是去‘胎毒’的,喝了宝宝胎便一下子就解了,皮肤好,不会长湿毒疹子,也不会黄疸。这个毒越早排出来越好,时间长了,还影响智力哩!以前你/我儿子小时候就喝了,两三个小时就拉那个黑黑的大便。后来身上干干净净的,脸上也一点儿包也没有,也一点儿也没见黄疸。毒排得快,对脑袋更好,两三岁就特别聪明,唐诗背了好几百首,那时人人都夸孩子聪明。”

其实,给宝宝喂黄连水的说法,颇有些年头。坊间传言,黄连水可以去火。宝宝喝了黄连水,人生“先苦后甜”。还有一种说法,先让黄连水清理小儿胃肠道的异物(也就是难看的胎便),再用甘草汤 “排胎毒”、“下火气”,小孩将来会长得更好。

倘若只是为了讨喜,照料者用筷子蘸一点儿黄连水让宝宝尝一尝,意思一下就行了。也有的地方是拿黄连水给宝宝洗嘴巴。传至今日,受到“当代医学”的熏陶,人们赋予黄连更多神奇的“药用价值”,只要宝宝能喝,咕嘟咕嘟灌下去不少。而且传言这黄连不能煮,只能拿开水泡。

于是,宝宝珍贵的“第一口奶”,竟然不是营养丰富、最适合宝宝的初乳,而是莫名其妙的黄连水!

这黄连水,“营养”、“药效”成分多半没办法溶解出来,农药、尘土、微生物等倒是洗下来不少给宝宝喝下去了。早期宝宝胃肠道还未发育完善,粘膜免疫功能有限,特别容易受刺激和过敏。宝宝脏器娇弱,这些成分复杂、副作用不明确的药物,对肝肾有多大影响?我们也不得而知。

这黄连有没有副作用呢?当然……有,但不明确!中医自己是这么解释的:“黄连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中医所说的“寒”,很多时候都指的是拉肚子。“脾胃”,主要管胃口和胃肠功能。“津”分泌物,这里也可以理解为胃液、肠液等。这句话大概可以这么理解,黄连吃太久了容易伤肠胃,容易拉肚子,胃肠功能不好、胃液肠液分泌较少的人,不吃或小心地吃。我们知道黄连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很可能也是通过拉肚子起作用,不能长时间吃。

于是,宝宝娇弱的胃肠道,还没来得及经历母乳的洗礼,却平白无故地受到刺激!如果存在过敏的情形,那就更糟糕了。越小的宝宝越敏感,症状也越明显,恢复时间会更长。

你很可能会问,那么多孩子喝了,怎么没事呢?不是“没事”,而是“有事”大家不知道,或者“有事”却没意识到跟黄连有关,一家人只盯着早早排出来的胎便沾沾自喜。2012年8月有一则新闻,婆婆给刚出生的小宝宝喝黄连水去“胎毒”。“你看,宝宝脸发红,总在闹,脸上和身上还起疹子,口臭,舌苔还厚,这肯定是胎毒造成的。黄连水清热解毒,我们那边小孩出生后,都要喝点黄连水清胎毒。”结果宝宝并未停止哭闹,反而越哭越凶,把吃进去的奶水都吐了,吐出来的液体还带着血。医院检查后认为宝宝是胃出血!这很可能就是黄连水刺激宝宝肠胃造成的。

尽管刚出生,没尝过“世间百味”,宝宝对口味不是没要求。宝宝早期味觉非常重要,某种程度上帮助奠定了一开始顺利喂养的基础——第一口奶是香香甜甜的乳汁,有强烈秩序感的他会逐渐熟悉并喜爱这个味道以及来自妈妈乳房的安抚,不会因为味道变来变去而焦躁不安。然而,这黄连水的难喝程度可是高得出了名的。给不会说话的宝宝喝,真乃“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有些宝宝傻乎乎喝了,可是味觉受了影响,接下来挺长一段时间都没法好好吃奶。有些宝宝比较敏感,也不喜欢更换“食物”,这难喝又难受的玩意让他怒不可遏,再次见到奶瓶伸过来,甚至只是喂哺的大人便大声抗拒!别看宝宝小,他真的有想法,有些宝宝相当聪慧敏锐!如果宝宝嘴里的味道一会儿苦,一会儿甜(葡萄糖、益生菌),一会儿没味道(白开水),一会儿又是奶粉味,唯独就没怎么接触妈妈的乳房和乳汁,他出现味觉混淆,乳头混淆,焦躁地抗拒妈妈的乳房和怀抱,也就不难理解了。

你可能很好奇,“胎毒”到底是什么梗?听着好怕人!要不要治疗?有关这部分内容,梧桐妈妈在“喂水”一章有详细介绍,感兴趣也可查阅《夏娃的困惑——哺乳谣言粉碎机 特殊的母乳宝宝》一书相关章节。

另外,还有人希望喂黄连水给孩子祛黄疸(黄连也是著名排黄药“茵栀黄”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兴许沾点儿边,增加排便次数能加速黄疸排出。但,这可是让宝宝腹泻啊!理论上,大便量多,奶水在胃肠里消化得充分(肠道菌群有一定帮助),带走的胆红素(粪胆原)才多呢!喂黄连水不仅占据宝宝肠胃,减少食物摄入,也让奶水来不及消化就拉出去了,甚至影响胃肠功能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严重的话还会影响肝内代谢。还有研究认为,黄连含小檗碱(黄连素),孕妇服用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症,儿童服用可引起急性溶血、严重黄疸!这么看来,不仅不能排黄疸,还极可能加重黄疸呢!

还是那句话,宝宝到6个月才能小心翼翼一个个添加辅食,这会儿给新生儿吃成分复杂的泻药“解毒”?兴许这“排毒”药,自己“毒”得很呢!

另外,除了致腹泻的“寒凉”作用,黄连对身体其他部位的影响,仍未可知,目前国内的研究仍然较为局限。国外零星有些报道,不过大多不是正面消息。新加坡曾有孕妇口服黄连素导致新生儿黄疸的报道,因此在当地黄连被视为毒物,属于禁药。

因此,给孩子喂黄连水的行为,是古老的愚昧接轨现代的荒唐造成的神奇现象。不仅没什么益处,害处颇多。

2

甘草

一些地区喜欢给新生儿泡黄连水,另一些地区则喜欢给新生儿泡甘草水。前者苦,后者相反会带些甜味。

中医认为甘草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等等功效,是其最喜欢用的药材之一,使用历史也非常久远。还有个说法,“十方九草”,可见甘草的应用多么普遍。由于其甜味能盖过其他药材难吃又难闻的苦味,在中医儿科处方中用得更多。

很多人认为甘草没毒性,经常拿来泡水喝,希望“止咳润肺”,防治咽喉肿痛。没病拿来喝,感冒、咳嗽了,更拿来喝。相比抗生素(近年来抗生素滥用的知识普及开来,一些人可能走另个极端,死活不肯给孩子用抗生素)、中枢性止咳药(电视台时不时曝光一下含中枢性止咳药的中西药物,很多家长对此有意识)等西药,家长们非常信任“无毒无害”的中草药,孩子感冒了,更喜欢拿甘草泡来给孩子喝,自行作“治疗”。

事实上,甘草有毒,只是毒性比较低而已!孩子身体更为敏感娇弱,更需要注意。数年前有则新闻,一位母亲用甘草片给一岁多的儿子治咳嗽,母亲一时心急,让孩子吃下去不少,竟然造成其多脏器功能衰竭,差点要了孩子的命,抢救了数日才脱离生命危险!

甘草的毒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甘草提取物中有些物质,比如甘草酸等(甘草酸的钾盐和钙盐俗称甘草甜素,是甘草的甜味成分),摄入剂量较大的时候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从而引起药源性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这种激素“保钠排钾”,体内钠多了容易血压增高(每天服用甘草的量仅50g,连续服用2周,就能导致高血压),保水浮肿,钾少了肌肉无力,甚至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肌、外周肌肉受损!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甘草能致心肌损伤。先天性心脏病,反复咳喘的宝宝更是吃不得。

②甘草片中的成分存在类激素样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胃溃疡,一些中医建议饭后服用。那么,短期内给小宝宝吃,会不会刺激他非常娇嫩的胃肠道?我想,答案极可能是肯定的。

③甘草,有成瘾性!这是因为甘草中有阿片类药物。听说过鸦片没……鸦片跟阿片是谐音(opium),一个意思。清朝的时候音译成鸦片,广为人知。而如今我们国内权威药典、教材等,对于这类药物直接音译的名字叫阿片。

如果以为只有罂粟里面有鸦片,那就图样图森破了。如果你带着复方甘草片去美国,海关会直接给你拷上手铐,把你拉去监狱关押!今后至少5年内不得入境!复方甘草片里含有可卡因,它属于违禁品。除此之外,还含有吗啡、罂粟碱和那可汀等,它们都有较强的麻痹中枢神经的作用,有成瘾性。有个事实让人震惊,这些阿片类药物可以提取出来,制成毒品(别想着犯罪啊,不要说是梧桐妈妈告诉你的……)!

(小tips:想带中药出国的小伙伴可得注意,很多中成药和中药材都是不能带的,比如含麻黄碱类的感冒药,含士的宁的跌打外伤用药,虎骨、熊胆之类涉及环保的,也视为非法!人家还怕抓的散剂药物上有寄生虫。总之,想出国的小伙伴可以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官网查询该药在美国是否流通,人家没写的就不能带,即使在中国合法,有医生处方也不行。拿不准把握,可以提前致电海关询问、申报。)

连洋人都知道咱的中药——甘草里面含鸦片,而我们却云里雾里,懵懵懂懂地拿给孩子吃!

这些阿片类药物,通过抑制神经中枢,起到镇咳作用,也会产生恶心、便秘等副反应,甚至可能抑制婴幼儿呼吸,造成急性呼吸衰竭!尽管含量很低,但长期大量服用也有成瘾可能,有中医称甘草使用时间不应超过3天,也有人认为最好不要超过7天,如何得出这些数值不得而知,不过更多的中医将甘草视为万能药,添加到各种方子里给人长时间吃。如果突然不吃甘草了,成人可能会有频繁打哈欠、出冷汗、焦躁不安等戒断症状,两三个月才能好转;如果是婴幼儿会怎么样呢?抱歉,我们不知道,这小家伙只会哭,又因为伦理问题,我们很难获得有价值的实验数据,国外的相关数据更少了。

宝宝如果咳嗽了,一定要针对性地找找原因,再寻求解决。一味地对症处理,仅仅希望把咳嗽打压下去,而不处理病因,“治标不治本”,显然是不合适的。中枢性镇咳剂还有个挺强的副作用,就是连带咽喉部保护性反射也一并抑制了,宝宝不咳嗽了,但误吸(宝宝小的时候,吐奶等情形非常常见)等风险大大增加,需要格外注意。

④甘草中除了阿片能止咳,还有些成分也有止咳效果,比如樟脑、八角茴香油等等。已有研究证实,宝宝口服樟脑是非常不安全的,量大一点儿,可能导致抽搐和死亡!国外是不建议给3岁以下的孩子使用,哪怕是外用(有些驱蚊液中可能会添加此类成分)。

⑤甘草的保存需要用到防腐剂,其危害具体详见上述内容。

⑥给肝病的病人用,可能诱发肝性腹水及肝昏迷。宝宝肝脏娇嫩,功能有限,是不是也会造成损伤呢?我们不得而知。

⑦甘草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有临床报道,儿童服用甘草甜素片能导致乳腺发育,甚至泌乳。除此之外,孕妇服用,其出血、早产风险增加。甘草能降低男子血液中睾酮的含量,导致成年男子阳痿、睾丸(可萎缩至蚕豆大小)和阴茎萎缩,阴毛脱落。

其他一些副反应,比如成人体重增加(不知道跟浮肿有没有关系),糖皮质激素样作用,造成心动过速、顽固呃逆等等(强烈怀疑,是不是什么成分影响了下丘脑?),过敏性休克、药疹、喉头水肿……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甘草是有很多副反应的,其中一些副反应还挺严重。

也许你会问,泡水喝,又只喝一点点,应该关系不大吧?诚然,要出现上述比较明显的副作用,一般要直接吃甘草片,量较大,且使用时间较长。我们比较担忧的是,我们难以一一列举其中成分,逐一研究(况且,其中的成分种类和量还会随着甘草种类、种植区域、采集时间等因素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并与这些副作用对应上,对婴幼儿影响所知更少!我们不知道拿一块甘草,扔进奶瓶里拿开水泡着,让吸吮需求很旺盛的新生宝宝一次喝几十毫升进去,究竟有多大害处。未知,剥夺我们的安全感,并让我们心生恐惧。

事实上,临床上给新生儿喂甘草水而中毒的病例,屡见不鲜。

另外,让孩子承担风险喝这些有毒的水,究竟值不值得?其实,多数人的目的,还是为了“去胎毒”,“降火”等等,孩子大一些,就用它来镇咳。胎毒是何方神圣我们已经了解了,根本不需要处理!这些药也根本没用。至于镇咳,宝宝多半是病毒感染,吃不吃药好起来都很快,一般情况下也不需要这些镇咳药物帮忙,用多中枢抑制药物反而不利于咳嗽反射甚至呼吸,也不利于痰液等分泌物自然排出。

因此,给婴幼儿泡甘草水,吃甘草片,是件挺荒唐的事。

明日梧桐妈妈跟大伙儿唠唠,坑爹的开口茶(二):钩藤、牛黄。

本文节选自《夏娃的困惑》丛书,作者冯欣源(微信公众号:梧桐妈妈大小宝,wtmmdxb),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版权所有。转载规则请添加公众号后,后台回复“转载”获取。购买新书可以添加公众号,后台右下方有书籍详细介绍和微店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