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给慢热的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

作者:德国育儿研究 02-02阅读:3286次

马上要过年了,一大波亲朋聚会袭来,目测孩子们将难逃被大人逗、被比较的命运,父母们保护孩子心切,可是又不想得罪人,我们该怎么做呢?

去年回国的时候,我和妈妈带着悠悠去看望她的朋友一家,那一家也有个孙子,比悠悠小一岁。

悠悠第一次去他们家,因为是慢热的性子,所以刚进门时,她不跟人打招呼,也不回应别人的问题,一句话不说,只是盯着周围的环境看。

这一点和我以及她爸爸小时候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到现在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感受,我们明白,孩子只是需要一点点时间观察新环境和人,等她感觉安全和熟悉了,就会融入。

可惜,很多大人不懂得留给孩子观察的时间,只要孩子不说话,马上就会被贴上“害羞”、“内向”、“话少”的标签。这本不是积极正面的词汇,若是孩子经常听到别人用“害羞”、“内向”、“话少”等词去形容TA,我很担心语言的暗示作用会使孩子最终真的变成那样。

为了孩子,我必须站出来做点什么。

每当有人初见到悠悠,用“害羞”来形容她时,我会当着悠悠的面淡定地解释:“她不是害羞,她属于慢热型的,需要一点时间去观察。给她一点时间,也就20分钟半小时吧,和你混熟了她就会活泼起来了。她平时话很多的。

听了我的话,亲戚朋友们对悠悠的不说话多了一份理解和耐心,不再一直强求她打招呼,而悠悠也体会到了来自妈妈的支持和理解。当然,我更希望在我的话语暗示下,她真的能跨越自己,在慢热之后大方起来。事实证明,她确实也做到了。后来,她和那家人玩得很欢。

对于慢热的孩子,我们能做什么?

为孩子找到一个偏外向的同龄好朋友,可以加快慢热的孩子融入新环境的时间。

我在《“你最好的朋友叫什么?”竟然是德国三岁儿童体检的考察项目!友谊到底对孩子有多重要?》一文中写过,第一次带悠悠去试听舞蹈班时,她和她的好朋友Renee挨着站着,全程几乎一直在观察周围的小朋友和老师,没有跟着做动作。

我很庆幸舞蹈老师没有费劲地劝她们跳,也没有放过多注意力在她们身上,只是偶尔眼神交汇,鼓励她们俩加入进来,而两个孩子犹豫之后还是决定站在旁边看。

结束后,我问了老师,老师说:“第一次去不跟着跳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孩子需要先观察弄清情况。她们俩愿意从头呆到尾已经很了不起了。” 看到老师是这样的态度我就更放心了。

第二次带悠悠去上舞蹈班,由于Renee生病了不能去,悠悠也不愿去了...我不想强迫她去上,只好回家

第三次Renee和悠悠一起去了,所以悠悠是欢天喜地跳着走进舞蹈教室的,也终于开始偶尔跟着小朋友一起跳舞了。

第四次我去幼儿园接两娃的时候,悠悠说不想去跳舞,想直接回家和Renee玩,我回答她:跳完舞就可以回家和Renee玩,我还邀请了Renee的妈妈到我们家吃晚饭。于是两个孩子开心地进了舞蹈教室。

谁知20分钟后,Renee出来了说她想妈妈,想回家,不想跳舞也不想去我家玩了。我透过玻璃看到教室里面的悠悠跳得很投入,Renee的离开完全没有打扰到她,于是我给Renee的妈妈打电话让她来接Renee回家。

Renee走之前,正好悠悠还出来上了一趟厕所,她知道Renee不想跳了,我问她:“你还想跳吗?” 她点点头,和Renee说了拜拜,就又迫不及待地跑进教室。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太欣慰了!

曾经那个被人说成“害羞”的悠悠,从一开始非要好朋友陪着,到后来能自己独自去上课并享受其中,再到之后在舞蹈班交到新朋友,她的进步是惊人的!大人没想到,孩子的“害羞”,不过是因为他们在新环境中需要得到一点点支持和包容而已,而是否得到这一点支持和包容,将决定之后的发展方向。在这个例子中,舞蹈老师的理解、朋友Renee的陪伴和我的不强迫,都保护了悠悠愿意继续跳舞的兴趣。

对于慢热的孩子,先找到一个好朋友,在与好朋友的交往中找到自信和安全感,再和好朋友一起去面对和适应新环境(比如早教班、兴趣班),比一个人独自面对要容易多了。朋友的陪伴极大地减轻了孩子面对陌生环境时的心理压力,也加速了融入的步伐,可以说是孩子发展社交能力的催化剂。

没有社交,就培养不出社交能力

由于我和悠悠爸爸都不属于特别外向型的,所以从小我就很注重对悠悠社交性的培养。但社交能力就像游泳一样,必须经过实战训练,多浸泡才会发展出来。仔细观察那些外向的小朋友,不难发现他们的父母大都很外向,从小社交生活丰富。

我曾经写过《德国人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用力在暗处》,也是受到德国人的启发,我和她爸爸一有机会就带悠悠出去见人,约邻居和幼儿园小朋友是常事,最初报早教班也是为了让她多接触外面的人和同龄小朋友,周末节假日有成年人聚会也尽量把她带上。

甚至工作的时候也不忘带上孩子。下周我们要去参加纽伦堡的有机品展会,展会有自己的托管机构,准备让悠悠去体验一下,顺便也带她逛一下展会,让她看到爸爸妈妈的工作状态,也是一种熏陶。

悠悠从一开始的不自在躲在我身后,到和别人混熟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再到在很多人的聚会上表现得越来越自在,和大人玩得很high。我明白了,我们不需要用嘴巴去说服孩子应该做什么,也不用纠结于孩子的一时“不爱说话”和“怕生”。

殊不知,大部分孩子都是慢热的,哪有那么多人来熟呢?只不过出入社交场合的次数多了,见的陌生人多了,孩子自然就会熟悉如何应对,在一次次磨练中逐渐掌握社交技能和社交规则。

人的社交性是环境的产物,只要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社交环境和体验,再加上大人的耐心和包容,给孩子一点时间,慢热的孩子也可以变得外向起来。

悠悠妈,坐标德国,曾经的学霸,留过学,做过外企经理。有了女儿后,爱混德国亲子圈和幼儿园,深度钻研德国早教与教育。公众号“德国育儿研究”(ID: yoyomadeguo)分享在德国学到的育儿知识、先进教育理念和女儿在德国的真实成长经历。

公众号

ID: yoyomade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