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接受美育的方式有很多种,但画画绝对是最基础,最方便的那一种。
因为孩子从一岁开始就可以开始有绘画的意愿,并且在所有艺术类的培养投资中,绘画是前期投资最少的。它不需要购买昂贵的乐器,也不占用学习的场地,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让孩子摸索描绘,表达自己。
日本的教育家和画家鸟居昭美也曾指出,人一生的教育是从幼儿阶段的艺术教育开始的。如果幼儿时期孩子的画就被否定,那么这将不仅仅影响孩子幼儿时期的发展,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也有可能被否定。
通过绘画可以让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能力得以进一步地发展。
动手能力是指绘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运用手的活动,这样可以培养孩子有一双“劳动”的手、“工作”的手。想要用绘画来表达自己,那就会使孩子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不仅如此,绘画也能使语言表达能力得提升。
比如,他学会了一个“小猫“这个词,即便是小猫的形象不在孩子面前,他也能通过画画的方式进行输出。
即使在技术上还未成熟,也能够传达到欣赏者的内心深处。
而这样孩子内心深处希望表达的愿望也得到了满足。
至于绘画能提升社会能力,是指人是社会性动物,是无法独自生存的,任何人都有希望被团体认可的社会性需求。
孩子也同样希望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从而获得周围人们的理解。
他们希望和好朋友一起玩,希望友好相处,希望得到朋友的认可,这种意愿都可以绘画来实现。
所以有的家长会发现,“我的孩子在家根本不想画画,但是在幼儿园却画得专心致志。”
因为他们和同伴在一起,就会引起孩子对绘画的热情,同时满足了孩子和同伴一起游戏的社会性需求。
了解了这些之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画画这种方式,是能让孩子最直接体验艺术活动的方式,它带给我们的审美愉悦,是一种人生的乐趣!
画画的确是美育的最好方式之一,但家长们对它也存在着不少误区:
误区一,过早地教孩子画形象
大人容易用画的“像”或“不像”来判断孩子画画的好坏,当他们觉得孩子画的“不像”时,通常会自以为是地教孩子画形象画,比如简笔画等。
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孩子学习了形象,就无法发现通过自己的手部运动,画出想要的线条,孩子无法按照自己的感觉和意愿来发挥,其结果是孩子对绘画的感觉无法得到发展。
正确的做法就是,只要给孩子一张纸和笔,然后自己陪伴在孩子身边,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让他自由地去画。
误区二,害怕孩子弄脏
绘画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所谓造型艺术.就是创造有美感的形象的艺术,要通过创造的形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创造一种新形象,就是改变已有的形象,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破坏已有的形象,弄脏已有的形象。
这种“破坏”、“弄脏”的行为,在幼儿的生活中是家常便饭。
比如,玩沙子、和泥巴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孩子对这种破坏性的活动非常喜欢,并欣然接受。但妈妈们在这时候满脑子考虑的不是接受孩子们的喜好和愿望,而是洗衣服和打扫卫生。
所以看到孩子玩沙子玩泥巴,很多父母都会上前阻止。
但正确的做法却是,无论是多么有洁癖的妈妈,都应该默默告诉自己,“脏点儿,没什么的。”
误区三,过分在意孩子画画的用色
有一些家长非常好学,懂得通过孩子画中的颜色和形象来推测、判断孩子心理,担心孩子性格是否正常的家长比预想的要多得多。
其实家长们的这些担忧,多半来自那些道听途说、或一知半解的知识。
家长们完全没必要对孩子使用颜色的方法过于计较,孩子只有到5岁的时候,才能具体地区分颜色,在此之前,颜色对孩子来说并不代表任何意思。
孩子会拿起手边的任何绘画工具,不管什么颜色的签字笔也好,蜡笔也好,即使只有一个颜色,也会接连不断地画下去。
健康成长的孩子,画画时不会介意使用什么颜色。
相反,如果孩子开始在乎颜色,那么家长则应该放弃对于颜色的过分挑剔。
误区四,强迫孩子画画
父母们知道让孩子画画有很多好处之后,心里难免蠢蠢欲动想培养孩子画画的兴趣。
如果自己的孩子对画画并不怎么感兴趣,他们就会抱着一幅“我是为你好”的态度来要求,甚至强迫孩子画画。
这样也是不好的,不要把笔和纸塞给孩子让他画画,而是应该随时准备好纸和笔,让孩子想画的时候,就能够画。
另外,即使孩子画的不自己期待的那样,也不要表露出不满的情绪,这样会打击孩子画画的热情。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转变关于绘画的观念。绘画,不是被迫或不得己时做的事情,而是一种享受和游戏
误区五,过早地让孩子上绘画兴趣班
有的孩子很喜欢画画,但父母自己不会画,也不懂得怎么教,所以就早早地把孩子送到绘画兴趣班里去了。
鸟居昭美给的建议是,在孩子九岁之前不要去专门的画画兴趣班。因为孩子九岁以后,会非常乐于学习各种绘画技巧。
在这之前,妈妈只要为孩子准备好画画的场地、材料,再邀请上一起画画的好朋友就足够了。因为让孩子上绘画班,就像是用金钱去购买才能,技术学的再好,画出来的画,也会很干,没有灵魂。
有朋友专门走访过市面上的绘画培训班,生源最好的培训班,教孩子画画的方法基本都一样,先画线,再来形象,然后涂满……开始孩子们的进步都很大,但越画孩子就越不想画了,即便拿到主题也不知道画什么。这都是过早上绘画班的副作用 。
孩子的幼儿期是培养他们想象力,艺术的感受力不是能够用钱买到的东西,所以孩子早期的绘画兴趣还是应该在家里,由父母来培养。
如果有个绘画班重视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为孩子提供伙伴、用具和材料,并且对以孩子为主体的绘画活动只是在旁边欣喜地关注的话,就是一个理想的绘画班。
误区六,抱着功利心让孩子学画画
2017年末开始,我们国家很多省份的中考正式开始实施将美术,音乐加入必考科目。
所以家长让孩子学绘画难免也会抱着自己的功利心,希望孩子能通过画画来加分。
这么做有两个坏处,一是让孩子为了学而学,只学了皮毛,丝毫感觉不知快乐。
二是即使孩子开始有兴趣,但通过功利的捆绑,也会让孩子讨厌抵触画画。
所以如果让孩子画画只是奉行“成绩主义”的话,最好还是不要让孩子去了。
最后还想要提醒大家的是:
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成天看电视,看漫画的孩子,内心是贫乏的,他自然也就画不出充满感动的、倾注真心的画。
家长们想真正能给予孩子美育的滋养,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讲故事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去体验劳作,陪他们一起发自内心的欢笑和喜悦,让生活充满活力。
只能让孩子体会到了生活之美,他的笔下才能够诞生出幸福的、充满感觉的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