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蜱虫进入活跃期:孩子要防的不只是蚊子,还有这些咬人的虫!

作者:稚趣家 05-31阅读:3119次


天气渐热,孩子们换上短袖短裤的同时,新的烦恼又来了——蚊子!咬在孩子身上,痒(疼)在家长心里,于是驱蚊防蚊成了妈妈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然而,最近的一则新闻提醒我们,夏季不但要防蚊,还得防虫!


这天晚上孩子洗完澡后,刘女士妈妈忽然发现儿子头皮里好像嵌着“半粒瓜子壳”,当时孩子没喊疼,很快就睡了。

到了第二天,刘女士发现孩子的枕头边上有一只小虫子,而那“瓜子壳”不见了,孩子的头皮上却有个小口子!刘女士惊呆了,赶紧把小虫子抓进瓶子里,携带在身边送孩子去医院检查。

结果医生一看,这不是会吸血的蜱虫吗?再一问,孩子前一天在外面玩的时候钻过草丛。

经过进一步的检查,幸运地发现这次孩子除了被叮咬了一口之外,没有受到更严重的伤害。要知道,被蜱虫叮咬可是出现过感染病毒这样严重的病例的!


被虫咬,并不是“自己会好的”


很多人觉得,被蚊子这种小虫咬一下又怎么了?反正最多痒一下疼一下,自己会好的。

最近微博上就有人爆料:有个小男孩跟着幼儿园进行春游活动回来后,身上就出现了皮疹。刚开始家长以为是被蚊子咬了,涂了一点炉甘石洗剂,就没怎么在意。

随着皮疹渐渐扩大,从四肢到全身都开始出现红疙瘩,还有点起水泡,家长慌了,去医院皮肤科一看,原来是丘疹性荨麻疹

这是什么病?通俗的讲,这种病又叫虫咬性皮炎,主要是由于蚊虫叮咬引起的全身性过敏反应,表现为四肢或者全身瘙痒性的丘疹和风团。


医生叮嘱:

现在是炎热的夏季,外出游玩,不仅要防蚊,还要防虫。有些虫子咬了可能就是普通的瘙痒,但有些虫子则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例如荨麻疹、哮喘、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哪些虫子极具危害性?


1、臭虫

臭虫是专性的吸血昆虫,可侵扰人类居所并叮咬人类,引起局部皮肤反应。它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藏匿在隐蔽处,特别是像家庭床垫、靠垫、床架或其他结构的裂缝缝隙中。

被臭虫叮咬后的典型表现是叮咬处红斑状丘疹或风团,大小2-5cm,中心有出血性斑点,常伴瘙痒。


2、蜱虫

蜱虫是容易以人类、宠物、野生动物为宿主的寄生虫。它可以通过唾液腺分泌一些粘固剂,将自己附着在宿主身上,然后使用管口状的嘴开始钻孔取食物。

蜱虫会传播很多病原体,比如莱姆病,落基山斑疹热、土拉菌病等。


3、跳蚤

跳蚤是一类寄生在哺乳类和鸟类身上的小型、善于跳跃的虫体,具有咀嚼式口器,成虫以血便和有机物质为食。

人体一旦被跳蚤“寄生”,随着它吸血频率、大吸血量、频繁的骚扰,很容易把人整崩溃,跳蚤叮咬引起的皮炎,如栗丘疹样,抓破后,可引发感染。


4、螨虫

螨虫属于小蜘形纲动物,其中很多寄生于动植物中,在人类和动物中,螨虫可以引起皮肤损伤、引起变态反应,以及作为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螨虫皮炎比较反复,皮肤反应主要包括丘疹、丘疱疹及大疱病损,在受累面积较广的个体中,强烈的瘙痒可能会妨碍睡眠。


5、毒隐翅虫

隐翅虫有很多种,有一些无毒,有一些在人体接触其体液后会引起急性红斑疱疹性损害的皮肤病,比如下面这种全身橘红色,头部、鞘翅和尾部呈青黑色的毒隐翅虫。

它们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比如水沟、池塘、杂草丛里。能飞能爬,具有明显的屈光性,光越亮,招来的虫子越多。直接接触虫体体液是引起隐翅虫皮炎的主要途径,出现皮损后,发病部位以面部、颈部、胸背部及四肢部位为主,皮损典型症状为条状、斑片状或点状的水肿性红斑。

发现有毒隐翅虫在身上爬行时,不要用手拍打、揉搓,轻轻吹掉或用其他东西把虫子拔掉,若手已接触隐翅虫,立即用肥皂水反复清洗。


6、毛虫

刺毛虫是蝶或蛾类动物的幼虫,主要集中在温带与热带地区。其毒刺刺伤皮肤可引起刺毛虫皮炎,皮疹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抗组胺药和局部外用激素制剂可以很好地控制症状,但如果毛虫接触到眼睛或其毒毛被吸入气管,则可能引发过敏性结膜炎和支气管痉挛,甚至有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道。


在野外,还容易碰到的虫有蜘蛛、蜜蜂、蚊子等等,虽然被叮咬后造成的皮肤反应有所不同,但在处理上方法基本一致。

孩子被虫咬了怎么办?


  • 一旦发现有虫咬的迹象,应尽快转移到一个安全的环境,或进行针对性预防。比如臭虫,可以对家庭床垫使用杀虫剂或热处理;去到外面的宾馆房间时,先用肉眼观察是否存在昆虫粪便,行李远离床边,放在行李架上。

  • 毒隐翅虫这类虫能通过毒液导致皮炎,所以被叮咬后不要到处抓挠,以免扩大炎症范围,或刺破皮肤,应尽快用清水或肥皂水对叮咬部位进行清洗。

  • 出现虫咬皮炎早期,通过冷敷能缓解瘙痒、减轻肿胀和疼痛,也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涂于皮疹处。

  • 虫咬皮炎症状一般会反复,病程一般2周-2个月不等,并没有急性慢性区别。如果皮疹比较严重,瘙痒严重影响睡眠。只用炉甘石止痒是不够的,最好局部外用抗炎作用的温和激素药膏,如艾洛松、地奈德乳膏等,并且配合服用二代抗组胺药,2岁以上的宝宝可以选择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西替利嗪滴剂、氯雷他定糖浆、地氯雷他定混悬液等。(请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哪些情况需要尽快就医?


一般来说,虫咬性皮炎预后良好,可以在家观察及治疗,除非出现了下面的这些情况,就需要及时就医:

  1. 如果叮咬部位有刺,不易拔除,建议就诊医院;

  2. 叮咬肿胀的部位发生在唇部、眼睛、喉部;

  3. 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增快,头晕、意识模糊不清;

  4. 出现荨麻疹(红斑、风团伴瘙痒);

  5. 恶心、呕吐甚至抽搐;

  6. 出现继发性感染。


总的来说,

在家里面,要经常暴晒床垫和异物,保持家庭卫生;

去到户外,要让孩子尽量远离蚊虫容易聚集的场所,比如公园乱草丛,池塘边;

一旦发现孩子皮肤出现皮疹,遵循清洗、冷敷、(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激素软膏和口服抗组胺药的流程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