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宝妈宝爸该做什么?(发烧)(疾病应对)

作者:鼎儒爱分享 07-19阅读:4820次

很多宝妈宝爸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发烧去医院,医生问完病情检查下宝宝的喉咙,听诊器听一下宝宝的肺,然后叫宝宝去查血常规,查完血之后再去看医生。医生看了查血报告后说怀疑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之后医生开药,宝妈宝爸拿医嘱带宝宝回家用药或在医院吊针。

那么,各位宝妈宝爸什么情况下才会带宝宝去医院呢?什么情况下,宝妈宝爸才会给宝宝吃退烧药?需不需要给宝宝物理降温?

是否带宝宝去医院看医生,除了温度之外,必须看宝宝的岁数。

6个月以下的宝宝,只要温度达到或超过38.5℃就必须立刻看医生做进一步检查。

6个月~3岁的宝宝,在发烧时可以观察孩子的状况。如果宝宝温度在38.5℃以下,精神不错,会对您笑,会玩耍,交流,喝水或食欲都正常等,而不会哭闹不止而无法安抚。如果在38.5℃以上可以先吃退烧药,晚上观察温度,晚上或第二天温度重新烧到39℃以上,建议去医院。

3岁以上健康且预防针都打齐全的小孩,在发烧时,同样可以依据以上的情况先观察。如果孩子有其它症状,如咳嗽、流鼻涕、喉咙痛、呕吐、腹泻等,便可以有效的让医生知道“炎症”的来源及发烧的原因。

宝宝发烧,当体温超过38度5时,家长就需要给宝宝服用退烧药帮助降低体温

以上是最常用的2种宝宝退烧药。按说明书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效果持续大约为4-6小时,布洛芬退烧效果持续大约6-8小时,如果反复发烧达到用药标准可以重复用药,为降低副作用的风险,建议两次用药间隔至少6-8小时。

不需要给宝宝物理降温,宝宝怎么舒服怎么来

发烧先给孩子擦个澡,用冰袋冰头,认为物理降温很有效而且没副作用,退烧应该首选物理降温,物理降温不行再吃退烧药。宝妈宝爸也是这样认为吗?

恭喜你,全错了。目前没有任何一家权威医学机构把物理降温当做退烧的首选方式,这是为什么呢?

美国儿科学会关于发烧的指南里,反复强调的一点是,除非是超高热,发烧本身并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而且它有利于对抗感染。一些引起发烧的疾病,比如严重的细菌感染是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但除非孩子有明显的不适,并不需要进行退烧。

孩子舒适度很难用客观的指标去衡量,一般认为在39°C以上孩子会比较难受。如果孩子没有明显的不舒服,也没有其他基础疾病,那么发烧在39°C以下通常不需要退烧,自然也不需要擦澡和冰袋。

那孩子超过39°C或感到明显不适时,又该如何应对呢?

有些措施不能退烧,但可以让孩子舒服一点,比如孩子感觉热时减少衣物和开空调,自然可以采用。有些治疗措施可以退烧也可以改善孩子的舒适度,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这样的退烧药,它们不但退烧效果好,还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孩子的舒适度,当然也可以用。

物理降温的方式很多,包括泡澡、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袋冰敷、退热贴、吹风扇等等,原理是通过皮肤和外界环境接触,借助流动的水或空气将人体热量带走,达到退热的目的,但它们的退热效果并不好,反而可能让孩子更难受。

其中温水擦浴是用得比较多,也是研究得比较多的方式。早在1970年,就有研究给两组孩子分别采用了温水擦浴和吃安慰剂的治疗,结果发现,1小时后退热的孩子数量在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当然,这项研究的样本量很少,还不足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其他大部分研究认为,擦浴在短时间内是可以降低体温的,但效果主要是体现在30分钟内,之后体温就逐渐回升了。

擦浴的方式有很大的变数,持续时间、水温都可能影响效果,极端一点,假如让孩子直接泡冷水,只要时间足够长,体温总是能下降的,甚至可以让孩子体温都没掉,但这样做就和我们“提高孩子舒适度”的目的背道而驰了。

发热是身体应对感染或起炎症反应的一个机制,擦浴利用水和身体的温差以及水的蒸发来带走热量,温差小没效果,温差大了又会引起身体不适,这种做法是违反生理的,很多研究也证实,擦浴会导致不少孩子哭闹和寒战。我们自己也体会过发烧,昏昏沉沉想睡觉时,谁会乐意被人用凉水擦来擦去?

治疗目的是让孩子不难受,温水擦浴却可能让孩子更难受,而且这种降温的效果差,持续时间短,自然不是一个好的治疗方式。

应对发烧宝妈宝爸的基本原则:孩子怎么舒服怎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