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老百姓的养娃成本吧,专家:按工资缴生育基金不生二胎退休取

作者:卓妈学堂 08-17阅读:1801次

近日,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刊发了两位专家撰写的题为《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的署名文章。这两位作者分别是是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的院长和研究员。

替换高清大图

文章首先对我国的出生人口进行回顾,以及根据目前各地计生委的公布的人口出生情况打出结论:2018年上半年的新生儿人数同比下降了约15%-20%。推测出,2018年的出生人口比2017年还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替换高清大图

接着,推出了鼓励生育的措施,提出了,应全面放开生育,优先发展幼教产业和公共托幼服务,加强国家义务教育体系。

立刻全面放开生育。大力发展幼教产业和托幼服务。加强义务教育体系。发挥基层计生干部的力量,引导舆论宣传。

替换高清大图

中期内,建议建立生育基金制度,并妥善利用好存量的社会抚养费,通过花费较小的经济手段来鼓励家庭生育;延长产假并建立育儿假制度;制定鼓励生育的住房政策

特别引起争议的是:

设立生育基金制度,尽量实现二孩生育补贴的自我运转。可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并进入个人账户。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时,可申请取出生育基金并领取生育补贴,用于补偿妇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断劳动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

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账户资金则待退休时再行取出。生育基金采用现收现付制,即个人累计缴纳而尚未取出的生育基金,可用于政府对其他家庭的生育补贴支付,不足部分再由国家财政补贴。

个人认为,专家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你们应该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为什么不愿意生?还不是房子,孩子,教育以及医疗让老百姓负担过重导致的。

只要把这些很好地解决了,老百姓就自然愿意生啦。再说啦,鼓励生没有问题,但是,想这样的点子,生育基金制度,简直可以说不仅不促进,反而更加重了老百姓额负担。

看看养个娃到底有多难?下面按照一二线城市的平均水平来算算这笔账。其他城市的父母可以庆幸自己不是一二线城市的父母啦。

第1阶段 婴幼儿时期(0~3岁)

这个阶段,孩子幼小,需要母亲全职照顾,按照母亲的月薪5000来算,加上怀孕前2个月开始休假来算,以及孩子的奶粉,玩具,尿不湿等,还有去医院生产的钱,以及孩子生病,打疫苗的钱,估计每月平均3000块,

小计为:3000*12*3+5000*(2+12*3)=298000

第2阶段 幼儿园阶段(3~6岁)

这个阶段,孩子开始上幼儿园,教育费用是主要的开支,还有日常开销,还有衣食住行等开销,开销高于婴幼儿阶段,按照每月3500来算

小计为:3500*12*3=126000

第3阶段 小学儿童阶段(6~12岁)

这个阶段,已经在小学阶段,除了玩具的购买,增加了孩子各种能力课程的培养,这个阶段属于义务教育,比幼儿园稍低,但是花销还是不小。按照3000每月来算。

总计为 3000*12*6=216000

第4 阶段 中学青少年阶段(12~18岁)

初中阶段,开始有繁重的课程压力,同时也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课业花销以及穿着方面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每月按照3200来算。

总计为3200*12*6=230400

第5 阶段 大学青年阶段(18~22岁)

大学阶段,除了孩子的学费和住宿费,按照每年7000来算,每月的生活费1000元,还有相应的书本费用,电脑等必备的学习用品,还有参加各种社团,爱好以及社交等活动。按照每月均2500来算。

总计为 2500*12*4=120000

按照大学毕业工作,自己开始独立。

总计为298000+126000+216000+230400+120000=990400。

替换高清大图

实际上,假如孩子大学毕业后,开始出国读书,可能还需要几十万,或者孩子结婚,按照中国传统,父母需要给孩子准备房子。这绝对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因而,某些专家,不要盯着出生率的问题,而忽视了问题背后,老百姓的意愿。假如想提高生育率,真正解决老百姓的关心问题,才更为重要。

申明:以上仅仅针对专家的观点,代表个人观点,与任何平台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