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园分离焦虑严重,家长其实也是“肇事者”!

作者:颗粒成长屋 06-23阅读:5642次

原标题:孩子入园分离焦虑严重,家长其实也是“肇事者”!

导读:说道分离焦虑,我们想到的往往只是嚎叫的孩子,但,分不开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家长。

Kelly原创第252篇分享

我们搜一搜“分离焦虑”,看到的都是类似“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伤心、痛苦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以表示拒绝分离”这样的内容。但作为一个经历完分离焦虑的家长,我可以非常严肃的说,既然是分离,必然是多方,我们只看到死死抓住家长衣角不放的孩子,却没看到眼神久久不愿离开孩子的家长。

家长不会哭得冒鼻涕泡,但绝对也很惨烈:

01

对决

看着孩子死死拽住我们的衣角,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说:“爸爸妈妈,我不想上幼儿园,我就想和你在一起。”这时候家长会觉得这孩子,没白养,对自己爱得那么深沉啊。于是情感脑就告诉自己:看看孩子多可怜,就让他呆在家里吧,就一天。反正家里也有长辈看着。但理智脑马上又会跳出来说:不行!他到了需要上学的年龄,必须让他去。你不是还得上班吗?怎么可能天天陪他。再说了,就算是全职在家,也不能耽误孩子成长啊。情感和理智正纠缠不清。

后来老师用尽各种办法把孩子抱走,然后请家长坚决离开。这时候家长可能坚决地走两步,然后就不行了,就开始回头看,如果已经看不到了,就支起耳朵在此起彼伏的哭声中仔细分辨,我的孩子哭了吗?孩子要是还哭,家长心里就会一阵阵心疼,如果孩子不哭,家长心里也会失落:这养了三年的娃,哭两声就不哭了,这说分开就分开啊!

02

牵挂

离开学校的路上,如果看到一堆家长围在一起热烈讨论,那么他们就是在传递各处打听来的小道消息,如果大家都屏息凝神,偶尔交流几句,那就是这个地方离小班教室很近,大家都支着耳朵捕捉各种微弱的声音,来判断这会儿孩子们该吃加餐了,该做活动了,有个孩子怎么还在哭,是不是我们家的?如果不是,那会是谁家的呢?

好不容易熬到了户外运动时间,家长们纷纷挤在校门口那几平米的地方,隔着围栏使劲伸着胳膊拿手机录视频。有时候孩子太远,哪怕录出来都是芝麻粒这么大,这段视频都会在家长圈里疯传,大家恨不得用放大镜在视频里头找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孩子离得近了,家长会忍不住和孩子打招呼,哪怕这样会影响老师的教学。

  

放学的时候家长更是早早地就到了,一见到孩子恨不得100米速度冲刺过去,抱起孩子亲个不停,一路上问:“吃饱了吗?”“吃什么了”“中午睡觉了吗”“没有人欺负你把”“今天玩了什么游戏啊”……

03

章鱼家长

幼儿园门口,总有那么几个全职妈妈,来得比所有人都早。孩子生病请假的次数也比所有孩子都多。

不是孩子离不开妈妈,是全职妈妈的寄托都在孩子身上了。“我的希望无处安放,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全职≠与社会脱节,自我价值感不提高才是这些妈妈们视野不断缩小的原因。社会生活需要内在力量去面对,家庭生活也需要心力去承担。低低的自我价值感在这些面前节节败退,怪社会、怪老公,最终只有在毫无抵抗能力的孩子这里,她才能找到价值感。但这种价值感是建立在把孩子团团围在自己小天地里为代价的:孩子有点流鼻涕咳嗽,太可怕,赶紧回到妈妈身边这个无菌的怀抱;生怕孩子受委屈,幼儿园有点风吹草动就迅速出击,不惜找老师,找对方家长理论。

  

一个姥姥每天都提前半小时在幼儿园门口排队。

“今天周五,孩子她妈应该会来吧?周末不是去奶奶家吗?”朋友问。

“是的,但是我早点接到孩子,我再做做思想工作,或许她愿意跟我回去。”

“她爷爷还没退休,我一个人在家太孤单了……”这位姥姥寂寞地说。

身边就有上到小班下学期,快要上中班的孩子,还每天只上半天就被姥姥接回家,原因一大堆:在学校吃不饱,我们家孩子年龄小,胆子也小,还需要时间适应……然后看见同幼儿园的孩子就各种求照顾:“你们是一个班的,你是哥哥,你在学校要带着妹妹,保护妹妹不被别人欺负”——虽然对方比你家大几个月,可对方也只是个孩子!幼儿园的生活需要自己照顾自己,而孩子学会自立需要的是家长的支持和训练,作为家长因为无原则溺爱没有做到的,竟然要别人家的孩子来做,简直无语。

  

和孩子的分离其实从一出生就开始了,我们一边要满足孩子的各种正常需求,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地让孩子独立。

但是我们总会觉得“孩子还小,等他长大了再做吧”。根本原因还是家长离不开孩子,需要在孩子身上体现价值感:不愿意相信孩子的能力,小到喂饭、穿衣服穿鞋,大到包办孩子的社交,为孩子安排兴趣班;需要孩子为自己的悲欢离合负责任:你要做我安排的事情,让我高兴,别让我丢面子;需要孩子“坏债”:我为了你失去了太多,你得好好按照我说的去做,这样才能报答我。

放开孩子,让孩子呼吸你羽翼之外的空气自由成长!

看看自己,离不开孩子其实是你的内心的呼唤在显现:你需要关爱自己,找到自己的志向,生活的目标,你要好好建立和另一半的关系,这才是真正能够给你力量,陪伴你到人生尽头的爱的源泉。

对于长辈,我们无权改变,那就尽量给他们创造机会去寻找兴趣点,让他们慢慢理解,生活中除了孙子,还有更多值得他去关注的事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