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提防!5月这一大波疾病正在靠近你的宝宝

作者:亲宝宝 05-01阅读:4243次

文/Lin(亲宝宝医学编辑,专注儿科方向)

冬去春来,空气回暖,前段时间我们一家三口去草莓园摘草莓,回来之后儿子一直鼻子发痒,不停擤鼻涕,鼻子都擤破了。初春这段时间冷热不定,空气中花粉多,可能诱发了过敏性鼻炎,容易发病。

春天来了,一大波疾病正在蠢蠢欲动。五一小长假到了,很多人都会带宝宝出游,为人父母的,咱先来了解一下宝宝的春季多发病,防患于未然吧。

1.过敏——人体的“风吹草动”

春天许多植物都相继开花,黄的迎春、白的玉兰、红的海棠、紫的丁香,姹紫嫣红好不热闹,大家都按耐不住要带全家出游的心思。

但要注意,春天天气乍暖还寒,空气比较干燥,刮风的天气比较多,空气中花粉、扬尘、飞絮量很大,部分宝宝在接触这些物质后,会发生过敏,出现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鼻子或者皮肤发痒,诱发哮喘、鼻炎、荨麻疹或其他过敏性疾病。

能引起宝宝过敏的大多是靠风传粉的植物,分布因地区而异,比如在北京,春季常见的致敏花粉植物有柏树、杨树、柳树、白蜡树、臭椿、榆树、构树等,尤其是杨树和柳树,常用来作为北方地区的道旁树,风一吹杨柳絮飘起来就像下大雪一样,不过近年来相关部门给树喷了药,杨柳絮漫天的情况已经比较少见了;在哈尔滨,春季致敏花粉植物主要是柳属和桦术科。而桃花、杏花、梨花等这类颜色鲜艳的花的花粉大都是虫媒花,靠昆虫传粉,一般不会引起过敏。

另外,尘螨、蟑螂、猫狗皮屑等也会引起过敏。家长可以带宝宝去医院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过敏原,明确过敏原后要避免宝宝接触这些过敏原。但需注意,皮肤点刺试验检测的过敏原种类不可能包含日常生活中可接触到的所有物质,因此有些过敏原是测不出来的。

如果宝宝以前就有过敏性疾病,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等,要远离或尽量避免接触各种过敏原,如花粉、灰尘、烟雾、动物皮毛、油漆、香水等,在外出时可以给宝宝带上口罩,降低诱发原有疾病的可能。如果宝宝出现了咳嗽、气促、喘息、喷嚏、鼻子或皮肤发痒、流眼泪、出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食物也可诱发过敏,比如鸡蛋、牛奶、花生、大豆、虾、蟹、谷物、坚果等,如果已经知道宝宝对其中一种或几种食物过敏,则要避免食用。给宝宝提供一个干净清洁的家庭环境同样重要,宝宝的床上用品要常换洗,玩具尤其是毛绒玩具要经常清洗、消毒。

2.流感——赶不走的常客

宝爸宝妈们一定都有这个体会:带宝宝去儿科看病的时候,十个宝宝里有九个都在咳。能导致宝宝咳嗽的疾病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感冒。

感冒可以分为普通感冒和流感,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无论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得了以后宝宝都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畏寒、头痛、乏力等表现,但从上表可知如果处理不当流感的后果比普通感冒严重多了。宝宝年龄越小,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越高。在起病初期,宝爸宝妈们一般都分辨不了普通感冒和流感,因此当宝宝出现高热,或者服用美林、泰诺林后退热效果不佳,咳嗽、喷嚏等情况两三天都未好转或加重,宝爸宝妈们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H7N9禽流感疫情一直很严重,宝爸宝妈们可能会问流感、禽流感、甲流感之间有啥关系?新闻里常提到的 H7N9病毒里面 H和 N是啥意思?为啥有时候流行的是 H7N9而有时候又是 H1N1?

其实是这样的,引起流感的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引起暴发流行的多为甲型流感病毒,它除了可以感染人,还可以感染猪、马、狗、禽类等。

甲型流感病毒表面有两种物质,一种叫做血凝素(H),另一种叫做神经氨酸酶(N),迄今已经发现有 18种 H(H1~H18)和 11种 N(N1~N11)。不同的 H和 N组合形成的甲型流感病毒也就不同, H7N9和 H1N1都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

最近流行的 H7N9禽流感病毒,原本它只感染禽类,但它在复制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配,变得除了能感染禽类还能感染人。

给宝宝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但流感病毒类型多、易变异,接种流感疫苗后有效保护时间只有半年至一年,所以每年流感流行季节前都需要再接种。

初春气候不稳定,预防流感要做好宝宝的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带宝宝到人多嘈杂的地方。对于禽流感,人感染 H7N9病毒的最主要方式是接触活禽或者去活禽市场。因此,要让宝宝远离活禽及活禽分泌物,不要带宝宝去家禽市场,死禽或鸟类同样不要接触。H7N9病毒不耐热,吃煮熟透了的禽类和蛋类不会感染 H7N9病毒,不要给宝宝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3.手足口病——最近几年正当红

说实话,笔者小时候没得过这病,也没怎么听说过这病,查了流行病学资料才发现我国是从 2008年起才开始每年暴发流行手足口病的。

顾名思义,得了手足口病的宝宝手掌、足底、小屁股上会出现红色丘疹或疱疹,仔细看还会发现宝宝的口腔黏膜上也有散在的疱疹或溃疡,宝宝常因为口腔疼痛而拒食。除了皮疹之外,大多数宝宝还会有发热。

手足口病是由于感染了肠道病毒引起,能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 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 A16型和肠道病毒 71型(EV71)最为常见,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最为严重。如果宝宝的手、衣服、玩具、食物等沾染了这些病毒,或者空气中有这些病毒,被宝宝吃入或吸入后都可能会得手足口病。

2016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用于预防手足口病的 EV71型疫苗已经上市,建议家长们为 6个月到 5岁的宝宝接种,接种疫苗后两年内预防效果较好。5岁以上的宝宝不容易得手足口病,不推荐接种。

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来说可以不用治,大多数宝宝得病后一周以内能自行缓解,身上的皮疹会逐渐变成红点,然后结痂消退,不会留下疤痕。手足口病还可能有指甲脱落的情况,但不会痛,脱落后指甲会再长出来。

但有少数宝宝病情可能会变严重,如果宝宝症状较重,或者有抽搐、嗜睡、呕吐、头痛、精神差的表现,宝爸宝妈们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需要注意的是,手足口病并不是只有宝宝才会得,成年人也可能得手足口病,但病情比儿童轻的多。

在流行手足口病的春夏季,宝爸宝妈们要避免带宝宝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如果宝宝因口腔疼痛出现进食困难,可用吸管进食或喂食易消化的、微温的、清淡的流质食物,比如稀粥、菜汁、米糊等,还可以往宝宝口腔内喷西瓜霜或者锡类散加速愈合。

要注意宝宝皮疹的局部卫生,防止宝宝抓挠皮疹,常给宝宝洗手,勤剪指甲。宝宝的玩具要消毒,耐热的可以煮沸消毒,塑料橡胶类的可以用酒精擦洗消毒,毛绒玩具类直接用洗涤剂洗干净。患病后宝宝应隔离在家,不要上学或上幼儿园,不要参加集体活动。

4.水痘——极强传染性

相信部分宝爸宝妈们小时候就曾出过水痘,疹子很痒,但家长又不许你去挠它。

水痘是由于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传染性极强,只要接触过其他水痘患者,被感染的可能性在 90%以上。

得病之后宝宝的主要表现是身上出疹子,出疹前可能会有低烧、厌食等表现。出疹的方式很有特色,疹子首先出现在宝宝的头部、脸颊和躯干上,逐渐扩展到四肢,但是四肢的疹子较少,头和躯干的疹子比较多。最开始疹子是红色的斑丘疹,数小时后会变成透明饱满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会凹陷破溃,2到 3天后就结痂了。这些疹子并不是一次全部出完就不再出了,而是分批出,可以同时在宝宝身上看到红疹、水疱、破溃、结痂几种形态。

水痘和手足口病一样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出疹后 10天内基本就会结痂痊愈,早期可以服用阿昔洛韦来抗病毒。水痘有强烈的痒感,尤其要注意防止宝宝抓挠导致皮肤感染导致留疤,宝宝的衣服应宽松、柔软不易刮到皮疹,要勤换洗衣物,必要时可给宝宝穿长袖衣服和长裤或者戴手套以限制宝宝抓挠。

如果皮疹太痒,可以用炉甘石洗剂止痒,如果疹子被抓破了,可以涂百多邦或者红霉素软膏预防局部感染。宝宝的玩具等个人用品同样要进行消毒处理,还需要将宝宝隔离在家,直到水痘全部结痂不再出新水痘为止。

皮疹还可能出现在宝宝的嘴巴里或者眼结膜上,口腔内皮疹破溃疼痛时,和手足口病一样也只能给宝宝喂食易消化的刺激性小的流质食物,避免宝宝去揉眼睛。

虽然水痘可以自愈,但建议宝爸宝妈们都给宝宝接种水痘疫苗,接种一次之后可以免疫 10年以上。宝宝得过一次水痘之后会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以后就不会再得水痘了,也无需再为得过水痘的宝宝接种水痘疫苗。

这里笔者要补充一句,宝宝得过水痘后虽然不会再得水痘了,但病毒并不会完全被清除出体内,一部分病毒会潜伏在身体里被称作“脊髓后根神经节”的地方,以后当身体免疫力降低或者在某些因素下,这些病毒可能会被激活而引起带状疱疹,也就是老百姓叫的“蛇缠腰”。

所以,得过水痘的宝宝或者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宝宝,一般不会再得水痘,但以后有得带状疱疹的可能性;而成年人如果小时候没得过水痘,也是有可能得水痘的,因此成年人也可以接种水痘疫苗。如果家里有人得了带状疱疹,要避免接触宝宝。

你还知道哪些这个季节的高发病?

“写留言”提醒下其他宝爸宝妈吧~

亲宝宝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

“亲宝宝育儿”微信公众号:qbaobao6(长按可复制)分享育儿知识,解决育儿难题,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