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因为经历过,所以更懂得

作者:超人妈妈养成记 10-09阅读:2293次

8月23日,第一次到幼儿园开家长会。

幼儿园在小区对面,据说本来是一家私立幼儿园,附近的回迁居民不干了,人多势众,集体上书,硬是把私立幼儿园撵走,换成了公立,最近还升级为一级一类。因地处东五环,周边住宅未形成规模,入园名额不紧俏,免去了托人送礼的麻烦,也少了挑来选去难以抉择,更没有轮番面试的压力,在漫长的求学道路上,轻松地迈出了第一步。

家长会始料未及开了一下午,家长们坐在大厅的小板凳上,校长、教务主任、财务、医生、老师……轮流上台介绍幼儿园情况和入园准备,接着是一堂克服分离焦虑的讲座。

关于分离焦虑,半年前我就开始做准备。当时,我正打算将芳芳送到私立幼儿园,从早教老师那儿了解到分离焦虑的概念,想起自己上幼儿园的情景,立刻脑补出分离时芳芳嚎啕大哭的画面,断了上幼儿园的念头。

30年前,父母因工作关系分居两地,把我送进幼儿园全托。每周三由大姑或小姑接回奶奶家,周六才是父母接。

哭,成了上幼儿园最深刻的记忆。

每周一最难熬,一想到又有一周见不到爸妈,出门就开始抽泣,情绪一路攀升,进到幼儿园全面崩溃。

周三,但凡大姑带着男朋友或者小姑安排老公来接我,又免不了委委屈屈哭一场,对于成年男性的排斥和不信任可能受到和父亲相处时间太少的影响吧。

晚上,睡在幼儿园的小床里,想爸爸妈妈了,就用被子擦眼泪。那时候,感觉自己特别适合当演员,说哭就哭。

都说孩子上幼儿园都会哭,慢慢就习惯。可是每周接送两次的频率,不但习惯不了,反而留下阴影,甚至来北京念书工作,每次离家还是会不争气地哭一场。出发前一、两天情绪就开始酝酿,有时候会在父母给我钱时爆发,有时候控制得好,会忍到道别转身后再伤伤心心哭一场。

分离焦虑之于我,便是明明自己选择了远走他乡,明明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和家人再见面,心中还是会隐隐作痛,喉咙哽咽,眼泪止不住地流。

为了避免分离焦虑的阴影投射到芳芳身上,我无论如何不能让芳芳上全托,并竭尽全力建立起安全感、信任感,把分离焦虑降到最低。

我把早教中心的课程升级为一周三次的半日班。之前上课由大人陪同,半日班则要独立上课,芳芳用了两、三周时间适应,只有外教课无论如何需要家长陪同。这一点很像我,小时候在大街上看见黑人,立即紧紧抓住爸妈的手躲得远远的,生怕自己被抱走。

家里又添了一些上幼儿园的绘本,我们一边看,一边上演上学情景剧,分开时互相拥抱,“妈妈早点来接我哦!” 有时候,芳芳当妈妈,有模有样躲到门后面假装上班,一会儿又跑出来扑向我,“妈妈回来了,看我给你带的东西。”

幼儿园每月一次的亲子活动,我们也尽量参加,提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平时路过幼儿园,芳芳也会趴着围栏往里张望,看着哥哥姐姐做体操做游戏。

家长会后,我们一起准备入园。在衣服上缝名字,把床单被套洗干净,整理小书包……趁着老师要求家长在微信群里传孩子证件照的机会,把照片全冲洗出来,制作成小影集,提前认识新同学。

芳芳正式入园后,情绪总体平稳,虽然时常在家里说不想上幼儿园,不想和妈妈分开,但早上送幼儿园还算顺利,只有一、两天受到别的小朋友影响,哭了一阵。

而我,按照幼儿园要求,先陪着芳芳在幼儿园适应性地上了两个半天,其中第二天,家长只能站在教室外面观摩,有一位双胞胎妈妈舍不得孩子,悄悄抹眼泪。入园的分离焦虑何止孩子才会有啊,送芳芳独立入园那天,自己会不会也伤感流泪呢?

是的,在给芳芳做好心理铺垫同时,自己也得做好心理准备,总有一天孩子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前期的准备让我充分相信芳芳的独立自理能力,相信她能够交到更多的朋友,相信她在幼儿园生活会更丰富,所以我不担心,不伤感,反倒有些许兴奋和轻松。

我的分离焦虑——上幼儿园时烙下的病根,或许在这段芳芳入园的经历中慢慢治愈了。

再说芳芳上幼儿园后,把尿尿改叫小便,拉粑粑叫大便,爱上了洗手,一边洗手会一边念一首很长的口决。听老师说芳芳在幼儿园有了新朋友,两个小女孩干什么事都在一起,睡觉的床也是头顶头,芳芳便拿出相册,把新朋友指给我看。她一丝一毫的进步和收获都给全家带来无限的欢喜和满足。

有一天,外婆说:“芳芳上幼儿园可能像妈妈,妈妈就喜欢上幼儿园”。

天啊,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喜欢过上幼儿园,那可是全托。“可是我怎么记得我每次去都在哭呢?”我问。

“有一次,你发烧请假,还吵着要上幼儿园;还有一次迟到了,到了幼儿园看见小朋友在操场上排队,立马撒开我的手,乖乖地排到队尾去了。”

“难怪……”

前一阵和一位朋友聊天,因为大家平时都喜欢看些心理学的书,我谈起了自己的另一个心理阴影——对权威莫名的畏惧。

如果要我在几百人面前演讲,只要准备充分,我不会紧张,但是在工作中,即使向领导单独汇报情况也会莫名紧张。其实汇报工作是常事,都会有所准备,但就怕领导顺便问我点别的,应对起来就容易说错话,甚至无法完整地表达。

我俩沿着我的生活轨迹找原因,“是不是刚参加工作时发生过什么事?”

“不,上学时对老师就有这种感觉。”

“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可能更早……”

听了外婆的话,我好像悟到了什么。上幼儿园时,我奶奶特别喜欢说,要听话,要表现好,不然老师要批评,要打屁股。所以在幼儿园时,为了按照老师要求叠好被子,睡觉时只能把被子打开一半,刚好盖在身上,结果感冒发烧,还担心请假会被老师批评;所以迟到了,会顾不上分离焦虑,挣脱妈妈的手赶紧去排队;所以仍然记得有个小朋友教我如果犯了错就给老师下跪,结果有一次老师批评她,真的跪下来求饶,跟拍古装片一样。

我不可能把自己缩小再上一次幼儿园。我能做的,就是让芳芳学会遵守规则、坚守原则、遵从内心而不是权威。至于我,除了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更要明白那些心理阴影并不是自己的过错,更不是自己摆脱不掉的基因,它们只是生活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迹。

认识它们、接纳它们、克服它们,找回真正的自己。

这很难,就像《少有人走的路》的结尾所言:心智的成熟之旅艰苦卓绝,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你都离不开勇敢、进取和独立的精神。即便有先知的告诫,你仍需独自前行……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的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人生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