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起因(一)——原生家庭的溺爱与伤害(续篇)

作者:心理康复课 05-05阅读:4113次

抑郁症的起因(一)——原生家庭的溺爱与伤害(续篇)

上期跟大家聊了前两种原生家庭模式下,孩子会因为哪些情况诱发抑郁症:①有爱又有钱,②有爱但没钱;本期将为大家剖析最为严重的原生家庭模式下孩子诱发抑郁症的原因。

模式三:缺爱但不缺钱

这样的家庭模式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越来越多。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双双忙于事业,对孩子不是不爱,而是没有时间过多关注。

一定要注意我用的这个词:关注。这一类型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对陪伴孩子十次能实现一次,而给孩子钱,孩子要十次能给十二次。这就养成了孩子渴求关注,任性挥霍等心理倾向。

渴求关注,常常表现为装病,闯祸,任性哭闹求父母哄劝等,这种心理状态的形成存在巨大隐患,然而父母由于强大的工作压力经常对孩子的这些异常举动以砸钱安抚,训斥去“解决”,没有关注到孩子无理取闹的真正原因。因为他们只有钱,没有时间。

这就使得孩子这种心理状态往更危险的方向发展,然而家长还觉得孩子无法理解自己这么拼命赚钱的苦心,对他们来说,促膝长谈这种教育方式,和陪伴孩子共同成长,都是很难做到的,父母和孩子都是一肚子的苦水吐不出来。

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大多意识里觉得钱可以解决一切,经常用钱摆平自己任性犯下的错误,又想用钱买来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感情,然而自己的赚钱能力又比较低,因为从小到大不知道钱来的不易,伸手跟父母要就好了,既依赖父母的钱,又恨父母只会给钱不会给爱;同时对他人很容易感情冷淡、不耐烦,又极力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这样一种心里状态下,如果再加上父母之间关系冷淡或者经常吵架,甚至离异或对孩子经常打骂的情况,孩子心理产生问题的概率真的会飙升。抑郁症的起因(一)——原生家庭的溺爱与伤害(续篇)

通过一些家庭治疗数据的统计(心理康复治疗很多情况下需要父母同步治疗来加快孩子的治愈速度,这是目前十分奏效的心理康复疗法),患者在这一模式下成长的情况还是比较居多的,所以,家庭治疗过程中,造成父母不参与,病情比较稳定,父母一来陪同反而加剧病情的情况。

但是,为了彻底拔锄孩子内心的病魔,家庭治疗中父母的配合是非常必要的,再有难度,我们都要去想办法克服,为孩子负责。

我有一次问过一个二十一岁的抑郁症患者,让他回忆经历的最痛苦的一些事情,他却反问我,当他的母亲看着自己在一个不锈钢盆里烧掉近十万块百元大钞的时候,哭着对他一阵毒打,打完就一直抱着他很久不撒手,他身体很痛但是心里却有丝丝痛快,这算痛苦的事情么。

我没有说话,抱了抱他,他抿了抿嘴唇,真的很难深刻理解他那种心理扭曲下的悲楚与痛快。

很多患者的心理,正常人是无法碰触的,他们内心的那种万分纠结与悲痛也不是我们能够切身体会的。

举个例子,大概就像当年高考你做不出数学最后一道15分的大题,时间就要到了,你在反复演算答案却死活不对,而这道大题在你昨天的练习册里面出现过,你刚要看却没看,没看的原因是妈妈不允许你晚睡,心里责怪自己怎么平日不能多复习一些又责怪妈妈总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还想着这要是做不出来就考不上一本院校大家会多么瞧不起自己,和自己心爱的女孩也考不进同一所大学了,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每天反复纠结个百八十遍,虽然听起来有些搞笑的韵味,但是这对于一个真正体会大于这种痛苦不知道多少万倍的伤害反反复复的人,这个人真的很容易生病的,大概率,就是抑郁症了。所以,不要尝试着闭眼回忆我刚才举的这个例子哦。

抑郁症的起因(一)——原生家庭的溺爱与伤害(续篇)

模式四:爱与物质的同时缺失。

其实分析到这,最后一种模式,就不用我多说了,可以说好歹,上面的这种孩子虽然不幸,但至少物质还是有保障的。

而又没有爱,又要饱受穷困折磨的孩子,这种概率虽然不大,但是我只能说,如果你遇见一个父母离异又都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没人愿意过多关注这个“多余的存在”,初高中就出来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能对他宽容一点就宽容一点吧,能关心的时候给予一些关心吧,实在都不能,不要揭他伤疤戳他痛处也是好的。

他们已经遭受了太多本不属于那个年龄所该承担的压力与伤痛,就尽量不要让他们再觉得这个世界太过冰冷。

真心奉劝大家一句,这个世界上,只有孩子,是最无辜的,在没有准备好能够给自己孩子一个有爱有保障的条件下,还是慎重让他来到这个世界上。

如果孩子已经来到世上,请学习就用正确的方式给与他们适度的爱与物质满足。一个患有抑郁症孩子,真的承载了太多大人烙在他们心里留下的深深疤痕。

还是那句话:“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