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让孩子爱上学习,哪里那么容易,一些小技巧帮你助孩子一臂之力。
作者:Karen
为了让一年级小豆包爱上学习,我操碎了老母亲的心。
去年九月他刚入学不久,网络上刮起了“陪孩子做作业”的强烈吐槽,当时的段子真真儿吓到我了,我为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涯倍感担忧。
事实也是如此,开学的第一个月,我就有幸被老师约谈了一次,主要说了几个问题,比如他不明白上课是什么意思,不是在课堂上发呆,就是以帮助同学为名讲小话。小组讨论时,不知道小组长是干嘛的,没当一个月,就被光荣“退休”了。当时的我,强作镇定听完老师的话,回头就抱头痛哭了一小时:这就是传说中的学霸生出来的学渣吗?!我们裸奔上小学,不读学前班真的是正确的选择吗?
因深感压力巨大,我开始每天陪他做作业时,都变得紧张兮兮:
看到他不专心,东摸一下西看一下,就会要求他赶紧专心做作业;
和他一起念课文,若是他不愿意读出来,我便苦口婆心地讲上一通大道理,最后可能讲了十分钟,念就两分钟;
写字动作不端正,那就从手到脚都要指正一遍,顺带吓唬他眼睛这样容易近视。
没几天,我就觉得我也可以去准备安个支架了。
围绕着作业,无论孩子还是我,都感到了紧张。再这样下去,我估计一年级没上完,他就该厌学了。不行,我得另辟蹊径。
首先,我放弃了给他制定学习计划的想法,而是放开了让他每天先玩。回到家,他可以自由地安排时间:画画、看书、看他养的宠物,吃晚饭以前,他就玩个够。这样做,当然有副作用,作业有时候会做不完,或者睡觉时间就往后延了。但这么做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他可以在回家以后的玩耍当中得到放松,舒缓新入学校的不适应带来的压力和紧张感。另一个附带的好处,就是到了晚上,他也自己知道不能再拖了,无论如何也得去做作业了。偶尔有没做完作业的情况,第二天老师一说,他也会回来说作业是需要当天完成的,我要做完。
经过一个学期的“先玩后做作业”模式,最近我开始提议咱们先做作业、后玩。这时候先做作业的好处体现得就特别明显:玩的时候,不用担心没做完作业,更不用听我在旁边催他赶快结束去做作业。这几天的实践,无论是他还是我,都觉得很有成就感。而且因为没人催着快点快点莫名发现晚上玩的时间似乎也变长了。
其次,我尊重了6、7岁孩子注意力并不能持续很长的规律,做作业的时间他可以手舞足蹈,而我也会借助肢体语言帮助他学习。这一点,是有科学根据的。我在学习脑科学的知识时,了解到孩子在大脑的多重路径同时激活时,学习效率最高。后来,在听说TPRS教学法时,更进一步确认了这一点。(TPRS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 Storytelling的全称,中文为肢体反应故事教学法,感兴趣的伙伴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中的核心就是通过调动学习者的肢体动作,帮助他记住外语的含义。
所以我家做作业的场面很有意思。一年级的学习,动笔时间很少,那些预习课文、学习拼音、英文单词的阶段,我默许他可以自由走动。所以,他在房间里做作业时,站起来,走两步,有时跳来跳去,还在床上打个滚。这个过程里,我不再要求他端坐在桌前,一样可以把课文读了、拼音练习了、口算做了、英文单词也能记上几个。
要特意说的是英文单词的学习,学到动物时,就演动作或者配上一些语言提示:比如长长的脖子,够树叶吃的是Giraffe;一蹦一跳,呱呱叫的是Frog。学动作时,那就更容易了,carry、give、eat,都是演默剧来学的。我演他猜,或者他猜我演,这么记忆单词,或许不如F-R-O-G, frog那么正式,但绝对是让孩子更开心跟随的好办法。
最后,调整自己的心态,相信时间的力量。陪读老母亲最大的焦虑,或许就是从眼前孩子的表现,联想颇多:现在学习就开始吃力了,以后跟不上学习,会被老师同学孤立,考不上好学校怎么办。想完一堆未来的困难,再面对现在这个还在蜗牛爬的孩子,火腾得就燃起来了。
可过去的一学期里,国庆、元旦及寒假这些不上学大部分都在玩的日子里,老师和我都发现没上学一段时间,反而孩子进步得很明显。这也是符合大脑的学习习惯的。我们在学习新知识后,总需要一段时间去消化整合,当大脑里的神经元建立链接,知识才能为我所用。所以,着急也没用,相信时间的力量,会带来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想起来,在刚开学时,我给孩子画了一幅画:高高的山上,插着一年级的小红旗。我问他你离红旗有多远?结果他在山脚下画了一个小人。我拿着这幅颇有自知之明的画,有点想笑,于是我给他的脚下加上了两个风火轮,然后说:“太有意思了,我们可以一起往上爬。你离山顶远,那我们就爬快一点好了,有挑战的事情多好玩!”
这个让孩子爱上学习的过程,真挑战,也真好玩!
作者Karen:《游戏力》作者科恩博士的中国翻译,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讲师,萨提亚模式实践者,以及三课读书会导读师。曾经的外企高级经理,现在与丈夫,两个男孩,一只仓鼠生活在北京。
本头条号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亲子沟通如何说)一起,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