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觉”不闹心,小月龄宝宝睡眠妙招总结,看过的妈妈都收藏啦!

作者:亲子沟通如何说 05-16阅读:2575次

导言:正确掌握小月龄宝宝睡眠特征,睡觉变得So easy!

作者:桐桐妈

“你家宝宝乖不乖?睡觉怎么样?夜里吵不吵人?”这是我带娃出门被问最多的问题。

桐桐是个名副其实的“高需求”宝宝,从二个多月大她就稳稳当当地控制住我们一家人,不能把她一个人放在房间,醒着的时候你想安安稳稳地坐在椅子上抱着她可是痴心妄想,她睁开眼必须立马看到熟悉的人否则就会哭的声嘶力竭......因此,桐桐就以“磨人精”绰号而“臭名远扬”。可是,就是这样一个高需求小人儿现在睡觉倒是特别让我省心,这主要归功于养娃圣经书籍的指导以及在带娃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出的一套经验方法!

宝宝睡眠至关重要,关系着宝宝的身体、智力、性情性格的发育,足够的睡眠是宝宝健康、快乐成长的先决条件之一,所以做家长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不同阶段的宝宝睡眠需求大不相同,所以家长们的对策也要随之应变。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桐妈的小月龄宝宝睡眠育儿法。

“闹觉”不闹心,小月龄宝宝睡眠妙招总结,看过的妈妈都收藏啦!

月子里的小宝宝

月子里的桐桐简直就像天使一般,每天大约有16~18个小时都在睡觉中度过,即使醒来你把她喂饱,拍拍奶嗝,换上干净的尿不湿,她就四处看看,然后又进入香甜的睡眠中。来探访的客人无不感叹希望将来他们家的宝宝也能像桐桐一样乖巧可爱。

月龄越小的宝宝睡眠的时间越长,这主要因为新生儿的大脑皮层兴奋性低,外界来的刺激对新生儿来说都是过强的,因此持续和重复的刺激使之非常易于疲劳,致使皮层兴奋性更加低下而进入睡眠状态。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小儿睡眠时间将会逐渐缩短。睡眠可以使大脑皮层得到休息而恢复其功能,对孩子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月子里的宝宝每天大约只有4个小时处于比较清醒状态,新手妈妈会发现这4个小时又基本上是在喝奶中度过,他们分不清白天和晚上。爸爸妈妈们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辨认昼夜。白天拉开窗帘让房间处于比较敞亮状态,喂奶的时候多陪宝宝说话,放点轻快的音乐,让他感受到愉快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晚上小夜灯调暗一点,说话、动作轻一点,带他睡时间长一点。如果宝宝比较闹,可能肚子空了,尿不湿里有了讨厌的粑粑,又或者是胀气需要爸爸妈妈们帮助他们拍拍奶嗝。

“闹觉”不闹心,小月龄宝宝睡眠妙招总结,看过的妈妈都收藏啦!

满月后的小宝宝

清楚地记得满月那天桐桐突然好像就“懂事了”,开始磨人、闹觉。具体表现就是抱在怀里睡得可好了,一放床上立马“落床醒”,可愁坏了我们,之后的几天晚上甚至一直折腾到夜里十二点多,她就要含着奶头在我的怀里睡。精疲力尽的我又一次翻开了育儿书,在某宝上淘找各类催眠神器......

满月后的宝宝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减少睡眠时间,他们开始“管闲事”了。他们从最初的只会转动眼球到慢慢可以随意转头,再到桐桐这么大现在每天不停在怀里扭动着身体。他们开始学会白天玩耍嬉闹,中间睡几次小觉,晚上睡长觉。他们有时候会哭闹不止很烦躁,作父母的我们要考虑二个问题:上次什么时候喂奶的?他已经醒多久了?有时候你应该让他睡而不是喂他。

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有了昼夜之分,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外来信号对婴儿刺激的能力更强,婴儿控制自己的能力也更强,他正在变得更加能够自我抚慰,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夜间睡眠机制,昼夜不分的时段结束,最长的单个睡眠时段有规律地发生在晚上,可长达4~6小时。

正常六个月以内的宝宝每二个小时就要睡一觉补充体力,月龄大一点时间会稍微拉长一点。白天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适时安排小睡,最好是能固定时间,尽量不移动孩子,闹觉的时候可以抱着在房间里走几圈。晚上规划好最后喝奶时间,关灯,尽量保持安静,一旦闹觉,母乳喂养的妈妈可以把孩子轻轻抱到身边喂点母乳,人工喂养的可以亲亲拍拍后背,妈妈哼一曲轻柔的催眠曲,如果宝宝还是不睡并且反应比较急躁哭闹不住,可能是身体不舒服,家长们要细心检查。

“闹觉”不闹心,小月龄宝宝睡眠妙招总结,看过的妈妈都收藏啦!

小宝宝犯困的迹象

如果宝宝频繁地表现出疲倦的样子,家长们就要留意,他醒着已经有多长时间了,下一次要提前半个小时哄宝宝睡觉。

犯困想睡觉的信号:活动、话语变少;行动速度变缓;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反应变得迟钝;眼皮打架,打哈欠等。

过度疲倦的信号:哭闹;易怒。

睡觉不是任务,家长们不要一味盯着时间不放,要结合自己家宝宝状态多观察,相信每位家长都能轻松”驾驭”宝宝睡眠这道难题。睡眠调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家长们需要耐心、信心、决心。以爱之名,终究一切都会好起来,祝福每一个宝宝,都能拥有好的睡眠,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简介:桐桐妈,一名热爱育儿事业的90后职场妈妈,善于发现与总结,专注分享孕婴健康类及小月龄育儿知识,希望尽一己之力帮助更多的父母,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品读“亲子沟通如何说”头条号,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一起探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