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打招呼就是没礼貌?问题出在你身上

作者:互联网 06-02阅读:5557次

前几天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小朋友看见我来接他很高兴,赶紧把自己的小椅子摆好、又把水杯书包收好,跑过来拉我去和老师说再见。趁着接园的人还不多,老师和我聊了几句,夸他现在越来越自信、大方,不仅会收拾自己的东西,还经常会主动去帮别的小朋友,大家都很喜欢这个细心又热情的好朋友。

回来的路上,我看着蹦蹦跳跳的小孩有点感慨:小时候,我家孩子也是个“慢热、内向”的性格。比如见了人他也会躲起来、不愿意打招呼;到了公众活动区,也总是牵着我的手,要“妈妈陪”。

我们的后台留言里,因为担心孩子的内向来 “取经”的妈妈也不少。今天我就想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说说培养“内向”孩子这件事。

孩子不打招呼就是没礼貌?问题出在你身上

一件小事

让孩子感觉我能行

孩子性格内向,很多妈妈最担心的,就是他不容易自信、在外面不太会表现自己。

其实我家宝宝小时候也不太愿意主动去和小朋友们扎堆玩,我们就经常带他在小区玩滑板车。慢慢的,他成了小区里滑板车滑得最好的小孩。有了这个优势,他也更愿意在大家面前“秀一把”,也建立了自己的“话语权”——吸引一帮小朋友一起来玩,自己也更自信了。

再比如说,他很喜欢飞机和汽车,我们就给他买了很多相关的绘本;带他出去玩的时候,也经常教他认识各种车牌。后来我们发现,有时候大人在聊起这些话题的时候,他就会很感兴趣的凑过来听,还时不时会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生活细节中积累起来的一点点“量变”,最终引起了孩子性格上的“质变”——就是因为这个过程中,让他感受并认可了自己擅长的、能够表达的部分。

孩子不打招呼就是没礼貌?问题出在你身上

除了从兴趣出发,我们还可以从生活中多去发现一些这样的机会,比如说:做家务。

可别小看了做家务这件事,孩子可以通过它体会到:我能做事情,可以与大人平等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是有用的,我是被需要的。

从端盘子、洗碗、甚至要用刀切蔬果,都可以让适龄的孩子帮上一点忙。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安排一些可以实操的家务:

2~3岁的孩子

收拾玩具和书并放到合适的地方。吃饭前摆放餐具。饭后打扫他们吃饭时掉下来的食物残渣。

4岁的孩子

收拾自己的房间或者玩耍区域。整理床铺。参与准备一家人的晚餐。

5-6岁的孩子

自己做三明治或简单的早餐。擦洗水槽、镜子。将干净的衣物叠起放好。

无论哪种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建立自己的强项。当孩子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之后,他就会更加愿意展示自己、也就更自信了。

孩子不打招呼就是没礼貌?问题出在你身上

别急着否定

让孩子在界限内有作决定的机会

孩子不愿意打招呼、遇到人总躲在妈妈身后……很多妈妈一遇到这种场景就着急上火,恨不得把孩子一把推出去——这个时候,可别埋怨他“真没用”、就这么给他贴上“胆小、害羞”的标签。

想让孩子变得大方,妈妈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还拿打招呼这件事来说吧,我家小孩两三岁的时候,有人逗他,他就立刻把脸埋在我胸前,等走远了才愿意抬头。

一开始我只觉得他这样有点没礼貌,总是催他说:“快叫阿姨”、“说阿姨好呀!”结果这样他反而更紧张、更不愿意开口了。

后来看了很多育儿书后,我更多的开始尝试去理解孩子、给他更多尊重、更多时间。我发现其实内向的孩子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观察环境,他们的洞察还是很敏锐的,而且心思更敏感细腻。

后来我再带他出门的时候,就更多的是自己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比如和营业员、专车司机聊天、对他们表示感谢。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宝宝也学着我的样子,去和别人打招呼了。

大人的行为小孩子是会看在眼里的,我们对外面世界开放的态度,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范围和权利,才是给他最好的引导和教育。

孩子不打招呼就是没礼貌?问题出在你身上

每次让孩子“赢”一点

让孩子在界限内有作决定的机会

让孩子对自己更有信心,让他“赢”也是个不错的方式。我经常和宝宝玩的“城堡游戏”,就特别适合这个主题。

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妈妈可以和孩子面对面坐在沙发上,用一个沙发靠垫代表城墙,放在两人中间。让孩子来“下命令”开始比赛。开始之后,孩子会用力往大人这边推沙发垫。大人一点点增加力量来抵抗。

这时要注意适当“让步”:当观察到孩子已经使出全力在拼时,假装力气不够败下阵来,或者稍微收一点点力量,让ta成功穿越。

一次次地游戏中,可以逐渐增加力量。也可以适当赢他几次。在游戏中,孩子学会了适当的“受挫”后调整情绪,也能在游戏中享受能力感和努力的过程。

孩子不打招呼就是没礼貌?问题出在你身上

从老人们担心的“小害羞”,到现在幼儿园里受欢迎的小伙伴,孩子这一年的成长真是给了我太多的惊喜。很多时候,我们会担心孩子“内向”,其实更多的是因为我们给“内向”贴上了不自信、人缘差、胆小懦弱的标签。

可无论内向或者外向,都只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性格气质。就像不同颜色的花一样,并没有什么颜色是最好的或者最坏的,所以最核心的还是我们内心怎么接受这件事——

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这种有限度的自由,才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健康根基。如果你能允许他慢一点、顺着他的思路,认同并跟他交流一下感受,孩子会更有安全感,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感受、尝试做这件事情。

足够的耐心、爱和父母的理解和示范,才是塑造孩子性格最好的方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