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定要松绑的吃饭规定

作者:蜜桃姐姐 05-25阅读:2848次

孩子不吃饭的理由千奇百怪,大人订的用餐规矩同样百百种,家里的餐桌就这样变成了谈判桌,每一口都是一场交锋。但这些餐规真的对孩子的健康有帮助吗?还是反而成为破坏孩子胃口的主因?

「怎么还在玩,不赶快来吃饭?」「怎么只吃肉,青菜都不吃!」这些话是否听起来很熟悉?小孩老是要三催四请才愿意来吃饭,或总是吃饭慢吞吞,又爱吃不吃的,让大人气都气饱了。

吃饭原本应该是件开心的事,却始终是家长们育儿的头号焦虑。试问:「谁想和不停唠叨的人,一起同桌吃饭呢?」全球畅销百万余册的德国育儿宝典《每个孩子都能好好吃饭》书中揭橥重要的原则:用餐时父母的角色,只要负责将营养均衡的食物端上桌,订好在何时供应,以及用餐的规矩。至于要不要吃、要吃多少、要吃什么,就将决定权交给孩子吧!

毕竟,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大人要先能自己吃得开心,小孩也才能放松心情吃饭。适度的观念松绑,将可让餐桌不再成战场,而是家中最轻松、舒服的用餐地方。

观念松绑1不必规定怎么吃

小孩不想吃,大人应该先开动

妈妈很常因为辛苦煮完一桌菜,叫小孩来吃时,没人理睬而大发雷霆。提供到府育儿咨询服务、人称「大树叔叔」的赵崇甫认为,家长大可不必一直逼孩子吃饭,不想吃有可能是因为手中的玩具还没有玩够,或是当下还不饿。

邀请孩子吃饭时,拍拍他的肩膀、看着他的眼睛,确实传达到开饭的讯息,若孩子还不想吃,大人不如就先坐下来,好好开心的吃顿饭吧,带头做出良好的示范。

有时,孩子看你吃得津津有味,自动会靠过来问:「妈妈你在吃什么?」若还是不来,大树叔叔建议,不妨就把孩子最爱的菜先吃光。别舍不得要帮孩子留菜,偶尔换个方式告诉他:「好可惜,你喜欢吃的菜都被妈妈吃完了,下次要记得快一点来。」

不强迫孩子坐餐椅上吃完饭

此外,不少家长对于孩子一定得「乖乖坐好」吃饭,有着莫名的坚持。

大树叔叔认为,两岁半前的小小孩专注力有限,很容易受其他事情分心,一开始,不用强求非得在椅子上坐好好的吃,可以从提醒他们「要吃就坐着」开始,肯定孩子愿意坐下来吃饭的行为,再慢慢拉长坐下来用餐的时间,并允许孩子不想吃可以离开。如此一来,大人、小孩的吃饭压力都可以大大降低。

职能治疗师、儿童发展专家王宏哲也建议,用餐时应好好把握孩子前十分钟的「用餐黄金期」,鼓励尽量多吃一些,当他想要用手抓饭菜,或是抢汤匙、筷子,就让他们自己吃,不要斥责孩子来抢汤匙或吃得乱七八糟,更不要强迫孩子非得坐在餐椅上把饭吃完,否则,餐椅反而可能成为孩子厌恶吃饭的主因。

用餐气氛比餐规重要

能不能吃得下饭,轻松愉悦的气氛很重要。王宏哲说,别老在餐桌上订一堆规矩,例如「吃饭不可以说话」、「吃饭不可以拿下围兜」、「不可以用手拿食物」、「不可以这样用筷子」等,这都会破坏孩子饮食的内在动机。因为,「生气」、「哭」、「难过」只会让孩子更不想吃饭。

但这并不表示,用餐的礼仪不需要教导,只是「规矩不是用说的。」大树叔叔举例,很常听到家长骂孩子「到底要我讲几次,叫你不吃的东西不要乱丢」,但家长都没有告诉孩子,不吃的东西要放到哪里。此时,不如直接提供具体的方法,给一个小盘子,教他们不想吃的就放在里面,都比一直说「不可以」的方法好。

观念松绑2不必规定吃多少

别担心孩子饿到

「小孩子饿一餐没关系的!」每当看到家长为了喂孩子吃完一顿饭,耗上两、三个小时,没隔多久下一餐的用餐时间又来了,小孩当然更吃不下,形成恶性循环。此时,禾馨民权妇幼诊所副院长、小儿专科医生叶胜雄多半会直接建议家长,「不如让孩子饿个一餐,下餐会吃更多。」

最怕的是,家长怕孩子正餐没吃饱,中间点心拚命喂,同样是没完没了。大树叔叔指出,孩子在餐与餐中间喊肚子饿时,「安抚情绪会比急着喂饱他」更重要。先同理孩子饿的心情,为什么这么快饿呢?建议试着先喝点水看看。最好能在下一餐前,不再提供任何食物。若真的忍不住,可以提供一点水果;切记,一点就好,千万不能任由孩子点心吃到饱。

以周或月为单位观察吃的量

孩子与生俱来是有控制饮食的能力,大人们应该放下每餐一定要吃多少的限制,只需要从旁观察、记录,至于该吃多少,交给孩子决定。

大树叔叔提出「总量管制」的饮食观点,不需要每天、每餐去限定孩子要吃的量及种类,改以周或月为单位均衡孩子的饮食,因为「大人也有吃不下饭,或是不想吃的时期,孩子也是一样。」这两天青菜吃得少,过两天再鼓励孩子吃,孩子不想吃一定有原因,在排除那些原因之前,就先记录和观察,不需急于一时,把吃饭变成一件很不开心的事。

毋须执着孩子非得把饭吃光

当你开始尊重孩子身体的智慧时,或许会发现,孩子的身体会做调节,有时吃得多,有时吃得少,有时这个不吃,但有时又开始吃了。这不仅是身体必须的平衡机制,也是一种重要的饮食能力。

二○一三年,发表在美国《儿科》(Pediatrics)杂志上的调查发现,过半数美国父母,会要求家中青少年把盘里食物吃完,不能有剩菜。有三分之一的父母在孩子表示吃饱后,仍要求他们再多吃点,导致孩子常吃得过饱。

为何父母这么执着于把饭吃完?「纽约时报」网站新闻曾指出,大人们从小被教育不能浪费食物,主要是因为上一代活在食物资源匮乏、不知道下一餐在哪里的年代,小孩必须充分把握进食的机会。当父母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时代转变,仍把焦点放在「吃干净的餐盘」,而不是孩子真实的「饱足感」时,孩子会逐步丧失自我控制饮食的能力,为日后的饮食问题埋下因子。

观念松绑3不必规定吃什么

不刻意挑战孩子不爱的食物

父母亲也应该允许孩子有些食物偏好的弹性。毕竟,扪心自问,就算是大人自己,也有很多食物是不吃的。

马偕儿童医院小儿感染科主治医师黄瑽宁提醒,吃饭给太大的压力,反而会让孩子有退缩行为,所以不要刻意去挑战他不喜欢的食物,更不要疾言厉色或是气急败坏。

《每个孩子都能好好吃饭》一书也指出,菜色时时替换和多样化,是让饮食又好又均衡的保证。每餐都应该要有些孩子熟悉的菜色,由于孩子总是对不认识的菜肴持保留态度,父母要有耐心继续重复供应这些菜色。一般不认识的菜大概必须上桌十次、二十次甚至三十次,孩子才会碰它,请保持耐心。

挑食没关系,营养够就好

面对挑食的孩子,家长别执着一定要他吃下特定的蔬菜。黄瑽宁说,只要孩子能在淀粉类、蛋白质类、脂肪、纤维和矿物质都各有喜欢吃的食物,那么就迎其所好,让他吃喜欢的就好;有吃青菜,水果少吃一点没有关系,但如果有某一大类食物,孩子没有任何喜欢的食物,那才要担心有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别大锅炒,一次给一样食物

大树叔叔观察,小小孩在吃副食品时的经验,也会影响日后对食物的接受度。例如,很多家长在制作副食品时,喜欢多种食材混合,认为比较营养。实际上,因为单一食物的味觉比较强烈,小时候吃惯「综合口味」的食物,长大后接触到单一食材的味道,接受度相对低,也较容易偏食。

他建议,从吃副食品时期开始,家长最好就是一次提供一种食物,最多不要超过两种食材混合。一岁后,孩子跟大人一起吃饭时,给孩子的食物也避免一次全放在一海碗。可以试试「高级餐厅」的上菜方式,每次一种、每次一点点,确定不吃,就换下一道菜。如此一来,不仅方便家长观察孩子的饮食喜好,也让菜色看起来更可口、更容易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