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游戏的“四两”拨教育的“千斤”?

作者:尔雅润育 02-15阅读:1659次

为什么在幼儿园里,老师们安排了各种各样的游戏,但孩子们对这些游戏却没有兴趣?

老师们辛辛苦苦准备了丰富逼真的材料,为什么孩子们却不投入去玩?

让孩子们尽兴地玩“想玩儿的游戏”,但又如何在其中学习和成长呢?

如何以游戏的“四两”拨教育的“千斤”?

“游戏”看似简单,可是要真正懂得游戏,把握好老师之“导”与孩子为“主”之间的平衡关系,最终达到“解放孩子的同时,也可解放老师,让孩子自主学习”,却并不简单!

“为师者要先有一桶水,才可能给予一杯水”,针对自主游戏中的问题,日敦社携手北京天下溪自然学园园长郝冰老师,推出“自主游戏工作坊”,让老师先学“会”玩,“懂”得玩,进而引导孩子们在自主、自发和自由的游戏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学习和成长。

什么是自主游戏?

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曾说:“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游戏。”

如何以游戏的“四两”拨教育的“千斤”?

所谓“以游戏为生命”,意味着儿童在其现实世界中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都可被看做游戏,它们成为儿童的一种生存方式。

因此,我们的教育里,不能不重视“游戏”本身带来的力量,只要是顺势借力,就可四两拨千斤。

而“自主游戏”就是游戏中的“四两”。它强调“自主性”,让游戏不再是在外在强制情况下进行,而是出于儿童本身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活动空间、材料和玩伴,自主发展游戏情节等。

“自主”二字之间的“力”,非同小可。对孩子来说,他们在游戏中展现的一系列的价值观念、语言系统以及行为方式等,都是自己通过主动参与来获得理解和建构的,教师只要拨动起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提供给孩子“想要玩儿”的游戏自由和空间,才能为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天地。

自主游戏的奇妙能量

目前,许多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为了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仍不敢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教师过多地干预和介入,使孩子在被动无趣的同时,也收效甚微。

如何以游戏的“四两”拨教育的“千斤”?

但在自主游戏过程中,孩子成为了游戏的主体,老师的角色更多转变为观察者和支持者。老师的内在姿态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开始观察、理解和支持孩子。

也正因老师角色的转化,内心更加从容,因此也给孩子带来了平静专注的氛围。北京现在,在一些园所里,自主游戏教育也已成为主体,并成效显著。

孩子们除了吃饭、点心、午睡等生活环节,集体教育活动被规定在每日不超过一次,一次不超过20分钟。保证了几乎全部的课程时间都用于室内和户外的自主游戏。

如何以游戏的“四两”拨教育的“千斤”?

在这些园所里,自主游戏帮助儿童架起了现实世界与可能世界的桥梁。它不仅能使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发的再现,而且为幼儿今后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开发出各种潜在的可能性。

比如,“自主”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决策、思考、行动的能力,有益于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发展。而独立性培养过程,又可建立自我决定的责任感,并建构自主、创新型人格。

再有,自主游戏有利于滋养幼儿的触觉、生命觉、运动觉和平衡觉等基础感觉,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同时特别有益于幼儿创造力、专注力、合作性的培养。

总而言之,“自主游戏”有让人出乎意料的奇妙能量,但四两是否能拨动千斤,教师介入的质量则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