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不培养这个习惯, 就别怕孩子长大后不孝顺!

作者:宝妈巨省心 06-11阅读:4535次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将来“孝顺”与否,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并不是非等到了七老八十才能去印证。

美国近年渐渐兴起一种“厨房亲子教育”,妈妈的厨房变得不单单是个烹饪的地方,更是与孩子沟通感情的好去处。为什么与孩子沟通感情这事儿,最好是发生在厨房呢?

因为懒于劳动的人,通常缺乏感恩的心。

至少以我的经历看,很多从小行为懒惰、父母包办、动手动的少之又少的孩子,成人后往往比较冷漠,缺乏感恩的心。

道理很简单,作为妈妈,当你真真正正有心情进厨房,炒几个菜。估计你家厨房既没有空调,甚至可能没电扇,正值大热天,也许整个过程都在流汗,你将体会到——不该浪费粮食,下一秒,也许你就会开始感恩农民伯伯了。

所以说,若孩子没有付出过,没有体会过你所受的那些苦,怎么会感知你对他的爱,又如何激活感恩的心,何谈孝顺呢?

这也是美国厨房亲子教育的存在意义,而且美国人都在这样教孩子。此前,某育儿期刊就曾刊登过一组《各国小学生每日劳务时间表》,每个国家随机抽取了10个孩子,数据如下:美国孩子劳动时间每天1~3小时,韩国0.7小时,日本0.5小时,中国仅有0.1小时,即6分钟……据说这其中还掺杂了4名来自中国农村的孩子,可想而知,被抽到的城市孩子的劳动时间基本等于没有……

有的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无止境的索取,小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不依不饶;有的大学生,长到18岁仍不具备生活能力, 每年要花掉家里十多万元,但他们的家长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孩子不惜举债。我敢肯定的说,这些孩子一定都不爱劳动!

其实,此前我也曾涉猎过孩子感恩的问题(读文可百度《不懂感恩的孩子,成人后比狼更可怕》),最后就以那篇文章的一段话,做收尾吧!

我们不让孩子品尝饥饿,他们就不知道食物的价值;

我们不让孩子们品尝寒冷,他们就不知道温暖的可贵;

我们不让孩子品尝挫败,他们就不知道成功的艰难。

孩子只有从苦中苦中经历过,才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甜中甜。我们做父母的要谨记: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要引导孩子爱上劳动。

感恩之心,是孩子心灵成长的营养剂,更是给自己交的一份“孝心险”。而劳动是让孩子变得感恩最健康的捷径。

那么,是时候考虑一下我们孩子的劳动问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