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型家庭交流模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多大?

作者:过加家 06-15阅读:1803次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里,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然而,能做到财务自由的人,毕竟只是万里挑一,万分之 9999 的人之欲望是不可能轻易得到满足的。

得不到满足的人,自然而然的就会心存不满,难免就会出现抱怨情绪。

另外,在财富积累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公共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由于挣钱的方式不同,挣钱的容易程度就有所不同。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多数人是用体力挣钱,约三分之一的人是用脑力挣钱,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就用钱来挣钱,还有一部分手握权力又很想挣钱的人是用权来赚钱(当然现在被我党抓了很多了)。

用权和钱来挣钱是最容易的事情;用体力挣钱的人,收入基本稳定,心态也比较好;用脑力挣钱的人,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强,挣钱的难度就越来越大。

再有,由于媒体的发达和放大效果,眼睁睁的看到别人挣钱那么容易,自己挣钱那么难,就不得不让更多的人产生抱怨的情绪:「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我们整天拼死拼活的干,买个房都买不起。」「为什么那么多人开豪车?我却只能靠两只脚走路。」「看那些当官的挣钱多容易。」

抱怨的神经越来越粗壮,就会形成习惯性的抱怨。

抱怨的人随处可见,抱怨的事五花八门,抱怨的结果却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就是内心不断产生新的冲突。

对成年人而言,他们的抱怨会产生恶性循环,抱怨情绪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事业发展。

对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而言,由于他们在学校所学的和在家里所听到的以及在社会上所看到和听到的都不一样,以至于他们的冲突无法解决,因而得不到健康的成长。

轻者产生心理问题,重者产生心理疾病,更严重的早早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大众媒体上也不缺这方面的报道。

下面给大家呈现几个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的故事:

A女孩,初二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基本不和同学玩耍,去年出现了一个状况,上课时能听到音乐声,走路时听到有人说她的坏话,老师建议去看医生,妈妈却把她带到我们咨询室,经过咨询,了解到大致的情况:

妈妈是一个全职太太,主要职业可以说是打麻将(以前是做生意的);爸爸是科级公务员,外面有情人。

父母经常吵架,三天一大吵,每天几小吵,家里的交流方式除了吵架就是抱怨,说话的语气,不是讽刺挖苦,就是相互接老底挑伤疤。

妈妈经常在小女孩面前抱怨:「你爸爸不爱我了,整天只爱小狐狸精。」「看你同学小张家爸爸妈妈多好,经常一起散步,收入又高,再看看我们家,就是被小狐狸精搞的。」「你爸又去找那个小狐狸精了,你快去跟踪。」

小女孩儿的回答往往只有一句话:「你们烦不烦啊?」从初一开始,小女孩就慢慢的不怎么说话了。到医院去检查,被认为是精神分裂。

我们与小女孩详细交谈以后,感觉到她是有明显诱因的,经过几次家庭咨询和个人咨询后,情况有明显好转。

家长也开始重视,妈妈从此不打麻将也不在孩子面前抱怨了;他爸也坚持每天回家,并与女儿亲切交流。由于家长的配合和孩子的努力,半年后基本没事儿了。

B男生,高一学生,跟妈妈和后爸一起生活,后爸是做生意的,性格刚烈;妈妈是国企员工,经常倒班,特别容易抱怨。

这是一个经济模式是AA制的组合式家庭,属于凑合着过那种。

家庭为抱怨型交流模式,后爸开口闭口就会说“鬼子”,看谁都不顺眼,好在他做生意很勤奋,家里经济条件还可以。妈妈是一根筋的性格,不会体贴别人。

所以B男生在家基本不说话。进入青春期以后,他迷上了看黄色视频。

进入高中以后,由于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看黄色视频的频率就越来越高,而且经常幻想视频中的情境,严重地影响到了他的身体健康,经常失眠多梦,成绩下滑很厉害,高一还没读完就辍学了。

C女生,高三学生,听省一级医院鉴定,确认为强迫症,处于药物治疗阶段,经班主任介绍来做咨询。

这位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们想用对话的形式呈现。下面是她和咨询师对话的摘要:

「同学,看上去你心情蛮好?」

「那要看我的预测结果,我每天出门看到的第一辆车的排车牌号,加起来如果是双数,心情就会好,今天是双数所以就很好啊。」

「谈谈你爸爸妈妈的情况好吗?」

「爸爸常年在广东那边打工,妈妈在家带弟弟妹妹,当然还有我,嘿嘿。另外还会做些农活。」

「你对爸爸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没什么印象,一年才回来一两次,也基本上不通电话,一通电话就骂人,还骂的很难听,总觉得我们都是向他讨债的。」

「对妈妈的印象呢?」

「妈妈脾气不好,很容易生气。特别喜欢把我们仨与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都很讨厌这一点。另外,妈妈总是在我们面前抱怨,说他自己是如何如何的辛苦,又说爸爸寄的钱太少。

「那你是怎样理解爸爸妈妈的呢?」

「他们都很不容易,都很辛苦,可是他们总是把气撒在我们三个孩子身上,我实在是无法理解。」

父母俩怨这怨那,吵吵闹闹,反而是将自己的压力释放掉了,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影响并不很大;抱怨型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几个故事里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要想让我们的孩子得到健康的成长,抱怨型家庭交流模式是必须改变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家庭交流模式比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呢?

专业人士提醒:我们家长和孩子要想得到健康的成长,保持情感的一致性是相当重要的。怎样才能做到情感一致呢?专家认为要远离四种模式:「指责模式」、「讨好模式」、「超理智模式」、「打岔模式」。 这四种模式,在我们以后的文章中会陆续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