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都知道维生素AD对于宝宝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者同补不仅能够促进钙吸收、促进长高、预防佝偻病,同时也是促进宝宝视觉发育、智力发育、增强免疫力、预防缺铁性贫血的“秘密武器”。因而,从宝宝出生后,医生都会建议每天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
可是,有些妈妈对于药品类的维生素AD,存在“是药三分毒”的观念,不希望长期每天给宝宝补充,害怕会因此过量。甚至有些妈妈认为,最好选择纯天然的保健品类维生素AD,来代替药品的维生素AD。然而,这样的观点到底正不正确呢?
“是药并非三分毒”——盘点药品两大常见误区!
1、“药”字被误解
由医生开具的维生素AD多为绿色OTC,属于非处方药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有妈妈们都熟悉的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但是,很多妈妈纠结于:宝宝没有病,为何要吃药?实际上,绿色OTC具有安全、有效、方便购买等特点,相比其他类型的非处方药品(红色OTC)而言,是临床使用时间长,并证实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更小的一类药品。正因为此类药品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因此我国卫生部对绿色非处方药定义为:是消费者可不经过医生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宾馆、超市自行购买的药品。绿色OTC药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例如一些清咽润肺的含片都是此类药品,可谓是广泛且安全的存在。所以,妈妈们千万不要听“药”生畏。而伊可新一类的非处方药维生素AD滴剂,属于预防性用药,能有效的对疾病进行预防。
2、“说明书“被误读
并非所有的药物都自带“三分毒性”,这是因为药品的“三分毒性”体现在两方面: ①不按照医嘱超量服用或长期超量服用;②禁忌症者服用。以妈妈们常见的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为例,说明书上标注有“长期过量服用,可产生慢性中毒”。被一些家长“断章取义”地理解为“长期吃伊可新=中毒”,这是典型的对说明书的误读!事实上,这个条款有两个限定条件,即“长期”且“过量”服用会产生慢性中毒。而说明书上每天一粒伊可新的服用方法,是宝宝的正常每日需求量而非过量,只要按照说明书给宝宝服用,每天一粒不会有任何问题。而且需要明确的是,所有药品应药监相关部门的要求,说明书上都必须标注“不良反应”,以提醒人们安全地服用,这也恰好说明一款药品的质量管理严谨、规范符合要求。
“天然并非最好”——保健品为何最具安全隐患?
由于望“药”生畏,一些家长会倾向选择“纯天然更好”的保健品类维生素AD产品。然而,市面上所谓的天然鱼肝油产品,是从鱼的肝脏中提取的维生素AD,由于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外加肝脏本身作为解毒器官,更是存在重金属超标风险。除此之外,天然鱼肝油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配比约10:1,并不符合宝宝吸收的最佳比例,会导致两种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另外,天然鱼肝油鱼腥味较重,宝宝往往很难接受。而人工合成的药品相对于保健品,是随着医学发展以及制药工艺的提高,采用更安全的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研制的成果,其纯度、成分、含量都更安全、更有保证,配比严格按照婴幼儿营养需求定制,能够满足宝宝营养所需。
而且大多数国外食品级产品(美国FDA仅有食品、药品两类,其对食品的准入也是相对要求比较低,鱼肝油、维生素D滴剂都属于食品类,没有获得过美国FDA的药品准入,而且美国FDA不保证该类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大家仔细找这类产品都会有类似的说明文字,但字很小),而在中国,因其成份含量、审批标准、生产工艺、效果上都不如OTC药品,且其配方与我国儿童的营养水平、营养需求也并不相符,因此也不能获得药监部门的正式认可,无法通过官方渠道进入我国市场。而之所以国外一些功能性食品能够被一些妈妈熟知,也无外乎是因其被私人代购店夸大宣传,甚至不惜抹黑国内产品,从而夺人眼球、谋取私利。
“对妈妈说的话”——我们与“中毒”相距甚远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和《儿科学》中给出的维生素AD中毒剂量:一次摄入量超过30万国际单位维生素A可能会导致急性中毒;每天摄入约5-10万国际单位,并连续服用超过六个月,才可能导致慢性中毒。每日服用2-5万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连续服用数周或数月可发生中毒。
仍以常见的伊可新为例,绿色伊可新含维生素A1500国际单位,维生素D500国际单位;粉色伊可新含维生素A2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700国际单位。换算一下,急性中毒相当于一次性吃上百粒伊可新,或者每天几十粒连服半年,才有可能会造成慢性中毒。显而易见,这对于正常喂养的宝宝来说,显然是不可能发生的。由此可见,只要按照说明书给宝宝正常服用,显然不会出现维生素AD过量问题,家长完全不必担心。
维生素AD作为宝宝生长发育中的必要营养素,无论是从安全性还是功效性来看,药品类的维生素AD均比保健食品更适合宝宝。所以,妈妈们只要遵循医生嘱咐,合理常规补充,并且日常加以悉心照料,相信宝宝一定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