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 爸爸》中“狠得”教育方式, 我们学还是不学?

作者:随愿潇已成风 06-28阅读:460次

不知道作为读者的你们是否看过这部电影,小编我是去电影院看的,但我想哪怕你没去电影院但是在朋友圈应该是看到了。

《摔跤吧,爸爸》自上映以来很“霸气”,成为今年5月的霸主。观众普遍认为情节很打动人,是部很好的教育片,而且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会对自己的想法有一些启示,并且在对体育竞技以及育儿方面引起不同的“声音”。

电影讲述了一阿米尔扮演的父亲曾经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一直希望自己生个儿子来帮他完成赢得世界级金牌的梦想。可是上天似乎一直在跟他开玩笑,妻子给他生了四个女儿。一度失望不堪,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灭。直到有一天,自己的两个女儿和邻居家的男孩打架,两个女孩将男孩打的比较惨。事后他询问两个女儿是如何将领居家的男孩打伤后,他内心重新燃烧起希望: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训练女儿摔跤。在与妻子商议后,决定一年为期限。自此两个女儿穿上短裤、减掉长发,按照摔跤手的标准训练起来。其中两个女儿也反抗过,可是他们最终明白了父亲对她们的用心。最终,女儿们也不负众望,赢得了多个冠军。

很多人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有心疼她们的无奈、高兴为她们的胜利呐喊,苦与乐兼具。有人表示“如果我曾经被父亲这么重视是不是现在的我不是这样”,也有人表示“幸好我没这样的爸爸”。

不少人觉得父亲这个角色太冷酷、太无情了,他绝对不是一个众人期待的好爸爸,而是一厢情愿的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的人,女儿们至始至终都像是被“逼”成摔跤的冠军。这跟科学的育儿方式有天壤之别。

当今,中国越来越多的父母认可的科学育儿方法是——给孩子尽可能多的选择,尊重其天性,任由其发展,孩子可以像狼一样“吃肉”,也可以想羊一样“吃草”。千万不能打、不能骂!

那么,像这样对孩子狠一点的教育,我们是学还是不学呢?

对待孩子也需要像放风筝一样,该拉线的咱就得拉,该松的时候咱也不含糊。

孩子在小的时候,压根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更难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时候肯定需要父母给出正确的引导,完全的放养,可能会造就熊孩子,也可能让孩子未来栽跟头。

总结一句话就是对孩子的教育:宽严得当,因材施教。

温馨提示:当然你要求孩子这样做的同时,请作为父母的你也做到!以身作则不仅可以让孩子更信赖你,去执行你所讲的,而且有利于你与孩子感情的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