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一》2.6对于父母的错误和对于有错误的父母, 应该怎样行孝?

作者:诚敬学修苑 06-29阅读:5112次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01】孟武伯

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音zhì),大概孟武伯是属猪的,諡武。鲁哀公时为大夫,辅助哀公,又逼哀公外逃越国,拥立哀公之子为鲁悼公。父子相继问孝,可见孟氏对孝道重视。

学而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为仁之根本不假,重视孝道真的就不好犯上,不好作乱吗?从孟懿子和孟武伯这里,我们很难得到正确的回答。

诚敬在解读学而1.2有子曰的时候,也提到过这个疑问,文章题目还定名为“一个孝顺父母敬事兄长的人真的不会去作乱吗?”作乱就是造反,就是要篡夺权力。一般情况下可能不会,形势逼人的时候肯定也会。如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都是至孝之人,与兄弟也都能和睦相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鲜是少,不是没有。未之有,是过去没有,不是将来没有。如果简单地从表面上推论,孝弟者不会犯上,不犯上者不会作乱,肯定不能成立。然而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仁的人来说,这个推论是成立的。所以,有子在这里说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推论或者论断,而是一个学仁的次第与方法。

【02】孟氏的境界

由此可知,从孟氏祖先庆父开始,孟氏家族就陷入这样一个仁学境界的陷阱,也就是说孟氏家族关于仁的境界一直就在孝这样一个初级层次上徘徊。所以才有孟轲孟子后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思想学说,原来孟子的这个思想是家传的秘籍。

【03】父母唯其疾之忧

父母唯其疾之忧,其是指谁?是指父母,还是指自己?

有的解释说:照顾好父母,不要让他们生病。

还有的解释说:照顾好自己,不要让父母为自己生病担心。

又有的解释说:不要做让父母痛恨的事情,让他们顺心。在这里,疾是痛恨的意思。

这三种解释都很好,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皆为正义。

【04】“父母唯其疾之忧”的真正意思

这句对话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这里面有很深的政治意味在里面。孟武伯问孝,应该是孟懿子还在世,而且把持朝政。

疾,也不是简单的疾病或是痛恨的意思。诚敬认为,疾应该是孟懿子不遵父命、违背礼制的大病。所以当孟武伯来问孝时,孔子才说:“父母唯其疾之忧。”如前一章所说,孝者无违,无违于何也?无违于父母也,无违于礼也。无违于父母,小德也;无违于礼,大德也。小德行于家,大德行于世也。

疾,错误。对于父母的错误和对于有错误的父母,这真是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所以说是忧。忧,是担忧。担忧父母的错误,这就是孝了。对于父母的错误,不能顺;对于父母,又不能逆。进退维谷,所以只好忧了。为人子者,遇到这样的情况,也只能这样待时而行了。对于父母的错误,顺着是不对的,极力劝阻也不可行,只能徒增父母怒意。所以只好看情况,走着瞧,相机而动,适时而劝。

【05】由此,我们看到这一章与前一章的关系是极为紧密的。所谓问孝,其实也是问政。如果单独地看这一章,也许我们会被骗过。只是我们大多时候都会断章取义,断章取义的结果有时候看着很对,有时候就会很难理解,所以这也是《论语》难读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