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学步车视为洪水猛兽!

作者:亲子天下 04-27阅读:640次

文:张旭铠

别把学步车视为洪水猛兽!

(Photo by Chris_Parfitt @ flickr)

宝珠最近开始帮儿子、媳妇带七个月大的孙子,好让他们能够专心工作,同时也省了一笔保母的费用。但是七个月大的孙子刚学会爬,整天在家里到处趴趴“爬”,老人家跟在后面都已经走到腰酸背痛了,孙子还是乐此不疲,宝珠也不敢放松,深怕一不注意,孙子不小心撞了哪里,或是摸到了什么放到嘴巴,万一生病就更糟糕了!

宝珠突然想到,以前带儿子的时候,把他放在学步车中,看着他到处滑行,挺可爱的!于是托人买了一台进口的学步车,把孙子放在学步车中,孙子双手撑住学步车站了起来,看了更高、更远,于是更喜欢到处找寻新奇的事物了!

这天傍晚,媳妇正要来带孙子回家,一见到宝贝坐在学步车中,马上箭步向前,不分青红皂白,气急败坏地跟婆婆说“你不知道学步车会害了宝宝吗?今天就把学步车丢掉!”然后头也不回地抱走了孩子,只留下宝珠茫然地看着学步车。

学步车有错吗?

有妈妈说“国外都不用学步车了,所以我们也绝对不会让孩子坐学步车!”事实上,也只有加拿大在2004年4月7日颁布了学步车禁令,禁止学步车的广告、销售及进口,而禁止的原因只有一项,就是“安全考虑”,从1990年到2002年,在加拿大共发生了1935起的学步车意外,像是跌落楼梯及掉落游泳池中,于是使得政府不得不发不禁令。但是反观地小人稠的台湾,住的大部分是公寓,更别说家中有游泳池了,所以环境的不同,使用学步车应该安全多了!

难道在台湾就没有学步车的意外事件吗?有的,像是被学步车夹到,或是重心不稳跌入厨房馊水桶溺毙的案件都出现过,原因是学步车不好?还是大人疏于照顾?如果大人们不把剪刀收好,任由幼儿拿取把玩,因而造成伤害,难道我们也要禁止剪刀的使用吗?

学步车,俗称“螃蟹车”,英文称为“baby walker”,直译过来就是“婴儿助行器”,是在帮助婴儿走路走得更好使用的,并不是训练婴儿学习走路的工具,更不会是代替父母、保母的照顾者,因此若把学步车当成“安置幼儿的场所”,那就大错特错了!

爸妈疑问1:坐学步车会造成O型腿?

除了安全问题外,妈妈们会从各大媒得到许多使用学步车对幼儿不利的说法,像是造成O型腿,尤其是家中有女宝宝的妈妈,更会担心孩子将来的步态及站姿问题!其实,一岁前的宝宝都是O型腿,这称为“生理性O型腿”,是因为胎儿在母亲子宫蜷曲所造成的自然现象,通常开始走路后半年内会消失,但是慢慢地会变成X型腿,这是由于“钟摆效应”的影响,就像钟摆要停下来时,并不会到达底端就突然停住,而是会左右摆动慢慢停下来。孩子要到约三岁时,才会建立笔直的双腿。

这么说,学步车就不会造成O型腿啰?不!如果幼儿在双脚没有力量支撑身体的时候(就是孩子还没有办法扶着家具自行站起来的时候)就使用学步车,这反而使得关节压力过大,骨骼无法支撑体重,造成了过度的弯曲,这会被诊断为“病理性O型腿”,此时就需要复健、治疗,甚至是手术!

爸妈疑问2:使用学步车就减少爬行机会?

妈妈都常听说“爬行有助儿童发展”,于是纷纷要求孩子尽量爬行,临床上甚至看过两岁的孩子因为妈妈一直要求爬行而没有发展出站立、行走的能力,因而被诊断为“发展迟缓”。妈妈会问“不是爬越多越好吗?”其实当孩子开始站立、行走之后,可以移动、探索的范围增加了、可以看得更高、更远,获得的刺激与训练并不会少于爬行时期。

儿童的发展有阶段性,在每个阶段使用适当的“辅具”,可以让孩子的发展事半功倍,当孩子只会爬行的时候使用学步车,当然就剥夺了爬行的练习,但是当孩子开始站立起来,适当的使用学步车,可以让孩子喜欢行走、安全行走,至少当走累时会坐在学步车中,而不是跌坐在地上。

那么,什么才叫做“适当使用学步车”呢?一天可以坐在学步车中多久?从孩子学会站立开始,每天使用学步车的时间,必须小于其他活动时间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如果让宝宝一天坐了两个小时的学步车,那么至少要有四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是让宝宝进行不在学步车中的爬行、站立或是在床上翻滚等大肢体动作。而每一次使用学步车的时间,建议不要超过10分钟,以免宝宝使用双脚过久,造成肌肉过度使用而疲累。

爸妈疑问3:坐学步车会造成扁平足?

如果您的宝宝已经可以扶着站起来,请您看看他的脚底,是不是完全贴在地面上,不像大人站立时,脚底会离开地面呈现圆弧状?其实,宝宝在三岁前都是扁平足!脚底的弧状拱起称为“足弓”,足弓的功能是人体行走的“避震器”,可以缓冲行走时对地面的反作用力,大约会在三岁的时候出现。为什么到了三岁才会有脚弓呢?这就是因为从孩子开始站立到三岁之间,在行进之间不断地刺激脚底,使得脚底肌肉开始建立弹性,慢慢地形成足弓,因此文献上只发现没有行走的孩子会造成扁平足,像是低张型脑性麻痹,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使用学步车造成扁平足!

而提倡学步车会造成扁平足的学者,则是认为幼儿在脚部肌肉不健全的状况下,就开始使用学步车,会造成足底肌肉的过度拉扯,因此无法建立应有的弹性,也就无法形成足弓。仔细想想,这是因为坐学步车所造成?还是“太早”使用学步车的结果?建议,还是别把学步车认为是教导孩子走路的工具吧!

别把学步车视为洪水猛兽!

(Photo by DavePress @ flickr)

爸妈疑问4:学步车容易踮脚尖走路?

现代妈妈对孩子的担忧不比以前少,从担心爬得够不够?什么时候会走?还要担心走路的时候会不会踮脚尖。很多幼儿在使用学步车的时候,容易出现踮脚尖的行走姿势,于是有人担心这会不会养成习惯,让孩子将来走路都踮着脚尖?踮脚尖走路不好吗?当踮起脚尖时,脚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了,所以摩擦力也跟着变小,再加上力学角度的关系,使得力量集中在向后推地,因此向前冲的力量就显得更大、速度会更快,就像是百米冲刺的选手,跑步时都是以脚尖着地的方式前进。但是对于幼儿来说,由于踮脚尖时与地面接触面积小,所以不容易维持平衡,这类的孩子常出现走在平地上也会跌倒的现象。除此之外,踮脚尖也是许多神经生理状况判断的依据,像是脚后跟阿基利斯肌腱太紧、神经肌肉系统病变都会产生踮脚尖的现象,因此先观察孩子平时是否仍可以用脚底着地的方式行走,如果只有在特定状况会踮脚尖,其实不用太担心!

幼儿在什么特定情况会踮脚尖?坐学步车就是其一,因为如果大人没有依照孩子的身高调整学步车高度,当孩子扶着学步车站起来时,双手一撑!把身体撑高到只能脚尖着地,那么孩子就只好踮脚尖走路啰!当宝宝在学步车中出现踮脚尖走路,那么请试着调整学步车的高度看看!

当宝宝扶着家具走路时会踮脚尖,有可能是他想要站高一点,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这其实也是自然现象,反而是宝宝对于环境中的一切失去兴趣,这才是我们要担心的呢!当宝宝放手走路,您可以将双手轻轻在宝宝的肩膀上施点力量,让他双脚着地,接着给予口头赞赏,宝宝将逐渐地减少踮脚尖的现象。

爸妈疑问5:坐学步车反而不会走路?

专家普遍认为过度使用学步车会导致孩子较晚出现行走的能力,于是造成家长的紧张!其实,“过度”做任何事都是无益健康与发展的,想想看,如果我们每天抱着宝宝,不然就是放在婴儿床上,出门坐婴儿车,宝宝从来没有使用过双脚,那么双脚的力量就不会产生,甚至开始萎缩!同样地,“过度”使用学步车,让孩子将全身力量依靠着学步车,使得双脚不需要承受足够力量,加上只要轻轻一推就能移动,双脚自然无法发展出行走所需的力量及应有的动作!因此,不是坐学步车不好,而是“过度”使用学步车是无益的!

使用学步车的正确观念

综合前面各项观点,到底该怎么使用学步车呢?

  1. 九个月大开始使用:当孩子开始爬行后约一个月,也就是脚部力量增加之后再让孩子坐学步车,这可以协助稳定关节位置,并且能够支撑体重,减少O型腿及扁平足的产生。

  2. 大人随时陪伴:幼儿使用学步车时,大人应该随时紧盯着孩子,并且不可让孩子远离大人两公尺以上,以免发生危险时大人来不及反应。

  3. 建立安全环境:在学步车可以到达的范围内,应该避免会造成危险的环境或设备,例如桌角、桌上的茶杯、桌巾,或是水桶、垃圾桶等,如果家中环境有楼梯,也应该装设栅栏。

  4. 每十分钟休息:幼儿在学步车上的时间每段建议不超过十分钟,除了避免双脚过度使用外,同时也减少了家长出现因为习惯后开始忽略、不注意幼儿行为的状况。每天建议待在学步车上的时间总和不应该超过两个小时,因为过度待在学步车上会减少孩子练习其他动作技巧的机会。

最后强调,学步车只是个辅助器材,无法取代父母陪伴的地位,建议父母每天仍应尽量有与孩子共玩的机会,而不是窝在沙发上,看着孩子推着学步车到处走而已!

(作者为适健复健科诊所副院长、百能脑科学研究中心首席教练。从事儿童职能治疗十多年来,服务过千余位的问题孩童,自己也有个发展迟缓的孩子,他说:“这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这份礼物让我重新省思职能治疗的核心,让我体会唯有‘乐趣’才是引起小孩学习的关键;这份礼物,也让我在治疗过程中,更能将心比心对待每一位个案。)

★版权所有,转载请加注作者及出处,出处为亲子天下微信公众号(微信号:cn-par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