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宝宝性格过分温和, 妈妈该怎么引导?

作者:宝贝总动员 05-07阅读:5203次

前天一位宝妈在后台发了十几条留言,大意是自己的宝宝总是被欺负,被抢了玩具也不计较,甚至被别人推搡也不吭声,像个小受气包,求助专家老师支招。宝宝受欺负的确是很多家长都会担心的问题,那么今天就一起来听施雨老师怎么说。

孩子真的被“欺负”了吗

家长感觉孩子被欺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真的感到自己被欺负了,另一种是只有家长觉得孩子被欺负了。我为什么这么说呢?被欺负就是被欺负,有什么区别吗?当然有的。而且弄清楚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有的时候家长可能只是站在大人的视角上给孩子的行为和感受去下定义,实际上并不是孩子所感受到的。

导读中的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的孩子就是生性温和,不喜欢争抢,这是与生俱来的个性。再有一般2岁左右的宝宝反应速度还没有那么敏感,有时候被推了一下,自己其实根本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另外,孩子们因为表达能力不足、理智思维欠缺,会在交往方式上显得“简单粗暴”些,这个时候只要宝宝自己没有情绪,那么大人就可以不用管。

还有很多家长一直担心自己孩子的性格过分温和,会一直受欺负,那么我建议有这种担心的家长们先自我反思一下,看一下自己的这种想法是不是自己的心理投射。比如,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她就总是会为自己是个“老好人”而烦恼,因为无论是在家人还是朋友和同事面前,她总是守不住自己的界限,不懂得拒绝,只能“一边吃苦受累,一边自我郁闷”,弄得自己十分被动。

正是因为她自己有这样的性格和经历,所以她总是会很敏感地发现孩子身上她觉得相似的特质,并将自己的负面感觉投射出去,变成对孩子的担心。我说这些并不是责怪家长想多了,而是给大家一个提醒,因为只有大家通过我的提醒而察觉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很好地将开头我说的两点区分开来,正确地看待自己孩子的个性。

如果排除了我刚刚所说的这种情况,孩子是真的受欺负了,家长该如何引导呢?

4招养成“不怒自威”王者范儿

下面的4点建议大家可以酌情参考:

1、切忌特意训练孩子的“攻击性”

我一年前认识了一位妈妈,她觉得儿子性格太懦弱,于是就天天在家训练孩子“打架”,想要通过与家人之间的“打闹”来让儿子变得“骁勇善战”。但是儿子虽然每天在家里打的欢,一出门却瞬间变老实,该“被欺负”还是“被欺负”。这位妈妈有时候实在受不了儿子的“怂”,就在旁边吼孩子“在家都怎么教你的!怎么一出门就这么窝囊!”但是孩子却越来越胆怯、也越来越无助。

其实,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如果过分强求只会适得其反。而家长更不要对孩子的性格有所偏见,因为每一种性格都有其优缺点,如果家长总是关注缺点的一面,那么孩子自然就会越来越自卑。相反,如果家长们能够发现孩子性格中的优势,并不断对其强化,那么孩子就会接纳自己,就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

2、引导孩子学会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有的孩子被欺负时不懂得如何应对,只会委屈地哭,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暴躁地吼孩子“哭哭哭,就知道哭!”要知道孩子这时候是非常委屈的,无助的,家长千万不能再雪上加霜。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询问孩子:“玩具被抢了,你感到很生气是不是?”

然后引导孩子如何正确表达“我很生气”。比如引导孩子“将音量放大”,“瞪大眼睛”“生气地盯着对方”“坚定”地说:“这是我的东西,你抢走我会生气难过的,请还给我!”

当孩子学会了表达后,别的小朋友至少就会知道自己“抢东西”、“攻击人”的行为是不被欢迎与接受的。而很多“熊孩子”其实也都是“欺软怕硬”的,他们虽然小,但是却很会察言观色,一旦遇到超出自己预料之外的事情(一般小孩子被欺负会表现为委屈或者大哭),他们就会自然感到畏惧,大部分时候是能够将其震慑住的。

3、给孩子适度的空间,经历是最好的老师

这一点经常被很多家长们忽略。每当自己的孩子受欺负时,做家长的见了总是心疼不已,急着为孩子出谋划策,如果孩子做不到,家长又会恨铁不成钢地一边叹息一边着急。

其实,如果孩子做不到,那是因为他还没有准备好,他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到“自己究竟经历了什么”,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所以他对家长的建议是抗拒的,是不解的,自然会表现为“宝宝做不到”。

此外如果家长过多地进行干涉,过度地保护孩子,也会让孩子失去在锻炼中成长的机会,使孩子变得没有主见,如果父母不在身边时遇到问题就会不知所措。

所以,当孩子做不到时,家长不要着急,更不要逼的太紧,试着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自己去面对,去体悟。相信孩子自己会明白,如果他不会表达自己,如果自己一味退步忍让,也许会受到更多的欺负。当然我并不是让家长绝对地放手,只是不要急着插手和逼迫孩子。因为经历才是最好的老师,人际关系中的“度”,并不是家长的几句道理就能教会孩子的。

4、家长“温和且坚定”的教养方式是最好的示范

其实教育孩子,说一千道一万,最根本最有效的还是家长的言传身教。所以如果家长在平时对待孩子时一直保持“温和且坚定”的教养方式,尊重孩子同时也尊重自己,那么孩子自然也会慢慢知道自己的底线应该在哪里,遇到对自己不利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毕竟“虎父无犬子”。

最后给大家做一个总结。当我们觉得孩子胆小受欺负时不要着急插手,先注意观察反思孩子是真的受欺负了,还是只是自己的心理投射;在确认后,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坚定地表达自己,同时也要给孩子留有成长的空间,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给孩子做好示范

做好这几点,相信孩子再遇事时,也能够“不卑不亢”地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