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含之死:比性侵更可怕的是……

作者:凯叔讲故事 05-10阅读:2661次

凯叔说

kaishushuo

几年前看过《素媛》后,很长一段时间心情都很压抑。然而,现实版的素媛甚至比电影中的情节更加难以让人接受。前几天刚刚看过16个月女婴遭性侵的事件,而今又是林奕含之死。

关于性侵教育,我想说的是,很多父母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如果提前给孩子做好性教育,或是父母对孩子这方面有足够的安全意识,结局或许可以改变。林奕含的悲剧,已经无法挽回了,但希望我们的孩子不再重蹈覆辙。(这里也特别给大家推荐一套课程:性教育亲子课堂,有关性的话题,从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另外,对于不幸的孩子,我们也要多一份理解与包容,因为社会的冷漠远比性侵本身的伤害要可怕得多。

作者| 孟婆

01

台湾美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了,

她死前曾出版过一本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用林奕含自己的话来总结,

“很直观,很直白,很残忍,就是一个老师,

常年利用他的职权,诱奸、强暴、性虐待女学生” 。

而这个故事里,她自己是原型。

在她死后,她的父母曾说,

林奕含把她自己的经历

放在了故事中的四个女孩身上。

▲台湾美女作家自杀前受访视频

我在看完了采访林奕含的16分钟视频之后,

相信这个极有才华的女孩选择了以这种方式写作,

是因为她认为自己所承受的痛苦太大了,

必须分割成4份,才能让读者阅读。

然而,另一方面,林奕含又自称,

在故事写到后面,她是带着“恶”去写作的,

她希望每一个看过的人都感受到痛。

视频专访里,林奕含非常明确地表示:

自己不愿意把写作与那些宏大的词语链接在一起,

她无意也无力去改变社会现状,她只是想拷问:

“艺术是不是巧言令色?”,

或者说,巧言令色是不是就是艺术的本质?

我这里,暂且不想讨论艺术与巧言令色之间的关系。

而是,我注意到她的父母在她去世之后,

对此事选择了回避的态度。

他们说,女儿希望以这本书,

和她自己的人生经历阻止更多的类似悲剧,

希望大家不要再将注意力放在女儿被性侵、

被强暴这件事上面。

父母的潜意识里认为,

女儿林奕含被性侵被强暴是“羞于提起的”,

他们仍怀有某种“可耻的羞耻心”,

而这羞耻心,在某种程度上,

恰恰给林奕含加诸了更深层次的伤害,

或者说是成了她无法逃离的诅咒。

02

印度电影《印度的女儿》,

讲述印度女医学实习生乔蒂·辛格·潘迪在公交车上,

被六名男乘客轮流强暴、性侵致死的纪录片,

在纪录片的最后,被害者乔蒂的父亲说,

“在临死之前,她点燃了一束火把……

无论这个世界有多黑暗,这束光终将能驱散黑暗。”

相较之下,林奕含的父母至今仍然认为,

自己的女儿被戕害这件事本身是“耻辱的”。

林奕含多年来患有抑郁症、精神病,精神饱受折磨,

她形容自己的痛苦,一连用了三个排比句,

那是她的精神科医师对她说的,

“你是一个经过越战的人……”

“你是经过集中营的人,”

“你是经过核爆的人……”

而林奕含则认为,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

是房思琪(林奕含小说的女主角)式的强暴。

我理解为,

女主也就是林奕含自己内心世界经受的痛苦,

如千军万马,每天在一片伤口上反复奔腾、

凌辱、折磨,从未有片刻的止息。

一个人,要经受多大的痛苦,

才能用这种词语来形容自己内心的千疮百孔,

血肉模糊?

“那些从集中营出来,幸存的人,他们在书写的时候,

常常有愿望,希望人类历史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情,

可是在书写的时候,我很确定,不要说世界,台湾,

这样的事情仍然会继续发生,

现在、此刻,也正在发生。”

林奕含如是说。

而我在敲下这一段文字的时候,也同样无比确信着,

包括,你在阅读这行字的这个瞬间,

世界上的某个角落里,某个我们不知道名字的女孩,

可能正遭受着这样可怕的厄运。

遭遇强暴、性侵之后的伤害,

如何影响并毁灭一个人的一生,

关于这些资料,罄竹难书。

网上各种自述、各种文学作品、影视作品,

穷尽一个人的一生,恐怕也无法全部阅读完毕。

所以,继续描述这些痛苦,我相信意义不大。

我这里想要讨论的是,

这个世界充满了无数的不确定性,我们每一天,

都可能遭受意外伤害。

尽管你我都不愿意承认,

然而,一个残酷的事实就是:

男性始终比女性更有力量,而强暴案中,

绝大多数受害者都是女性,无论是熟人作案,

还是陌生人作案,美国女性遭遇性侵害的概率为19.7%,

这是哈佛肯尼迪学院发布的官方数据。

也就是说,几乎20%的美国女性,

极有可能遭遇一次性侵害。

既然伤害无法完全避免,

或者,换个说法,既然我们中总会有人被伤害,

那么,如果我们中有人遭遇性侵害,

我们应该如何求助?

而如果是我们的亲友遭遇性侵害,

我们应该如何帮助被害者?

在我看来,最核心的问题便是观念问题:

我们的社会,至今仍然不够友好,不够宽容。

想一想,我们对待那些被性侵害的女性,

是怎样的态度?

高级一点的善良,是同情,怜悯;

低级一点的,会觉得她“不纯洁、不干净”。

说到底,仍是贞操观念作怪。

被性侵、被诱奸,

这些标签一旦贴在某个女孩子身上,

女性便会被盯上耻辱柱。

尽管她们原本是受害者,她们应该得到帮助,

可实际上,

社会给予她们的却只有“同情”或者是“可耻”的目光。

我希望将来的某一天,

当我们讨论某个“被性侵的女孩”时,

不要再戴着有色眼镜。

当那些被性侵的女孩子站出来告强奸犯的时候,

她们不会被亲友阻止,不会被家人反对。

我们必须更新这样一个观念:

被强暴,并不可耻,可耻的,

是那些恶意犯罪的加害者!

当所有人都怀有这样的观念时,

被性侵犯的伤害者,

就再也不害怕坦露自己所遭受的痛苦、折磨,

以及身心的三重煎熬。

03

敢于直面痛苦,

仅仅只是与痛苦和解的第一道手续而已。

如果连面对都不敢,又怎能指望痛苦从此消失?

被强暴的女孩,身体里的痛楚,

大概永远留在记忆的某处,如若不加以反抗,

恐怕一生都会带着某种程度的憎恨,

以及“自己很软弱、很无能、很无力”

的悲哀错觉生活下去。

斯人已逝,

没有人能够了解她内心深处经历了怎样的痛苦,

也没有人能够真正对任何其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她活在自己的痛苦里,始终无法走出来,

一生都停留在原地,一生都身处阴影之中。

尼采说,“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长久凝视着那痛苦,本身便也化为了痛苦的一部分。

如何走出痛苦?

弗洛伊德的“原因论”,

会将一切痛苦都归咎于曾经遭受过不幸,

所以没有力量,没有勇气获得幸福。

然而,

若是换作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的“目的论”来说,

则一切就变成了:

你之所以感受到痛苦,

是因为那痛苦对你本身来说具有某种“善”。

遭受过性侵犯、性暴力的女性很多,

也许就潜藏在我们之中。

她们中有一些人一生都被噩梦侵袭,

始终无法获得内心安宁;

也有一些人却能够获得心灵上真正的平静,

追寻自己的幸福生活。

我想,这不是因为后者比前者更强大,

更有实力,

而往往是因为后者有一种不顾一切也要挣扎着活下去,

并且活得更好的信念。

就如林奕含,抛开性侵事件本身不提,

她的出身、家境、容貌、才学、气质、见识,

都远远超越大多数平常女孩。

然而,她所感受到那份强烈的痛苦,

如同一只庞然怪兽,

打败了这个女孩身上其他那些美好的特质。

如果把一个人看作一个整体,

如果一定要认为“被性侵本身是罪恶”,

那么,林奕含身上那些美好大约占了98分,

而被侵犯的丑恶只占有2分,

遗憾的是,她全部的注意力,

却都放在被性侵害这件事上面。

这里,我无意指责谁,

只是希望所有被伤害过的女孩,

不要永远沉溺在往事里。

你不拔腿走出深渊,就将永远停留在深渊里,

与恶魔做斗争,无论输赢,你都会落得一身狼狈。

除了离开,将目光投向更宏大的远方,

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

04

在林奕含被性侵之后,她曾小心翼翼地问过母亲,

假如学校里有同学被性侵,母亲是什么看法。

母亲给出的答案是:“一定是那个女生很骚”,

这让她打消了对母亲诉说的念头。

而当她试探性追问妈妈,

“我们家教里好像没有性教育”时,

母亲是这样回答她的,

“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

于是,这个女孩在被性强暴之后,

感受到的只有来自亲人的冷漠和敌视。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学英文翻译时的一个小故事:

一天,一个士兵打电话给他妈妈,说:

“我的一个战友为了救我伤到了腿,

我想把他带回家里照顾他。”

母亲说:“好的,但是多久?”

士兵说:“直到他死。”

他的妈妈说:“那样的话你会毁了自己的一生,

我不同意。”然后这个士兵挂掉了电话。

一天后,警察告诉这位母亲,他的儿子自杀了,

当她看到现场照片时,大哭起来,

因为,照片上的男人没有双腿。

这位母亲,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双腿已经残废,

认为照顾一个残疾人将会毁掉自己的一生,

而她的孩子因此自杀。

某种程度上,

林奕含的遭遇与这故事里的士兵很相似,她受了伤,

但是母亲的回答让她明白,自己没有援兵。

当你遍体鳞伤时,

你最亲近的人没有支持你,而是冷漠以对。

那时,你会意识到,原来自己孤立无援,

独自与这世界加诸于你的痛苦作战,

那将是何等的孤独和可怕!

前几个月,当北京试行小学生性教育课本时,

一些所谓的爱子心切的妈妈,

大声疾呼这样的课本会教坏了孩子,

硬生生导致无数专家和老师辛苦多年的心血东流。

原本,一套小学生性教育课,

能够让我们缺失的儿童性教育归位,

而某些不称职的家长,

却用自己歪曲的价值观去解读此事,

真是不免让人心寒。

我始终告诉我的孩子,你身体的任何部位,

都属于你自己,即使是爸爸妈妈,

如果你不同意,我们也不会触碰你。

至于其他人,无论是老师、朋友或者熟人,

都不可以碰触你的私密部位,

如果有任何人让你感到不适,

请你及时阻止他,并第一时间告诉父母。

父母是孩子永远的港湾,

也应该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无论这个孩子成年抑或未成年,只要他受到伤害,

他都应该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保护。

而这,正是家人的意义所在:

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

我们难免会受伤、流血、心灵破碎,而家人,

则是我们心灵的依靠,是修复灵魂伤痕的万能胶,

是我们抵御这个残酷世界的一道铠甲。

有了这道铠甲,

即便我们偶尔被怪兽伤害得粉身碎骨,

而我们亦有能量站起来,

往前走,走向更光明更灿烂的应许之地。

凯叔问

你给孩子做过性教育吗?你又是怎样看待儿童性侵的呢?欢迎给凯叔留言。

作者:孟婆。以码字为生的单身妈妈,期望以文字治愈你灵魂的伤痛,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陪伴彼此前行,写过十几本小说,也是最活跃的两性专栏作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