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没有出息,由你的家风决定

作者:辣妈教室 02-17阅读:3224次

大年初一,辣麻麻和家人忙碌在给寿星拜年的路上。这是我们当地的习俗,为50、60、70等年龄的亲戚拜年。带上鞭炮,到亲戚家里喝茶小坐,并鸣放鞭炮。这家主人则以两个桔子、一包烟作为回礼。

拜年的时候,听长辈讲述家训、家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知道家族的过往,从长辈的身上看到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风气,也是一个家族的处世原则。

央视播出纪录片《家风》讲述了中国著名家族的家风历史及其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那么当时代的脚步走到今天,那些至今闪耀光辉的家风家训又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带来了什么启示呢?

1

家风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

家风:孕育(上集)

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钱氏家训》,这些优良家风的教诲,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

曾国藩的家风,其家风文化的核心是勤与俭。他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成为曾家突出的家风文化。

颜氏家族中,除了颜之推,主要通过讲述观众熟悉的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事,阐释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的《颜氏家训》。

钱氏家族中,讲述了人们熟知的钱穆、钱伟长的故事,回答了钱氏家族为什么会出那么多院士的疑问。

通过聚焦谭氏家族中谭正岩的敬业,我们看到了从谭鑫培到谭正岩这个七代京剧世家德艺兼优的家风。

当镜头把观众带到重庆的新叶村时,原来在纵横交错的街巷中,许多路面是由一块块石板连接而成,是为了读书人「足不涉泥,雨不湿靴」而着意铺设的。

2

家风是家族教育形成的家庭风气

家风:传承(下集)

纪录片从清代曾国藩的家风讲起,接着跨越到南北朝,追溯中国最早且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家训——《颜氏家训》。颜氏家族把「读书做人」作为家风的核心,把先居家尽孝,才能为国尽忠作为家风的要义。

接着讲述的《钱氏家训》《朱子家训》一脉相承,「读书报国」的家风,成就了钱氏家族。「读书修身」,成了新叶村民的最高理想境界。

我们的家风在一个共性家风文化的影响下,每个家族又有其鲜明的家风特征。

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因此,家风家教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作家马伯庸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岁月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地,这传承也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家风,中华文化的缩影,文明的延续。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功成名就,荣誉可以代代相传。而有些人品行败坏,子孙中也难有人成才。这就是家风带来的影响。

细细反思起来,我们自身也带有父母深深的影响。爱抱怨的妈妈常常教出嘴碎的女儿,不管家庭的父亲也会带出不负责任的儿子。

一个孩子,从小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下成长,长大以后注定不会太差。而那些原本天分不错的孩子,却极有可能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堕落,泯然众人。

想让孩子优秀出众,把家族振兴起来,首先就要树立良好的家风。

网友分享

「我家的家风就是『孝』,父母告诫我『百善孝为先』,要尊重长辈、敬爱长辈,做事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待人接物要有礼貌。」

「提起我的家风,那就是两个字:严谨。做事情一定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

「我从来听不到父母讲邻里是非,也从不争亲朋得失。他们只是认真做事,认真做人。这也是我的家风之一:做有益的事,做坦荡君子,不做戚戚小人。」

「我们家的家风便是『诚信』二字。『诚』就是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地诚实做人,自己做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担,不能向别人身上推卸责任。而『信』就是要守信,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不能收回来,说过的话自己要做到。」

「爸爸妈妈时常告诉我要节俭,不能攀比浪费,不要攀比别的孩子的吃穿,但在衣着得体方面一定要像表现好的孩子看齐,衣服要干净,不能弄得皱皱巴巴的,黑乎乎的,自己物品要摆放整齐有序。」

「从小,该我写作业的时候,电视从不开着,也没任何杂音打扰我。每次都只能是写完当天作业,才可以看电视或玩电脑,小学以前不管是冬夏,每天晚上8:00是必须睡觉的,想玩,门都没有。现在初中了,也只能写过作业就睡觉,只有周日才可以自由。原来父母想让我养成:认真做事,规律科学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