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是“熊家长”造成的?看了这些你就信了

作者:亲子早教分享 02-27阅读:3681次

每当孩子出了什么差错,或者家长不同意的事情,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这都是孩子的问题.......作为成年人,我们是否应该换位思考?

文 | 曼莎

日本作者五味太郎,出版了一本书叫做《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

其中,书中有一段话提到:

总是心神不定的大人、早已筋疲力尽的大人、总是试图考验孩子的大人、就是喜欢义务和服从的大人、任何时候都不懂装懂的大人……

在五味太郎看来,我们现今所探讨的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大人自己的问题。

有一个做家庭心理辅导中心的朋友,曾经跟我说道:

“来我这里咨询的,各个年龄层的孩子都有,最常见的是学龄前儿童,因为日常行为问题,而被家长前来寻找解决问题,也有遇到好几个出现多重人格的孩子........”

听完这些,我顿时察觉到,现在需要找心理咨询的人,或者说孩子,还真不少,也开始对现在孩子的健康成长担忧了起来。

后来这位朋友又跟我说:“其实,这里绝大多数的孩子本身没问题,是家长自己的问题!

1

一位家长,带着自己5岁的孩子来到咨询室:“老师,我的孩子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他平时在家会突然拿起小刀来刮伤自己,或者拿着铅笔不停戳自己......”

孩子看上去跟普通的孩子没两样,水汪汪的大眼睛,见面还会礼貌问好,也没有表现出反抗。

是的,妈妈激动的情绪,与孩子如此镇定的表现相对比。

这,就是不正常的地方。

经过一番与孩子一对一的对话后,排除了出现家庭暴力的可能性。

而孩子的手臂上,到处都是划伤的痕迹,还有铅笔戳出来的印子,戳得深的,还会有小洞的伤痕。

能够从孩子口中得到的信息不多,但是我注意到有一点:门外在等候的妈妈,一直在打电话,而且是用急促、情绪波动极大的语气,其中还夹杂了骂人的词汇。

问孩子:“妈妈平时在家会对你大吼大叫的吗?就像现在妈妈在外面说话一样。”

此时,孩子终于开口了,并且忍不住憋气哭了起来(不敢哭出声):

“我不知道为什么妈妈要生气,每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被妈妈吼,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哪里错了。对着爸爸也是,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听到爸爸妈妈在客厅吵架,我很害怕.....”

问题终于出现了,“大吼”、“骂”、“爸爸妈妈吵架”以及“不知道哪里错了”......这些都是造成孩子自残的罪魁祸首!

孩子对于许多事情,都不懂得分对错,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给他们总结经验,并且作出多次的矫正,才能慢慢改掉不好的行为,并且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里需要父母莫大的关爱以及耐心来引导,父母对于平时工作、生活中,所积聚的劳累与脾气,很容易就借住毫无反抗能力,甚至什么都不懂的孩子的发泄,甚至还有谩骂下手打孩子的。

孩子只知道只要爸爸妈妈一打我,或者骂我,那就是我做错了,至于哪里错了?怎么改过来?不知道,所以下一次还会挨打挨骂,那么,我就不敢做同一件事情了。

这就是大多数家长所说的:打过骂过了,他们就知道不能这么做的。

家长以为改正了孩子的毛病,其实是使得孩子因为害怕所以不敢再做同样一件事情了,这里的性质完全不同。

久而久之,孩子除了做每件事情都哟提醒吊胆之外,还会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创新思维。

而家长得来的,就是一个什么都要问了妈妈才敢去做的“妈宝”囖........

而不和谐的家关系,更是孩子成长中最大的杀手!

自卑、内向、执拗等等一切不好的性格,都会来自于爸爸妈妈的大嗓门。

别人家的孩子都在爸爸妈妈的细心教育熏陶下成长,而自己每天放学回家都要看着父母的黑脸吃饭。

以上说到的这位自残行为的孩子,就是因为长期受到妈妈的脾气,以及家庭的不和谐氛围压迫,孩子找不到发泄的出口,对于每天像敌人一般的妈妈,也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发展为自己伤害自己。

他总是在想:妈妈肯定是不喜欢我,我不应该出现在他眼前。

而这位母亲认为:我孩子思想上有问题,才会自己伤害自己。

无论怎么跟孩子的妈妈说,直到孩子离开咨询中心,这位母亲还是认为自己没问题.......

2

由于我的工作是与早教、育儿相关的,经常会收到家长们对许多产品以及事物的咨询。

如:“这本书孩子能懂吗?”“这本绘本适合几岁的孩子读呢? ”“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读书?”

类似的问题以及与幼儿早期教育、儿童发展心理学、早期艺术教育相关的“尖锐”话题接踵而来。

而且大家给我的感觉都非常认真,并不是随便提出来的。

最初,我只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慢慢地,心里就开始反感了。

这些话题似乎都是在说孩子的事情, 但实际上根本看不到最该被重视的孩子的存在。

满眼都是对孩子指手画脚、让孩子这样那样的大人的影子。

当我联想到自己所做的工作,可能也被淹没在这种不近情理的怪异文化中,也立即做出了反思:我需要传递给读者的,应该是如何按照父母的意愿来控制孩子吗?

◆连让孩子吃个点心,父母都会在心里盘算:要吃那种天然、有营养、不会发胖,并且对大脑发育有好处的食物。

事实上,这类食物是很难找到的。

不!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食物!

◆不知道为什么,父母都希望孩子各方面的素质能够均衡发展,不要在任何方面有所偏废。

这难道是因为看多了偶像剧的缘故吗?

◆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事事需要父母。

孩子需要的是发生问题时,有能够接纳自己的大人;

当孩子有事需要交流和倾诉时,大人能够与之交流或倾听;

当孩子需要忠告和某些建议时, 大人能即刻伸出援手。

3

太郎书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活到这个年纪,我深切地感悟到,所谓人生就是寻找自己的位置,我一直在寻找。

我观察我的孩子,她们也是这样。

有的孩子能够顺利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有的孩子则因能力不足而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

但是,每月拿点生活费的人生是靠不住的,自己的人生位置必须靠着自己去探索。

而在孩子寻找自己人生位置的过程中,需要帮助的时候,大人们是否助它一臂之力是胜负的关键。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学会自省。

其实,每当我们看到孩子有什么问题时,最重要的是要想想,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孩子的意思,而不是替他拿主意。

因为我们总认为自己很了解孩子,因为我们是大人。

却不知道我们会把很多情绪投射到他的身上,反过来还会怪罪孩子。

其实,儿童发展都有其自然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会慢慢的到来。

如果这一阶段到来了再让他去学习这个阶段的东西,会快很多。

该文由公众号“亲子早教分享”原创

作者:金鱼妈妈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