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三不要”,宝宝打针再也不会哭天喊地了!

作者:家庭育儿堂 03-05阅读:5234次

早教好歌曲,和宝宝一起听吧~

如果论宝宝最怕听到的三个字,“去医院”绝对能挤进前三!

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哭声以及因用力挣扎呼喊而涨红了的脸……

就说打针这件事,家长们就拼尽全身功力,使出浑身解数:

哄骗型:“宝宝,这个不疼,一点都不疼,来来来”;

强硬型:“哭什么哭!”边说边把孩子死死按住,以暴制暴;

吓唬型:“再不打,你就自己在医院吧!爸爸妈妈都回家了,不管你了!”

到底是什么让孩子如此害怕打针?有没有办法让孩子不那么抗拒打针?

今天,堂妈(ID:kexueyuer2013)就来说说当父母的该如何参与这场“战斗”?

打针前的准备工作BEFORE

1.角色扮演模拟看病

因为害怕打针而不愿去医院的孩子遍地都是,对此爸妈们不妨跟孩子一起玩一下假装游戏。

例如,宝宝是医生、妈妈是护士、小熊是宝宝。

小熊生病了,所以宝宝现在要帮小熊量体温、检查身体,然后还要请妈妈护士帮小熊打针......

宝宝通过医生角色扮演,体验当医生的感受。

在玩耍时,家长可以给宝宝讲些关于医生的问题,这样宝宝就能了解一些医疗知识。也更容易让孩子理解去医院的原因,更容易接受医院。

2.事先沟通

父母可以在去医院前与孩子沟通解释,比如先大致跟孩子说一下看病的过程,对于孩子所提的问题也要如实回答。

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只有去医院打针身体才能好起来,不那么难受。孩子有了思想准备之后,对去医院看病也就不那么抗拒了。

3.由熟悉的人带去医院

9个月以上的宝宝,开始对陌生的环境及人产生恐惧,如果此时宝宝刚好生病,情绪就会更加敏感。

所以这个时候,带宝宝去医院最好由孩子熟悉的人带去,比如孩子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从而培养他们的安全感。

过程中的安抚DURING

一项针对0—12岁儿童打针的研究表明,在给孩子打针时,采用一些小方法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

● 转移注意力

常见的方法有:让孩子玩新的玩具,指墙上的照片让孩子辨认,或是让孩子背诵字母表等。

● 咳一下

研究表明,让孩子在打针的时候咳一下,可以明显减轻4—5岁11—12岁两个年龄段孩子的痛感。

有的大夫还会让孩子在打针时吹一只小风车,缓解疼痛非常有效。

● 看卡通片

美国佐治亚大学的一项实验表明,在打针时,如果护士打开电视,播放卡通节目,无论节目内容是什么,都会减轻孩子的压力。

● 备个奶嘴

对那些习惯使用安抚奶嘴的孩子,在打针之前、当时或之后,家长给TA橡皮奶嘴嘬一嘬,都会让孩子觉得好过一些。

● 榜样的力量

① 给孩子找一个好榜样

家长在带宝宝去医院看病时,可以多让宝宝注意看那些不哭的小朋友,也可以让其他勇敢的孩子给宝宝讲讲看病时候的事情,从而降低宝宝的恐惧。

② 给他人作榜样

案例分析

妈:我们去打针,好吗?

我:不要,痛。

妈:就像蚂蚁咬一下一样(在手臂上用手指戳一下),打了针病才会好,好吗?

我:我不要打针。

妈:可是打了针病才会好,生病很难受,是吗?

我:嗯。

妈:那我们去打针,好吗?

我:不要。

妈:你看,这里这么多小弟弟小妹妹,你给他们做个榜样,好不好?

看看四周……

妈:你很勇敢,不害怕打针,给这个小弟弟做个榜样,好不好?让弟弟看看姐姐很勇敢,

我:……好。

妈:我们来打针,让护士阿姨轻一点好不好?

我:护士阿姨轻一点。

护士打针,有点痛,但是后面的小弟弟在看着,我不能哭。

妈:痛吗?

我咬着牙摇摇头。

妈:你真勇敢!真棒!你看,后面的小弟弟也不哭了。

打针后的奖励AFTER

打针后给孩子一个奖励,比如买给TA最近喜欢的玩具,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也有助于消除他们对打针的抵触情绪。

建设好医疗环境

良好的医疗环境,会提高医院的治疗效果。

比如办公桌上有轮船、帆船、小车等玩具,这样充满童趣的医院基本上消除了孩子的恐惧感,与医生配合较好。 

笑脸服务

医生护士对小朋友要时刻流露出亲切的笑脸,言语温柔体贴,时刻关心小朋友。

医生熟练掌握看诊的技巧

医生看诊的专业技巧,也会影响孩子就诊情绪。

如:当小朋友进入诊间时,不是马上问诊、看病,而是先和小孩子聊聊天,做些不引起小孩子焦虑心理的互动。

适当给小礼物当奖励

在做完检查之后(如护士在为小孩子注射完后),可以给孩子一些糖果、贴纸等当作奖励小朋友的礼物,让小孩子觉得看医生不再是件恐惧的事情。

家长不焦虑

家长在陪着孩子去打针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流露出难过、焦虑的情绪,孩子看到后就会被这种情绪感染,变得害怕起来。

所以,家长一定要做到平静、镇定。

不要欺骗孩子

爸妈们不要因为孩子讨厌去医院就哄孩子说去别的地方。

这样做会失去孩子的信任,这一次骗去了,下一次孩子只会更恐惧医院,甚至会对爸妈产生不信任感,从而造成一定的性格缺陷。

不要用打针来吓唬宝宝

很多时候孩子对于一些事物莫名的恐惧就来源于家长平时的“恐吓”。例如:

平时孩子调皮捣蛋或犯错时就恐吓他说:“如果你再不听妈妈的话,等下就带你去医院请护士阿姨帮你打听话的针。”

或在医院等候看病时,家长不断提醒孩子:“等下打针的时候不要乱动,知道吗?”

这类恐吓的话,都会让孩子惧怕去医院及看医师。

育儿的路上,总会有很多不容易。勇敢一点,耐心一点,千万不要再把“打针都怕,没出息……”这样的“咒语”用在宝宝身上了!

6个月大婴儿打针的时候突然说了一句“真疼啊”

网友评论:人的潜能都是逼出来的

成长的很多小事里,都藏着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