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孩子是门艺术,用对方法,不打更见效

作者:映雪妈妈育儿 04-08阅读:4688次

孩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孩子两岁到三岁的时候,开始有自我独立的意识,什么都想尝试一番,往往“上蹿下跳”难以管控。到了三岁时,孩子又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就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这时的宝宝感觉“我的是我的,别人的还是我的”,对自己的东西保护欲较强,不允许他人侵犯,是一个比较自私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宝宝最让父母操心了,孩子犯错更是难以避免。

面对“熊孩子”的各种“花招”,父母不得不管教一番,也就是所谓的惩罚,惩罚不等于打骂孩子,惩罚的方式也是有讲究的,好的惩罚方式才能使宝宝真心意识到错误,乖乖听话。

1.正确暗示

宝宝在做错事的时候可能意识不到是错误的行为,父母在宝宝行动之前可以给予正确的暗示。语言提示,告诉宝宝不要做这件事,这件事为什么是错误的。如果宝宝还是不听,就把事情的严重性告知孩子。在此基础上依旧无法阻止孩子对某件事的兴趣,父母可以把惩罚的方式提前告知宝宝,让孩子权衡。如果,孩子选择这样做了,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反思

可以让孩子自己反思自己的错误,孩子在犯错后,父母先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在待在沙发或者房间里,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告诉父母自己错在了哪里,如果下次再犯这样的错误怎么办。再出现相同的情况,可以按照孩子所提供的惩罚方式来做。

3.适度的惩罚

惩罚方式不要作用在孩子的身体,而是作用在孩子的心理。打骂教育是治标不治本的。父母可以通过没收孩子玩具、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撤销某种福利等方法使孩子感到难受,从心理上意识到自己做的某件不对的事会让自己难受。

4.自己承担后果

做某件错事的后果可以是这件事本身带来的,如果这件事本身并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后果,可以是,家长事先说明的。让孩子承担错误的后果能够避免孩子再一次犯同类错误,还可以增强孩子的责任感。

5.道德教育

孩子犯错,父母要进行道德教育,和孩子沟通或者谈心,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为什么错,为什么对,树立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善举,讲解给孩子听。

让孩子屈服的应该是事情本身的对错,而不是父母的淫威。在教育孩子时,不应该破坏孩子身上的童真、乐观、天马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