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这样做,可以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作者:果妈育儿说 04-18阅读:2780次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在交往能力上发展得不够。具体说,主要有两类情况:一是觉得孩子胆小、不爱交往、过于害羞、交往中遇到问题不会解决;另一种是孩子交往时有一些不好的行为倾向,比如打人等等。怎样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1.给孩子提供接触人、自由交往的机会

有些孩子不爱交往,确实和接触外人机会少有关系。接触人的机会很好创造,比如,家里来客人,在外面多和人打招呼聊天,经常带着孩子去亲威朋友家串门或参加聚会,在小区里接触其他小朋友,参加一些人多的游戏活动等等,都可以让孩子观察不同的人,增加互动机会。

现在,我们都知道要多给孩子自由交往的机会,但是实际做起来却有这样的问题:有时我们所谓的自由交往,并非自由交往一—父母仍然在大量干预。孩子稍微大一些,他的时间就被各种作业和兴趣班所占据,交往活动常被视为可有可无的选项,不知不觉就被挤掉了。

2.引导孩子多跟自己比,少跟别人比

很多父母都意识到要给孩子提供接触人的机会,但可能忽略了背后的功课。机会只是外部条件,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内部条件,两者要同步。而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是最重要的内部条件。有安全感的孩子更信任他人,更相信世界上好人多、好事多。自信的孩子会更敢于展示自己、不怕被人评论。

父母平时要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对孩子不贬低、不苛求、多肯定进步、多鼓励、多关注好的变化。另外,对孩子的评价要真实客观,不要为了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就过多地夸。被过分夸的孩子,当他被放到生人中间,得到真实的反馈时,就会变得更沮丧自卑。

树立自信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引导孩子多跟自己比,少跟别人比。减少对外界评判的依赖,就等于是让他的参照系统变得更稳定;这样,当孩子更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判断时,他就更自信。而最根本的,还是我们家长是如何对待他的。孩子身边的这些家人,就是孩子最初学习人际交往时遇到的“人类样本”。他们通过我们这些家长,来得出他们最基本的、关于人际关系的信念和理论。

3.教孩子具体实用的语言表达方式

那天,我拿一些小饼干让儿子放学和小朋友分享,我发现他举着饼干走到小朋友旁边,啥也不说。很多时候,小朋友们正忙着穿衣换鞋,根本没看到,他就默默地追着给。看来,三岁的小孩,人际交往的技巧是家长教的。如果想引起他人注意,应该喊对方的名字或称呼。我儿子过去放学和老师再见时,常常不管老师在做什么,大喊一声“再见”就跑了。我说:“要走到人家前面,喊老师,看到老师在看你了,你要看着老师的眼睛再说。”很多我们以为自然的事情,小孩需要教才知道、才能会。

4.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学到化解矛盾的技巧

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很重要。如果大人太严肃、太严厉、对孩子打击批评较多,家庭氛围不活跃,那么孩子开朗活泼的天性就会受到压抑。当孩子不惧怕他人、对自己行为没有过分的担心时,他就更乐于交往。当孩子对未知事件趋向于乐观的预期,认为一切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时,他就不会太畏缩迟疑。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能学到化解矛盾的技巧,如幽默玩笑、嬉闹、宽容理解、调和、折中让步等,而不是学到刻薄、指责、讽刺挖苦、得理不饶人。孩子会把积极乐观的态度带到他的交往环境中去。

最后说说父母自己对待社交是怎样做的?我们自己是否喜欢和人打交道?见到外人,是开心地寒暄并享受这种沟通,还是唯恐避之不及、硬着头皮强作欢颜?我们在和其他大人面谈时、打电话时,是怎样谈论这些事情的?我们的态度孩子都能感觉得到。所以,对于抱怨孩子不喜欢交往的父母来说,应该先把孩子的问题放下,努力调整自己的社交现状。比如,父母与其逼着孩子和外人打招呼,不如自己很开心地打招呼,久了,孩子自然能模仿学习。

我是育儿达人果妈,想要了解更多育儿问题,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