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棍下,居然全是问题儿童!看完你还敢打孩子吗?

作者:谭露Lucia 05-10阅读:5297次

(Hagar Keinan作品)


孩子,我打你就是爱你

周五,正在和可乐妈讨论接下来怎么给更多宝妈更好的服务时,爱心顾问霖妈私信我,说有一个J妈急于求助。




这两张照片很刺眼,我心里一紧,妈呀!想起小时候我爸打我的场景了,我记忆中我爸打得可狠了,可是也没照片上的宝宝伤重。分不清是不是自己移情了,隐约感觉,照片没有完全显示出淤青的血点。鼻子酸酸,感觉孩子真的好可怜。

身边的可乐妈伸头来瞄了一眼,就眼睛红红哭了起来……

我缓了一会儿,才和J妈聊了一会儿,没什么大道理和办法,更多的是给予她心理援助。

J妈说她很心疼很愤怒,可是J爸觉得很正常,爷爷教孙子,打了才长记性!打孩子,是为孩子好,是爱他的表现。

我说:“他们都是挨打长大的。可惜打只会让孩子害怕,产生恐惧。而不会让脑神经发育控制括约肌!”


来说说打孩子的危害

我们这一代,就是被打着长大的!可是如今生活中很多表现,根本不知道和童年被打有关。


脾气大、易冲动

长期被打的孩子,就没几个好脾气的,动不动就发脾气,那无名火啊,火火的烧啊!这样的生活,再多钱也不快乐……

伊丽莎白·格肖夫用极具说服力的证据表明,打孩子会导致孩子在少年时代就出现违法或者反社会性的行为,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攻击性及反社会性的刑事犯罪行为会不断升级。


越打越笨

打孩子会损害其认知发展,这是科学研究的结果。孩子的感知觉会为极度的恐惧工作,其它的认识发展自然就暂缓了。

在纳什维尔,范德比尔特大学儿童医院的儿科医生莎丽巴尔金进行了一个为期两年的研究,对二到九岁的孩子进行了认知测试,结果发现被打过的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要低于没有被打过的孩子。


(Hagar Keinan作品)


挨打的孩子一定会说谎

疼痛的体验会产生惊吓和恐惧,并不能提高孩子的道德观。孩子停止不良行为是因为怕了面前这个如恶魔一样的家长,这种做法并不能起到任何正面作用;并不能帮助他们在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不能建立防止下一次犯同样的错误的正念。

W宝从妈妈钱包里拿了钱后被打了。下一次为了保护自己,孩子会撒谎“我没拿”,被打得更惨。于是他学会的不是不能偷拿钱,而是下次尽量避免被发现。


寻找被打的“爱”

爸妈常常打架吵架,约定了无数次不要当着孩子面争执,可是还是停不下来。每次都闹到要离婚,可是最后又莫名其妙的和好了。“打你就是爱你”,他们彼此都在寻找这样的生活,没有这样的折磨才真的要离婚了。

研究发现,从小遭受殴打和家庭暴力的孩子更有可能去攻击他们的父母,在长大以后,有这样遭遇的男孩子更有可能去殴打自己的配偶,或者虐待自己的孩子。


对父母吆五喝六或冷漠无情

暴力,让孩子把尊重和惧怕纠缠在一起。很多孩子对父母尽孝时有控制不住的“不友善”行为,要么用“打你骂你就是爱你”以牙还牙,要么就是依旧畏惧,远远的生活着。


(Hagar Keinan作品)


打走了自信,打来了自卑

爸爸常说我小时候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挨一顿打能管几天。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只觉得爸爸很厉害,自己各种不好,“活该”被打的感觉。

0-3岁孩子心理是建立自我形象和自尊意识的关键时期。父母是孩子最为重要的人,世界上最爱他们的人却这般如此,这就会阻碍孩子自尊心的健康发展,认为一切都是“我不好,都是我的错”。


学习成绩差

暴力会改变大脑化学物质的研究发现,一岁以下曾经被施以体罚的孩子在遇到新环境、陌生人时,大脑会频繁地出现使人精神紧张的荷尔蒙皮质醇压力峰值。挨过打的孩子普遍都更为胆小,也更容易受到惊吓。

这会严重影响专注力,专注力差的人学习和工作会受到严重影响。


有被打经历的孩子很暴力

被打的孩子会认为打人是正确的,打人是他学会的唯一一种表达愤怒的方式,是父母用肢体语言传递的解决冲突的方式。

一项关于体罚研究的分析发现,从小遭受殴打或者其他体罚的孩子,在长大后更可能出现以下问题:以语言或体力强制对方进行危险性行为(如在婚前性行为中不使用避孕套)和自虐性的性行为(如性交时进行击打)。


重蹈覆辙

可惜很多人都不会把这样成人行为和他的童年经历相联系。

或者说,这些曾经的受害者,都深深的痛苦过,如今却变成了迫害者,却深深的相信,自己没有错。

“我只是重复了父母的教育方式,至少这是我经历的���一的道路。”G爸爸就是一个当年受害者,他最讨厌被打被惩罚,可现在还是没控制住,打了自己的儿子G。“我气得变了一个人,控制不了,打完就舒服多了。可看见孩子那么可怜的样子,又开始自责,每次这样我很痛苦……”

(哎妈呀,突然想起小时候唱的《我有一个好爸爸》的歌:我有一个好爸爸,打起屁股啪啪啪啪......泪奔!这是特么的什么精神文明传播?!)


(Hagar Keinan作品)


原生家庭的教育语言应该是什么?

是爱、包容、等待、陪伴?还是暴力和惩罚?

法律是国家统治工具,家规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摇篮。

赶紧的,稀里糊涂的家长们,开始梳理一下自己的家庭教育语言,从无名火中走出来。


1科学知识的学习

如果最初讲的J爷爷,知道2-6岁是脑神经控制括约肌的发育阶段,就能理解孩子大小便失禁了,也许就不会打了。

2卸下焦虑

“别人家的孩子”总能让人抓狂!这样的对比已经是几代人的心理状态,谁知道哪一代开始淡化呢?(我正为之付出努力。)


3放下期望

哎,这点我真的醉了,有些父母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这是为毛啊。

那是孩子啊!才来人世间不久,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试问哪个孩子生下来跟“优秀机器人”这般?


4接纳情绪

又是这点!是的,谁叫我们缺呢?因为很多人连情绪是啥都不知道。


5约定规则

尊重孩子,家长和孩子一起约定规则内容。温柔而坚定的执行。

没有任何一个成功者说:我的成果来自父母的打骂。


PS:我咨询了肖sir,图片中孩子的伤痕,已经可以报警了。因为咱们国家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那是建立在科学和人性的基础上的。


再PS:爸爸妈妈,请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当年的受害者,变成了如今的迫害者。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超级爸妈谭露Luc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