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童言无忌还是语言障碍?3种方法教你培养宝宝说话的逻辑性!

作者:Muma逻辑 05-26阅读:3904次

大米说话晚,曾今让我很头疼。

当别的小孩都已经都会说单词,她还只会喊爸爸妈妈。

大概到2岁2个月左右,突然就开窍了,一瞬间就进阶到说句子。

其实,对于小孩说话早晚的问题,麻麻们大可不必担心。

顺应孩子的自然发展,相信自己的宝宝,比什么都重要。

宝宝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逻辑。

这时候的逻辑充满了童心和想象力。

经常让我感慨“语不惊人死不休”!

有段时间,大米看动画片很疯狂。

为了纠正这一坏毛病,家人限制她必须在我下班之后才能看。

有一天早晨,大米问我,“妈妈,你什么时候下班呀?”

我说:“天黑的时候“。

没想到,大米爬上沙发去把灯打开,然后问“妈妈,天黑了,可以看动画片吗?”

她的逻辑是:开灯——天黑了——下班——看动画片。

再后来,大米学会了谄媚,更加高级的表达需求。

每天下班回来,她会跑过来抱着我:“妈妈,你辛苦了,我要看动画片”。

最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婴幼儿“逻辑能力”的发展是要早于语言发展的,也就是说,从咿呀学语的阶段,宝宝的逻辑思维就已经“开窍”了。

那么如何从语言的角度去锻炼小孩的逻辑能力?

01

首先,我们要了解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个顺序,因为小孩的强项是机械记忆,最开始并不会有太强的逻辑能力。

因此,第一步是从模仿开始,并且从中归纳出反复出现的词,再将这个词与行为进行对应。

这种解析能力和重组能力也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的锻炼实际上是不断地体验和校对的过程。

举一个例子:

妈妈说“吃苹果”的时候,小孩就会把“吃苹果”这个短语和用嘴嚼一个红色圆形物体对应起来。

当小孩把这个结果记忆存储,以后就能举一反三,一听到“吃”就能对应咀嚼这个动作。

02

语句是由不同功能词组成,小孩最开始会解析出名词,因为它没有逻辑,死记硬背就Ok了。

比如爸爸、妈妈、小狗、玩具、小花、水果等等。

随后应该是动词,因为名词和动词之间是有联系的,比如玩积木,吃水果,看动画片,都是先记住有什么事物,然后再去学习事物间的联系,这就产生了逻辑。

最后,小孩会逐渐过渡到学习其他词性,比如副词。

大米最早学会的就是“不要”,因为在家庭的教育过程中,家长最爱说的就是:不XXX,小孩就会把“不”与不能做、禁止做相对应起来。

分析了这么多,接下来,大米妈就给大家分享几条培养语言逻辑的实战经验,希望对大家有用。

了解顺序概念

从咿呀学语阶段就可以潜移默化的去训练宝宝的顺序概念,比如从大到小,从远到近,先洗手后吃饭,先喝奶后睡觉,先穿衣服后起床。

在小孩能够讲话之后,这些反复的训练就已经能够直接从语言中表达出来,形成认识世界的规则。

大米会说话之后,我最爱跟大米玩的游戏就是角色扮演。比如厨师、医生、消防员,在扮演的过程中可以更高效的帮助孩子理解逻辑。

比如我说玩具着火了,大米就会先接报警电话,然后穿消防员衣服、戴手套、戴帽子以及拿水枪,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之后才会去采取救火措施,在这一过程中还会不断用语言去匹配自己的行为。

这不仅能帮助小孩完成逻辑思维的锻炼,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前接触到一些生活常识和培养安全意识。

帮助建立时间观念

2-3岁的儿童,时间观念还比较模糊,把时间的概念进行具象化,能更好的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逻辑性。

关于时间的名词,要反复说。比如:早晨、晚上、一会儿、等一下、在.......之前,马上。

小孩不一定能很快理解这些短语,但是经过反复的强调和引导,能够较快建立与场景的链接。

“今天下午,睡完觉起来,我们会去游乐园哦!”“你今年2岁了,明年3岁就要上幼儿园咯!”“等一下,我干完活马上就来!”

还可以尝试玩数字计时的游戏,定好时间去完成一项事情,无论是玩玩具、收拾东西、都按照时间来做,不仅能够好的建立时间观念,也可以改变一些拖延的习惯。

理解逻辑关系词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首先.........其次.........最后”,这些都是表达逻辑的关系词。

让宝宝理解这些词语之间的因果联系,对训练语言的逻辑性有很大的关系。

做任何一件事情,我一定会不厌其烦的跟大米强调其中的关联逻辑。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她了解到一个规则,所有结果都必须有原因,而这就是逻辑最初的建立。

培养宝宝的语言逻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妈的,谁又不是一遍咬牙坚持,一边努力晋级。

有时候,给自己一点耐心,给宝宝一点关心,就是最好的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Muma逻辑,和我们一起去分享育儿知识,陪伴宝宝成长。